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观察(一)阴谋与爱情——性别差异背后的惊人秘密
(池鹭幼鸟,雌雄莫辨)
如何分辨鸟类的性别?
有时候,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时候又非常的专业。
通常在雏鸟的阶段,分辨鸟类的性别是需要专业技能的。而对于成年鸟类困难就小得多。比如大公鸡与老母鸡,一目了然。
通常,成年的雄鸟更漂亮,更华丽,或者个头偏大,更强壮。
不过也有不少的鸟类,即使是在成年,我们也很难从其外观分辨出雌雄。比如很多的鹭鸟。
在其他的动物种群中这样的现象也同样存在。
也就是说在动物界,有性别外观差异明显的,也有性别外观差异不那么明显的。这里面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秘密可能很多,这里仅仅探讨一个侧面。性别的差异其背后其实很可能是有配偶方式决定的。
也就是说,性别差异越明显的动物越有可能是一夫多妻制的;性别差异越不明显的物种越有可能是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少妻制的。
在一定的族群内,如果雄性能占有所有的雌性,那它就必须打败所有的竞争者,然后赢者通吃。
如此竞争的结果一定是最强壮的雄性得以传承自己的基因。长年累月的选择结果必然导致雄性越来越强壮,体型上明显强于雌性。
对于那些性别差异不明显的物种,通常缺少类似的体能上的竞争过程,它们可能是通过选择与被选择,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获得异性,然后繁衍自己的后代,这样的基因分布较为分散,不容易形成非常明显的差异。
鸟类与兽类不同,兽类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一个强壮的雄性可以统治一个族群。比如猴王。但鸟类可以很轻松地飞翔,即使有一只强大的鸟抢占了所有的雌鸟,它也无法阻止那些雌鸟偷情和私奔。雄鸟虽然在局部可以通过决斗去争抢一只雌鸟,但它很难管理一群雌鸟,而那只失败的雄鸟其实仍然有机会获得别的雌鸟的青睐。所以鸟类中有不少是一夫一妻制的。尤其是那些性别外表差异不明显的鸟大概率属于此类。
(中白鹭成年鸟,也狠难分辨雌雄)
那么现在说说人类。
人类到底应该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呢?
从体型来看,人类的性别差异既明显又不够明显。
男人比女人强壮,比女人高大。根据从其它动物那里得到的启发,人类比较有可能是一夫多妻制的,更何况据说人类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很多猴子的种群中都有猴王。但男女之间的差别看起来又不是那么足够的大,这就让人有些纠结了。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人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发明了生产工具。对了生产工具!由于人类具有生产工具,所以人类即使最初是一夫多妻制的,那么在有了工具之后,这样的制度一定会瓦解。
猴王可以占据所有的母猴,其它的公猴都打不过它,只能干瞪眼。有一天,有一只公猴弄来一把弓箭,躲在暗处,一箭将猴王射中,于是树倒猢狲散,一群公猴蜂拥而入。一夫多妻制就此瓦解。
有了工具就意味着一夫多妻制一定会瓦解吗?不一定,因为持有相同的工具,猴王仍然具有优势,虽然优势已经不那么靠谱了。
还是刚才的那个故事,那个公猴是躲在暗处突施冷箭的,人家根本就不和你决斗。是的,这是一个阴谋。
阴谋加工具瓦解了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被瓦解之后,人类进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像鸟儿一样人类也开始了选择与被选择。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爱情。
(夜鹭:单调的夫妻生活)
总之,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人类在动物时期应该是一夫多妻制的,这造成了今天男人相对于女人的高大与强壮。但在进入人类社会之后,由于有了工具和阴谋,一夫多妻制在人类的初期便被瓦解了。这造成了今天男人比女人也强不了太多。
总之,最能肯定的结论是:
是的,是阴谋成就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