我将我关于李子柒和网红经济的观点整理出来,供大家批判

起因是陈平老师在风闻社区发了一篇名为《经济学家向李子柒学习什么?》的帖子,我在帖子下面发了两条评论。

第一条是:李子柒的模式根本不是天人合一的模式,她的营销模式事实上不可复制,不可持续。文人的田园诗幻想罢了,不是真正的农村生产生活。只要有基本的数学常识就可以看出来,网红营销模式是聚光灯效应,只能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实现不了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没有可能成为李子柒。网红经济是规模上限的,即使达到了这个上限,网红经济带来的收益相比中国广大人民的物质需求也不过是千百分之一,现在看起来收益可观只不过是因为分这个蛋糕的人数相对较少。李子柒身上值得学习的只有她的营销手段,但是这种营销手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学习的,成本过高,收益过少。对于普通人来说,那些踏踏实实搞生产搞技术的人才是学习的榜样。

第二条是:反者道之动。李子柒存在的物质基础和陈老师批评的浮华病态的商业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相同的,二者看似相反,实质是一体两面。李子柒存在的物质基础不是天人合一的田园生活,天人合一的田园生活根本就没有李子柒出现的必要。

要说明的是,我和李子柒没有个人恩怨也没有经济纠纷,所以我的评论并非针对李子柒个人,而是针对李子柒所代表的营销模式和网红经济。在这里整理出来我的观点是为了避免重复回复。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我的观点:

首先,李子柒反映的是田园诗式的农村生活,不是农民的生活。李子柒的收入基础是城市小资阶级和中产阶级,她的作品要迎合这些人的价值观和品位。李子柒出售的是包装成生活方式的商品,她的主要收入来自商业,不是农业。农民的收入根本上来自土地,根据经济属性判断李子柒不属于农民。这个和李子柒农活干得好不好没有关系,依靠干农活为生和依靠表演农活为生根本上不同。

500

其次,有人说:“如果说李子柒是网红的营销手段厉害,人家也是营销了劳动光荣,生活努力,自给自足......等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向往美好生活的境界,能唤醒被金钱权势过度支配的心的方向!”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迷惑性的言论。问题出在哪里?脱离了物质基础谈上层建筑,只谈美好的概念,避而不谈钱来自何处,这是资本欺骗人民的经典话术。如果说共享单车是网络营销厉害,人家也是营销了运动、绿色、低碳、环保、共享等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向往美好生活的境界,能唤醒被金钱权势过度支配的心的方向!

500

另外,还有人说:“我并非看重她在国内是否走红,创造了多少商业价值,而是特别看重她在海外媒体上宣传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中国人觉得好不好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洋人觉得她好不好。洋人都觉得好,你凭什么觉得不好。”文化输出不能作为评判文化产品好坏的标准。好莱坞商业片是文化输出的典范,不能改变其快餐文化的本质。外国人喜欢旗袍丸子头,我们没必要扮成旗袍丸子头给他们看。

关于网红经济我问了两个问题:一、农业的生产周期是多长?二、网红的生存周期有多长?

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可知网红经济不可持续,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依靠网红。

农业的长生产周期如堤坝水利时间一般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数千年;中等生产周期如牲口养殖和果树种植在数年;短生产周期如水稻种植在数月。网红经济在目前是资本操纵的游戏,网红的长生存周期在数年;中等生存周期在数月;短生存周期不过数天。网红的流量极不稳定,会在短时间大涨大落。农业如果和网红经济合作,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不可能建立长期合作,问题是农产品只卖一茬成本上极不合算。

有人说:“许多发家于农村的网红,他们许多成为当地产品代言人。连这都看不透吗?”网红帮农民、工厂卖货,从商业上讲属于买卖或者代售,网红和农民、工厂都从中获取利润,是平等互利关系。现在很多报道片面讲没有网红,农民、工厂就卖不出货,忽略了网红赚钱也要依靠农民、工厂的生产性活动,听起来好像是农民、工厂单方面依仗网红一样。明明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和三只松鼠卖坚果,卫龙卖辣条,康师傅卖拉面没有本质区别,根本就不存在不能批评的所谓道德优势。

​我对网红经济的预测:现在的网红经济规模在1000亿人民币,占GDP总量的千分之一;三到五年内网红经济的规模仍然会高速膨胀,极限大概是10000亿人民币,占GDP总量的百分之一,到达这个极限之后网红经济迅速衰落,在下降的同时从狂热逐渐回归理性。与网红经济捆绑的各个产业在这个周期中都会受到冲击。

最后,很多人质疑我一点,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李子柒的网红身份。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李子柒不用网红的身份赚钱,我就不说她是网红。”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