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亮——照明用具简史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739字 | 阅读需11分钟

在中国文化中,“灯”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照明工具,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和符号,成为一种象征和隐喻。

500

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电灯都已普及到每户家庭。说起照明用具的发展历程,历史可就长了。

1. 最早的便携式照明器具——“炬”

想必大家对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仪式印象一定很深刻,现在的奥运圣火火炬集合了许多高科技因素,轻量、环保、遇雨水不会熄灭。今天,高科技的火炬并不是用来照明的。不过在历史上,火炬确实是人类较早使用的可移动的照明工具。

500

2008北京奥运火炬“祥云”

自从几十万年前人类能够使用、制造火源之后,以火照明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最初,人类利用火是在居处内燃起火堆,这就是至今有些地方还有遗存的火塘。

500

哈尼族火塘

火塘可照明、可取暖、可炊煮,可谓一物多用,但是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不能移动,总不能出门扛着火塘吧。后来,先民晚上外出时手执燃烧的木棒,有时候为了增加光亮,还在木棒外面捆扎上一些草,这就是“炬”。

 

500

“炬”字演变,图源:象形字典

《说文解字》解释“炬”字说:“苣,束苇烧。从艸,巨声。俗字作炬。”“炬”是“苣”的异体字。巨,表示可以持举的草料火把(见上图篆体)。篆文异体字用“火”(燃烧)代替“艸”(草料),另造“炬”字代替,强调燃烧照明的用途。火把在有些地方被称为“松明”,是因为古人发现,松枝含油脂较多,燃烧时间更加持久,油烟也少。

炬(火把)是最早的与热源分家、专门用来照明的用具。中华文明是最早使用火把照明的文明之一,在宁夏海原新石器时期的洞窟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火把遗存。

炬虽然可手持移动,但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需要占用一只手,而且燃烧太猛烈、持续时间短,需要频繁更换,古人需要更方便、更好用的照明工具,“灯”就应运而生了。英语中的灯(lamp)一词即来源于希腊语lampas,意思为“火炬”。

2. 汉代之前的早期灯具

最早的灯结构很简单,在贝壳或石碗里加上一点动物油脂,也没有灯芯,直接燃烧。这种灯燃烧的时候烟又黑又浓,持续的时间短,光亮也很有限,但确实是有资格称为“灯”的“祖师爷”。

 

500

河姆渡文化时期陶灯,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灯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得比较晚,甲骨文、金文中都没有这个字,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使用“镫”这个字指代照明工具。《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语句,这里“镫”即灯。早期的灯形状如陶制的盛食器具“豆”。《尔雅·释器》中记载:“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这就是说只有陶做的瓦豆才具有承托照明燃料的功能,才可称作“登”。豆灯上面是盘,下面是底座,中间以柱连接。上盘下座的形制奠定了此后中国灯具的基本造型。

500

陶豆灯

战国时期,灯具已经从质朴简单的豆灯发展为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兼具使用和审美功能的华灯了。

 

500

十五连枝灯及细部

1975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墓出土了一件十五连枝灯,体现了战国时期灯具制作的高超水平。该灯通高84.5厘米,属于古代的落地灯,从主干部分分出十五个枝杈,每个枝杈上都有一个灯盏,中间灯柱上下共有八节,以榫卯结构连接,十分稳固。柱上有蟠龙旋绕,枝干上有两只鸟栖息,五只猿猴嬉闹其间,树下有两人抛食逗引猿猴。底座由三虎承托,虎口衔圆环,便于移动。这盏豪华落地灯整体结构稳重,设计巧妙,风格活泼,堪称实用器具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秦代的灯具制作工艺也非常高超,据《西京杂记》记载,刘邦到秦朝咸阳宫,看到里面有很多的金玉珍宝,但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其中的一盏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灯身环绕着一条蟠龙,点燃之后,龙的麟甲就会动起来,十分明亮。或许这就是后世能动的走马灯的前身。

 《西京杂记》记载的这盏青玉五枝灯没有保存下来,不过现在也有秦代灯具出土,这就是1966年陕西咸阳附近出土的雁足灯,灯柱设计成大雁腿的形状,托举着一个圆盘,圆盘上有三个支柱,可以同时放置三根灯芯。

500

雁足灯

3. 多姿多彩的汉代灯具

两汉时期,灯具数量多,质地、形态、功能各异,灯具精品层出不穷。从质地上说,有金属、玉石、陶质灯;从形质上说,有立灯、吊灯、桶(型)灯、盘灯、行灯(外出手持用)等,品种、数量之多远超前代。汉代灯具中最有名的要属长信宫灯了。

500

汉代长信宫灯

“长信”是汉文帝时期窦皇后所居住的宫室名,长信宫灯设计非常精巧,整体形状为一跪坐的宫女,宫女右臂中空,作为烟道使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由此循环至底层水盘,经水过滤后可以减少烟尘排放,灯罩可以转动以调整光亮,既环保又节能。长信宫灯代表了西汉时期灯具制作的高超水平。 

 

500

青铜鎏金羊灯

现藏于西安博物馆的这件青铜鎏金羊灯也很有特色。羊背上的盖子可以打开,翻过来用作灯盏,羊腹部中空,可以用来储存灯油,古人设计之精妙可见一斑。

以上所述都是座灯或台灯,汉代也有精美的吊灯,这是现藏于湖南博物馆的青铜人形吊灯,看起来颇有点现代艺术气息的特质。

500

青铜人形吊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