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富豪”马云用一句话,又惹毛了一片年轻人

文 | 栩然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500

1

最近关于马云的热搜很多。

 

也能理解,毕竟首富嘛,他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我梳理思考了一下,汇总起来给大家一起讲一讲吧。

 

这第一件事,就是“人民的富豪”。

 

观察者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给马云这样的成功人士下了一个定义,叫“人民的富豪”。

 

500

提出这个概念的人,绝对是嫌马云最近争议太少了,非得给他整点事儿出来,架到火上去烤。

 

结果一出来,就是大事。

 

从知乎到B站,所有的评论都很不客气。

 

有些人大概是不知道,人民两个字在我们国家有多重的分量。

 

“人民的XX”那不是随便就能叫的。

 

一定是从人民中来,又回到到人民中去,既做到了一切依靠人民,又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

 

这样的人,从建国到现在70多年了,真正算的上的,屈指可数。

 

从这点上说,把马云称作“人民的富豪”,是绝对的低级黑。

 

2

当然,我们可以说,“人民的富豪”是观网的政治素养太低,理论水平不高,一口气拍在了马腿上。

 

这都是观网的自发行为,和马云无关。

 

但最近,马云的另外一句话,又彻底惹恼了一片年轻人。

 

5月9日,马云应该是言由心生地说了一段关于年轻人压力大的话。

 

马云景德镇对话年轻人时称:

现在的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还怕的话那就白活了。每个人的压力都不一样,主要看抗击打能力有多强。2003年自己创业做淘宝的时候压力大多了,现在更是不在一个等量级。

 

这句话放在十多年前,可以算是很鸡汤、很励志了,但到了现在还讲,就是很讽刺了。

 

网上有人评论说,这就是“996福报的2020版”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就在去年,马云也因为另一句话,被全网年轻人喷到快人设崩塌了。

 

2019年的4月11日,马云在内部的一次交流中,谈及近期备受争议的996加班文化,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这就是“996福报”的由来。

 

说实话,我对很多人、很多事,秉持的观点都是:一码归一码,一报还一报。

 

像马云,我会肯定他的商业思维、他的人生格局、他的事业成功。

 

甚至对比像蒋凡、王石、刘强东这样的,我还会佩服他的自律,毕竟一个如此成功的企业家,能“管得住裤裆”,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什么桃色新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但他最近这两年,关于年轻人的这些言论,我都无法苟同。

 

原因很简单,我自己就是一个职场打拼的苦逼年轻人。

 

人,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

 

3

其实关于“996”也好,压力也罢,这些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早已经有了各种说法。

 

同样是说“996”,刘强东说的非常直接:“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而马云则非常委婉地说:“996 是修来的福报”。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这之后,因为看到网络上群情激愤,马云连发两篇微博来解释,最后一篇微博甚至说出了“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 996 ”。

 

如果没看到马云之前说的话,光看他最后这条微博,还以为他一直就是“反对 996 ”呢。

 

所以我说,马云确实很聪明,聪明到可以通过三条微博,就把原本忽悠大家要 996 的话,变成好像他一直就很反对 996 一样。

 

但可惜,这届年轻人不好忽悠。

 

网友不仅对大佬所持观点发出质疑,更是扒出了马云、刘强东在不同场合、时间所说的自相矛盾的打脸言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民讨论 996 的狂潮。

 500

△马云、刘强东言论内容截图

 

500

△马云国内外发言对比图

 

500

△刘强东一年前/后发言对比图

 

在接受韩媒采访时,马云表示:“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 ,我绝对不会这样了。”

 

在阿里巴巴内部分享时,马云却强调:“ 996 是修来的福报。”

 

无独有偶,刘强东曾公开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

 

但一年后,他不仅重新定义“兄弟”,而且在其发声前的一段时间,京东方面已经取消了近 18 万名快递员“兄弟们”的底薪,并降低了他们的公积金系数,此举将极大可能降低快递员的收入,被视为要挟对方主动离职。

 

对于马云、刘强东前后的反差,有人说资本家丑恶的嘴脸从来没有改变过,有人说是他们膨胀了,忘了自己的初心。

 

但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最本质的原因是:屁股决定脑袋。

 

以马云为例。

 

在韩国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马云的屁股对面是外国人,这个时候他需要与对方产生共情,而“哭惨”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马云采取的手段是:树立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家的形象。

 

所以他说:“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绝对不会这样了。”

 

