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火炬传递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的可能性探讨
在中国,思想火炬的传递,即意识形态的纯洁度保持,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媒体宣传的主题。其主要目的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国家政策,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促进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水平,坚定社会“四个意识”。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在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全球化的潮流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少思想不坚定的情况,再加之国外颠覆势力的冲击,我国的意识形态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的部分理念遭到新事务的冲击,出现了劳动者不平等、歧视农民工等等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现象。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在新时代,如何发展媒体、如何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
我国的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等,虽然能做到恪守新闻界准则、客观的报道事实,但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在寻求“意识形态宣传要求”与“应对市场需求”统一的过程中,存在了一些偏差。宣传方式僵化、不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逐渐突出。
近年来,这些问题在得到逐步的解决。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开放小部分社会资本进入,有利于释放活力。从实际运行的角度来说,近年多家官媒入驻短视频平台,利用互联网光速发展下的新模式,也为我们的媒体创造了不少流量。
我们很欣慰的看到,民营资本在传递思想火炬的过程中,至少是一部分的发挥了资本的作用。观察者网、B站等符合青少年“口味”的平台上,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比如B站《那些年那兔那些事》,利用动漫的形式回望革命历程、大国崛起,是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我建议,官方媒体在寻求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形式。政治是严肃的,但是我们可以用活泼的方式传递精神,学习理论。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等、反腐倡廉等,都可以利用新形式传递。我们目前仅限于贴标语、新闻联播等旧手段,是不适应市场对于新闻媒体的要求的。
法律层面,已经有新形式教育的先锋出现,抖音上的“天津政法”的短剧,B站的“罗翔说刑法”的解说,都是普法教育的模范,不但人民群众津津乐道,也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无形之中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制,促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到意识形态等等多领域,都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式。
坚守舆论阵地,是我们需要做的。但是如何让各种理念深入人心,更好的共同建设祖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索。思想火炬的传递,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