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无数爆款歌曲的高进,为何被骂“算不上音乐人”?

500

前不久《天赐的声音》中,丁太升和高进开启了一轮“唇枪舌战”。

事情是这样的。

最新一期节目中,高进和动力火车合作了一首90年代的经典,《还珠格格》的插曲《雨蝶》。

对于一首具有时代意义的老歌来说,其实并不好翻唱。

动力火车作为这首歌的原唱,在编曲上进行了新的改编,高进则是参与了唱的部分。

虽然两个人风格相差颇大,但是通过音乐合伙人的评价来看,整体听起来挺和谐。

500

可是台下的乐评人却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正当吴青峰夸完,下一秒丁太升就拿起话筒:动力火车的声音很有年代感,但是高进的声音一出来。

“好「土」啊”。

500

意思就是,高进作为一个80后音乐人,音乐审美怎么可以不与时俱进呢?

当然,高进也进行了回击。

“每个人的音乐是从他生长的土壤和血液中浸染出来的,我从小就是生活在东北农村。”

言下之意就是:

不是我不想做好的音乐,而是我达不到这个高度。

这是高进的悲哀,也是当下音乐审美向下兼容的悲哀。

500

人活在世,各司其命。

成名之前,高进的命运大概是属于被上天忽略的那一批人。

17岁那年,他和姐姐一同乘火车前往哈尔滨,到站后姐姐去了大学读书,而他却是去打工给姐姐挣学费。

一个连学费交不起的家庭,吃饱饭也就成了奢侈。

初来哈尔滨时,全身上下就300块钱,只够维持每天中午的餐费。

走投无路也不过如此。

无奈高进只好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厅,装成旅客睡了三个月,也不敢盖被子,甚至为了躲避检票人员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

500

由于年纪小也找不到什么工作,先开始只能在饭店做服务员,至少能填饱肚子。

再后来他当过保安,住过几十人的大通铺,摆过地摊,在理发店当过学徒。

回忆起初来哈尔滨的那几年,满是“窘迫”和“饥饿感”。

若不是辍学打工,高进那个时候应该在读高中,音乐则是他深藏心中羞于启齿的梦想。

在学校的时候,他曾组过一个乐队,但是为了买把吉他,高进就足足啃了一个学期的干馒头。

他也自学过创作,从作词作曲到后期编曲制作,但是有什么用呢?

原以为辍学后,这一切都将抛之脑后。

没想到在哈尔滨打工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一位大哥,他说可以带高进唱歌,帮他完成音乐梦,成为明星。

500

当时的他,很天真的就信了。

其实所谓的明星们,不过就是在酒吧驻唱。

不过好在经历了辍学、流露街头,有幸能够以唱歌谋生。

总归也算是一件不幸中幸事了。

从酒吧唱到迪厅,从洗盘子到小舞台伴唱,挣得是之前的两倍。

千禧年之后,他参加了几次比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挣到了一些钱。

2004年,高进离家六年,终于把家里的债还了。

彼时,互联网覆盖了当下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一大批网络歌曲蜂拥而至。

高进看准了这个时机,于是他开始自己写歌,在网上上传了自己的第一首歌《听着情歌流眼泪》。

听着情歌流眼泪高进 - 高进“我的好兄弟”巡回演唱会2017北京站500

没想到迅速走红,并凭借该歌曲获得CCTV-3歌坛十大新人。

500

这首歌成为高进后来音乐道路的起点,也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首歌的爆火,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

但是他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

好的音乐太多了,他却没有领悟到。

500

2009年,北京到处弥留着奥运会的余温。

鸟巢体育场也成了众多明星梦寐以求的演出地点。

谁将成为鸟巢演唱会的第一人,必将会引起整个演艺圈的轰动。

那一年,五月一号鸟巢首次对外开放演出,举办演唱会的是成龙。

成龙的朋友们,周华健、李宗盛、容祖儿...150多名明星嘉宾轮番登台。

8万人的场子,座无虚席。

中途成龙和小沈阳、赵本山同台演唱了一首《我的好兄弟》。

这首歌正是高进为小沈阳量身定做的歌曲,当时还尚未发行,成龙这一唱,给后来这首歌的爆火埋下了基础。

彼时,高进正作为小沈阳的制作人,为他相继写了《我叫小沈阳》《幸福的眼泪》《我的好兄弟》《拿得起放的下》...

