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将军和徐根宝再度同框!范志毅:他不说出来,但我能感觉得到。

素材来源:姬宇阳、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记者韩琼

在上海崇明有一个足球基地,现在这个足球基地的全名叫国家级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

因为这里是上海滩著名足球教头徐根宝20年披荆斩棘、挥洒热血的地方,上海人都把这里叫作根宝足球基地。

近期,根宝足球基地迎来了一位新的技术总监,他就是徐根宝的爱徒,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范大将军范志毅。

500

500

500

根宝基地,师徒同框

抢逼围、接传转。

还是这6个字,现在轮到范志毅把徐根宝的足球理念传承下去。今年51岁的范大将军说,从小跟着徐根宝,知道徐指导的这套东西是对的,想把它好好传下去。

500

上海足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金牌师徒,在根宝基地同框了。

徐根宝和范志毅签订了9个月的短期合同,在基地担任技术总监,负责三支不同年龄段球队的技术督导。

下面这张截图,我想应该是非常记得纪念的。

500

范大将军的到来,跟根宝足球基地的小队员们,带来了很大的鼓励。

小队员余悦说,从小就很崇拜范志毅,希望能见到范志毅。他一来教我们,我们就更想学!

500

500

51岁的范大将军上场亲自示范,已经76岁的徐根宝在场边指导细节,偶尔喊上两嗓子。

这个样子让人仿佛回到20多年前,在电视上看申花队比赛时。

500

曾是上海足坛两大火药桶

这对上海足坛金牌师徒的关系,过去也是大家茶余饭后喜闻乐道的话题。

师徒二人都是脾气火爆,当年范大将军时常顶撞徐根宝,根宝说过范志毅是空心萝卜。

师徒二人再度联手会不会再度引爆火药桶?

根宝说我们年纪都大了,范志毅现在越来越懂事,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500

来到范志毅这边,他说徐指导对你喊叫不是说你不行说你不好,而是希望你更好,而且也能够让你更好。

教练教练,就是要叫嘛!

500

相信每一个关心上海足球,关心中国足球的人,看到这一幕,看到师徒二人的这番话,心头都会一阵翻涌。

开心?感慨?唏嘘?

或许还有大家心照不宣的感动。

根宝希望范大将军能接班

范志毅坦言这是自己第二次来到崇明,很多年之前也曾经来过,之后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现在再次来到这里,为了足球的初衷未变。

其实范志毅心里也很清楚,徐根宝指导76岁了,他希望范志毅可以接班。

500

范志毅说跟了徐根宝33年了。

虽然徐指导没有明说,但是自己能够感受到。

500


范志毅的到来,让徐根宝这几天心情大好。

他还亲自写了2幅诗词送给范志毅。

一首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另一首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青训这条路不好走,徐根宝自己这20年走得有多艰辛,范志毅也是看在眼里的。范志毅说说要把徐指导的这两幅字裱起来,挂在家里慢慢领悟。

500

500

这里看新闻相关视频,时长4分钟

1995年上海足球的辉煌

在上海滩上,从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到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只要提起“徐根宝”这三个字,甚至连“徐”字都可以省了,直接说一声“根宝”,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哦,伊啊!”

上海足球最辉煌的记忆,当属23年前的1995年,属于上海申花队。徐根宝在当时提出“抢逼围”的概念。

抢逼围其实就是全攻全守的一种形式。三个字分开说就是

“主动上前抢断,把对方脚下的球夺过来”;

“贴身防守,逼到他出错丢球”;

“几个人围着对方球员,不给他出脚的机会”。

1995年,正是范大将军驰骋上海滩的年代,除了范志毅,申花阵中还有毛毅军、成耀东、刘军等作风硬朗的球员,以及强力前锋谢晖。徐根宝适时推出抢逼围的打法,配以申花传统的技术细腻的特点,最终一举夺冠。

500

500

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首届职业化联赛有12支球队参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

徐根宝率领申花夺冠的1995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的第二年。回想起当年的成功,徐根宝也有许多感慨唏嘘。