而在阿里巴巴的内部交流会上,马云的屁股对面是自己的雇员,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雇员的服从与执行,那“哭惨”肯定没用了,员工比他还惨呢,因此马云采取的手段是:树立价值观。

 

所以他说:“ 996 是修来的福报。”

 

只不过吃相有些难看,才会招致大规模的diss。

 

抛开手段是否高明先不谈,前后两次的目的,都是明确而统一的:是为了让企业攫取更大的利润。

 

所以,如果你还把“ 996 是修来的福报”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而虚构出来的价值观当做自己人生成功的指明灯的话,你可以看一下,马云在另外一个场合,对另外的人,又是如何说的。

 

马云在《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2013》总决赛中,点评 58 同城 CEO 姚劲波时说了一段话:“任何事情的成功一定是有规律的,但是你要从规律里做出成功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500

对照一下马云关于“ 996 是修来的福报”的言论,是不是发现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对于身处同样地位的资方姚劲波,马云告诉他,从规律里做出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劳方雇员,马云却告诉大家, 996 是成功的金科玉律。

 

什么叫忽悠?

 

这就是忽悠。

 

500

4

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他们在强调应该“996”或者“年轻人没有压力就是白活”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他们说的都是真心话。

 

因为他们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为自己打工”的阶段了。

 

他们没有上级、领导的压迫。

 

他们的工作,只对事业本身负责。而多数的职场年轻人,想干不想干都得要干,加班不是为了什么梦想,可能仅仅只是为了保住饭碗。

 

主动和被动,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已经成功的各种“前浪”们,不要试图去忽悠年轻人吃苦。

 

我们不怕吃苦,但怕的是无原则的吃苦;我们不怕磨练,但怕的是无底线的磨练。

 

年轻人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讨论说要一起奋斗,一起努力,那是在打气。

 

而你一个如此成功的企业家,手底下数十万人,轻飘飘地说着“996是福报”“没有压力就白活”,那就是活脱脱的资本家嘴脸了。

 

古人说:束己,是为圣贤;束天下,是为不仁。

 

不要拿资本家的标准来要求普通的员工,你们的地位不一样。

 

学过中学马克思主义的都懂,没有榨取我们的剩余价值,哪里来的什么“首富”。

 

没办法,这是在中国。

 

谁让这些年轻人们,从中学就开始被逼着学习马克思主义了呢?

 

那时候很多人都很反感这门课,但还是必修课,考试得背。

 

等到进了社会,才发现马克思真香。那些残存的马哲记忆里,就藏着人生、社会的真相。

 

所以,在美国,在香港,在韩国,大资本家、大财团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老百姓看到有钱人可以跪舔,可以畏惧。

 

但在这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有些事儿大家看一眼就全明白了。

 

值得警惕的是,现在教科书里已经在删除鲁迅和抗美援朝的有关内容了。

 

要是有一天我们的教科书里,以“减负”或者“学生不愿意学”为由,开始删除有关马哲的内容,那才真的是可怕的开始。

        

5

最后,我再说说压力的事儿。

 

这一代年轻人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我在知乎上,曾经回答过一个“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的问题。

 

我的回答得到了2.2万人的赞同。

 

在回到里,我讲了一个真事。

 

周末,同事第一次带着小孩来家里做客。

 

同事小孩才六岁,聪明伶俐的小姑娘,非常活泼。

 

吃过午饭,本来想带她去附近玩下。

 

小姑娘一直看着她爸妈,天真无邪的小脸上蒙上了一层焦虑。

 

然后我才知道,下午她还得去上补习课,以备下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

 

想起我们当年,高中升大学是一场战斗,后来小升初也充满火药味。

 

没想到,现在战斗已经从幼升小开始打响。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姑娘偷偷告诉我,除了下午补课,她晚上还有两个培训班要上。

 

临走前,小姑娘感叹地说了一句让我很受触动的话:

 

生活真不容易啊。

 

另一个同事孩子也正好6岁。

 

同事之前在国外留过学,一直很信奉国外那种所谓“自由”的教育理念。

 

对自己的小孩放养了几年。

 

不管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去上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班,或者舞蹈班、音乐班,她都不为所动。

 

直到最近,开始濒临崩溃。

 

她带着孩子去参加小学面试(没看错,面试!),老师直接问她孩子会不会英语。

 

因为她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所以小朋友的口语还是不错的。

 

正沾沾自喜,老师又连问几个问题,将她一巴掌扇到谷底:拼音、跳绳和游泳,会吗?学过吗?