大概在2010年以后,他为小沈阳写下的这几首歌慢慢火了起来,尤其是《我的好兄弟》。

500

这首歌当年有多火?

从校园到街头,从ktv到夜市,都逃不掉被这首歌洗脑。

《听着情歌流眼泪》的小试牛刀,《我的好兄弟》的全网爆红。

高进尝到了这背后的甜头。

后来他的《刚好遇见你》、《我们不一样》等等一系列的歌曲基本上首首都是爆款。

500

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高进你是怎么能做到写出这么多爆款歌曲的?”

高进很自豪地说:

“反正我知道我有一个技能和本事。”

只要我逼自己写歌,我一定能写的出来。

500

他倒也很直接,写歌其实不需要什么灵感,毕竟是吃这口饭的,大多是生活所迫。

因为不写就没饭吃。

500

作为音乐制作人,他没办法完全按照灵感停下来思考。

在北京十年时间,高进一共写了300首歌。

一首歌能给到的时间跨度其实非常短,当你一味机械式创作的时候,质量可想而知。

他知道什么歌的受众广,加上自己本身的经历,太清楚底层人民当下的喜欢的音乐是什么。

他自己也说过,这些歌可能算不上好音乐,但确实很欢迎。

500

500

500

500

由此,经过了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高进,再也不是那个交不学费,读不起的穷小子了。

他给父母买了别墅,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歌改变了高进的人生活,让他从一无所有穷小子变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

物质生活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太舒适,以至于缺乏在音乐上突破和追求。


500

“我知道自己处在行业鄙视链的最低端。”高进在《我是唱作人》中曾说。

500

他知道自己的音乐性不强吗?

显然是知道的?

但是能力有限,无奈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要说写歌,他是成功的。

身边也从不缺赞美的声音,他曾想跳出来听到批评,去做更好的音乐,甚至为此特地去国外待了半年。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取得突破。

其次,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跳出舒适圈,去尝试新的东西。

这些年高进其实写了不少歌曲,在自己擅长的唱作领域他确实可圈可点。

可难免有些俗气,这也为什么丁太升质疑他没有“音乐性”。

500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得意于现在取得的成绩,给自己身的定位太低了。

虽说他是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小人物,但是一个人的出身、背景不能直接决定其往后的眼界深度。

他完全可以挑战更高层次的音乐。

当初参加《我是唱作人》时,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他是最得意于现下舒适区的一位唱作人。

说白了就是迎合市场而缺少自己的思考和态度。

第一期的《下雪哈尔滨》,模仿的的痕迹过于严重。

真个歌曲的情绪基调和编曲风格都很像汪峰的《北京北京》。

放在十年前,这首歌或许还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搁到现在未免有点割韭菜之嫌。

太过于套路化。

同样是《我是唱作人》的节目。

马頔的音乐态度就很明确。

“《南山南》这种歌,我分分钟就能写出来。”

“为什么我现在不写了?”

“因为我要脸。”

500

而高进则非常满足且得意于像《我们不一样》《刚好遇见你》这样的歌曲。

“《我们不一样》多没档次啊,但是你去ktv还是会偷偷唱。”这是他认知里对音乐的态度,也是长期被人质疑“土”“口水歌”的原因之一。

直至此刻,丁太升也没“放过”高进,在微博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的论证,反驳高进根本算不上音乐人,他只是个口水歌制作者。

500

丁太升自始至终都不认可高进的音乐。

当然他的评价太过攻击性,以高姿态去评价高进,自然会让人不爽。

同样的意思,反倒丁薇的点评就显得十分得体:

对于高进这样级别的歌手,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音乐风格,开拓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500

500

500

500

其实在滚君看来,高进的音乐“土”不“土”,不是我们思考的点。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何好多人都觉得高进的歌没档次,反倒成了爆款。

而像梁博这样音乐性非常强的歌手,才华受到了众人的认可,却没有一首传唱度高的歌。

是高进比梁博更优秀吗?

显然不是。

不过是市场所向,游戏规则导致如此。

犀牛 | 策划

犀牛 | 撰文

滚君 | 排版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