500

这段关于足球的永不完结的漫长青春,其间的艰难困阻和勇往直前,或许能让我们描摹出那个倔强的足球少年之魂。

不破不立,足球改革

说起那场几乎影响到所有足球人的改革,要追溯到90年代初说起。

1992年1月30日,徐根宝率领的国奥,在前四场三胜一负的不俗战绩下,于六强赛的最后一场,1-3遗憾告负韩国,无缘奥运。

让人扼腕的是,韩国队的三颗进球,都是在开场9分钟内完成的。这便是中国足坛惨案中著名的“黑色9分钟”惨案。

但失败和低谷并非完全是坏事,国奥的这次失败,恰恰推动了体委进行足球改革的步伐。

1993年,全国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了,它的名字,就叫做「申花」。

500

摸索前进,队纪严明

全国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名号听着响亮,但同时也意味着是史无前例的拓荒者。

史无前例是什么意思?没有可借鉴效仿的前辈,一切只能靠自己边前进边摸索,能坚定自我的唯有对足球的信念感。

500

▲20年前的江湾体育场,主体育旁边的那块球场,就是当时申花队的训练场。

俱乐部是成立了,但怎么去运营它?最基本的问题,怎么制定工资单?换句话说,给球员发多少工资才合适?成了亟待商定解决的问题。

徐根宝的第一反应是——其实也不大清楚,但是!但是他有比较,比如在国家队时,他拿1000块,后来去国奥队拿1200块,那现在是职业队了,就给自己定3000块。有了这样的比较后,徐根宝亲自制定出了申花的第一份工资单。

到后来,关于球员工资远高于主教练的情况,徐根宝觉得正常啊,毕竟拿多少是根据自身价值来的,对伐。

“你有多少本事,就值多少铜佃。”根宝说。

500

工资单搞定后,挨下来就是管理球员了。

那时申花的队纪非常的严明,哪个球员训练迟到,按规矩罚钱。

说实话罚钱也罚的不多,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吧,但迟到扣钱,总归是不大光彩的事情,涉及到脸面,有自尊心的球员肯定是要面子的。

如此实行下来,有效是有效了一段时间,但对于后面有些钱多了疲掉的人来说,心态又放飞掉了:你罚钱就罚好来,随便罚,我就是迟到。

你能拿这种人怎么办呢?

徐根宝是想惜才的,说后期向国外先进的做法学习:“在国外球队里就是,你迟到或者训练态度不好,就直接不给你上场了。慢慢的,你职业球员的生涯就毁了。”

其实和读书一样,自己要了,就懂珍惜了。

500

1994年,申花迎来了足球改革后的第一次冬训,这趟在昆明的冬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12分钟体测跑。达标要求是在陆地跑3200米,昆明高原跑3100米。

足改前还能浑水摸鱼,足改后就非常严格了,不及格的话就不能上场。

有一次根宝人不在,训练范志毅就装病,不肯好好跑,成绩很差,根宝知道后就直接跟他说,“这不是练我,是练你,跟你饭碗有直接关系。你12分钟测验不及格你就被枪毙了,还想什么冠军啊?没了!”道理帮他摊开讲明白,人听进去了也去好好跑下来了。

500

在一次专访中,徐根宝说到他管纪律管的紧了,有些球员不服还会半夜跳窗户出去。

比如他的得意弟子之一的谢晖曾提到自己当初就不止一次的跳窗行为。

确实对于根宝严苛的管教和约束,有的球员曾坦言:“当年管得太严了,完全军事化管理。但在那样一个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过分压抑确实容易产生性格缺陷。当时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一旦遇上短期放假,我们都会回到市区疯狂玩乐,放纵发泄,因为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基地里憋着太难受了。”

当然,根宝如此铁腕的老派做法也有其自身道理——国内球员自律性普遍较差,圈养至少能避免他们沾上不良恶习保证职业纪律性,多数球员享受走训制待遇后连基本作息都难有保障是国内足球圈的普遍现象。


目标明确,培养球星

1995年,是上海足球黄金一代。

遥想当年的95申花!

在根宝的率领下,一路过关斩将拿下95年甲A冠军。

范志毅一夫当关

成耀东固若金汤

吴承瑛犀利插上

申思输送炮弹

祁宏灵光乍现

谢晖一锤定音

这些名字,带给上海的辉煌,无论多少次被提起,依旧闪闪发光。

500

1995年,徐根宝在执教上海申花时又组建了有线02队,这支球队后来又为国家队贡献了,杜威、孙吉、孙祥、于涛等球员。

“竞技运动的关键是球员。”

“我们目标很清楚,是培养球星,打造中国曼联。”

是,根宝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明确的几乎可以说是钝勇,一年,五年,十年,数十年,一心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最近的几年里,根宝新的传承者们的名字,也名扬四海,蜚声海外。