 

她这才知道,北京的很多小学都把这些在她看来没必要的东西当成了入学门槛。

 

我想起,之前看新闻说有些地方把游泳设为考试必考项目,教育部还出来辟谣。

 

教育部的辟谣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有的地方将游泳作为考核项目,但不代表所有地区都必须这样。

 500

现在才知道,这里的“有的地方“,就包括北京。

 

当年我还没到北京前,很多人告诉我北京的孩子读书很轻松。

 

后来见到了很多同事的孩子才知道。

 

在北京,多数孩子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到了幼升小又是一层考验。

 

许多北京的小学,一年级都不会太花时间去讲拼音或者算术。

 

而是默认,这些都应该是提前半年到幼小衔接班里去学。

 

很多好一点的学校,甚至一上来的体育课就有游泳、跆拳道之类的。

 

这意味着,如果让孩子在幼儿园完全“放羊”,就算能顺利升入小学,也会被班上其他同学起步就甩在身后,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一路“抢跑“的培训,对孩子和大人都是非常大的煎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

 

但如果不接受,也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成长模式。

 

问题是,又有多少家长能下这个决心呢?

 

这还是义务教育,课堂之外的各类兴趣培训、特长培训就更多了。

 

我同事给我看她某个晚上在某课外培训班外拍的照片,已经晚上八点过了,灯火通明下,外面或坐或站的全是焦虑不安等待的家长。

 

这是在号称“读书最轻松”的北京,我不知道其他城市会怎样。

 

我只想起去年有一句挺流行的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现在才知道,事实上,生活的不容易早就已经从孩子们开始了。

500

 

当穷人家的孩子在课堂里学完那些不费脑筋的简单东西,剩下大把时间无所事事的时候。

 

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正在拼命的学习,拼命的积累知识,拼命的培养各种特长。

 

当这些孩子今后一同踏入社会,从知识储备、眼界到教育经历,将会天然形成鸿沟。

 

所以,你说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了?

 

因为,不想让看到这种生存的压力和阶层的鸿沟,继续在下一代的身上延续。

 

我已经活得很累了,为什么还要看着孩子活得那么累?

 

 

6

 

在我看来,现代的年轻人,缺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马云这样的人,辛苦弯腰捡个硬币的功夫,公司都可能又赚了几千万了。

 

加班5个小时的收益,估计能赶上一个小乡镇的GDP了。

 

而多数人,再怎么加班、再怎么努力,收益也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马云在内部谈话中说到:“我不要说 996 ,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 12×12 以上。”

 

可问题是,如果要把投入划等号,那么收益是不是也要划等号。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在《做自己论坛》中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们经常问我说,樊老师,你看书怎么那么带劲呢,一本接着一本的看,我说你算一下,你看一本书赚 500 万,估计你也会有这个劲头。”

 500

马云比樊登更厉害,他之所以能甘之如饴的 12×12 ,前提是,他对标的是中国首富,而很多 996 的人,他们的月薪甚至赶不上当地一平米的房价。

 

在收益天差地别的情况下,却想一味拉平双方的投入,这不就是“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少吃草”、典型的以小博大的资本家逻辑么?

 

想起一个笑话。

 

老板又买了一辆保时捷,员工A向老板表示祝贺,老板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

 

好好工作,只要你坚持下去——

 

明年,我就又能买一辆保时捷了。

 

500    

一件概率极小但收益很大的事,比如赌博,你不用催,大家都会疯了一样地往里钻。

 

相反,一件概率很大、收益不大的事,你想让大家再以牺牲健康和家庭为代价,去付出额外的劳动,当然会遭至反对。

 

知友@韩东燃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现如今的高压力,已经剥夺了很多年轻人的健康,剥夺了年轻人陪伴家人孩子的时光,也剥夺了他们从容淡定的世界观。因为他们被教导着要焦虑、要不满,要拼命为资本家工作,否则就是失败者。

不信,你让马云真的把一切清零,重新到阿里巴巴去上班(假设他可以通过面试),每天有一堆的固定任务、PPT、KPI等着完成,有上上下下的领导、职能部门催着干活,像那些关于福报和压力的话,还能说得出来吗?

毕竟这样的生活,才是普通后浪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普通人期望的,并不是资本人格化代言下虚妄的“福报”或者“兄弟”。

我们期望的是:在努力的同时,获得最公正的待遇;在全力奔跑的时候,知道终点是自己的幸福。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毛主席的一句名言: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