武磊、吕文君、蔡慧康、王燊超、

颜骏凌、傅欢、贺惯、于海……

500

2000年转战崇明基地

2000年,已经功成名就的徐根宝,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解的事情。

根宝带着一群孩子来到崇明岛,创办了“崇明根宝足球基地”。

正如根宝常说的一句话:“根宝办基地,要把曼联缔,老天给宝地。”他们把昔日荒岛开拓成了宝地。

根宝足球基地位于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南首,总占地面积70余亩。基地拥有三个半标准足球场,一个由德国进口的人工草皮铺设的室内足球场,及占地7000平方米的足球宾馆。

总投资约3000万人民币,从2000年开始建造,2001年10月1日全部竣工。3000万人民币,都是徐根宝自己贷款投资的,这笔钱在18年前绝对是一笔大投资, 3000万,做什么收益投资不好,偏偏孤注一掷的去办一个,短期内不回本,长期看又未知的足球基地。

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都觉得根宝疯了。

500

2000年,根宝花了3000多万盖了基地,当年申花死对头中远的老板徐泽宪问根宝:“3000多万什么时候出回报?”

当时的徐根宝压根没考虑过回报,他只是认定了“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再问热爱毅力勇气借来一点光和热,就这样一年年地干了。

至今已然20年整。

说起“十年磨一剑”,基地里有个颇为有趣的细节。根宝在基地一处特意建造了十个宽广的台阶,寓意就是“十年磨一剑”。

500

说回基地创立,开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当时的根宝在上海滩名气大,每次去银行都请他吃饭,但一到贷款,没有抵押、没有担保,贷款就迟迟难以申请下来。

担保不是根宝拍拍胸脯保证就行,一切还是需要合法手续,最后在基地的那片土地上盖起宾馆,算作资产抵押贷款2300万。

这笔债一欠就是十多年,一直到2014年,在他把球队转给上港以后才终于还清,虽然很多人跟他说欠的债越高越有本事,但根宝不习惯欠外债,还清了才觉得肩上的重担轻松些。

2000年徐根宝来崇明做“青训”的时候,当时全国做“青训”的足球学校有近千所,后来都纷纷倒闭,徐根宝的崇明基地挺了过来。

因为根宝目标很清楚

要培养球星

要打造中国曼联

创办基地的时候,其他足球学校都是通过收取球员的钱,来维持俱乐部或者学校的运营,但是根宝只收取一部分生活费。

2000年的时候一个月600块,2018年的时候也不过800一个月,吃、住、穿、学习、比赛全部包含。

500

背负着两千多万贷款的根宝,在一个小孩身上还要补贴上2万块来培养,补贴孩子的钱从哪里来呢?

一个不会经营宾馆的足球教练不是一个好商人,徐根宝几乎用尽了身上所有的生意细胞,靠在基地经营宾馆、卖门票、纪念品来勉强维持开销。

有人说他是足球界最会做生意的,生意人界最懂足球的。

500

回想创立之初,基地的条件也是相当艰苦,房子还没盖好,有一个小孩一晚上被咬了50个蚊子,一下雨房子就会漏水。到了冬天,房间里冷到结冰。年轻的教练班子受不了,留下的都是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的退伍军人。

500

从范志毅到武磊,徐根宝弟子无数。今年76岁的徐根宝,本该到了从心所欲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旧事事亲力亲为。

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崇明基地。

500

培养了那么多成才球员,出了那么多辉煌成绩,旁人不免好奇,一般人都会停下来了,但根宝却还在前进。

“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的命就是足球嘛”根宝回答。

简简单单几个字,有一瞬间是令人震撼的。

即便再复原一遍根宝的经历,我们还是无法想象,十八年前徐根宝背负着怎样的压力和信念,他有没有彷徨过,动摇过,有没有撑不下去算了的念头。

20年前,前路茫茫,一切未知。辉煌尚被霜雪遮盖,倒是嘲讽骂名先到一程。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罢。

牛逼吹了出去,三千万扔了出去,他就这样抗起了为中国足球搞青训的重任。

500

500

徐根宝和范志毅都有点侠士的感觉,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当代中国是稀缺的。

什么是正能量,这就是中国足球的正能量。

范志毅接班徐根宝真是让人开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范大将军。

感谢根宝,在崇明默默付出20年。未来20年,看范大将军。

500

500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