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偏见这个东西,多去几次印度就能治好” 但看你的文肯定治不好

现在写旅游软文都走这种风格吗?

17日新周刊发了一篇《这些姑娘,为什么对印度欲罢不能》,作者为叶酱。

500

文章看上去是在为印度旅游打广告,但是列举的理由实在是一言难尽。

文章开头列举了中国人对印度的一些负面印象:

“印度太危险了”、“印度强奸犯案率高”、“印度人去厕所不用纸”、“印度食物能拉得你七荤八素”......知乎上总是有人这么描述印度。当你说想去印度旅行,可能会有人瞪大瞳孔喊:“你丫不是不要命了吧”。

但很神奇的是,有很多女性朋友,爱印度爱到不可自拔。

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印度那样,受到旅行者两极分化的待遇。去过印度的人,分成“刚下飞机就想回来”和“一次待三个月都不够”两种,而没去过印度的人,则分成“蠢蠢欲动有点好奇”和“打死我这辈子也不去”两类。

500

孑然一身的修行者

每当有人听到我独自去了几次印度,总会一脸震惊地反问,“印度不是强奸案很多吗?你一个女生怎么敢去!

既然一条条都列好了,正常情况下应该反驳一下。

但是作者突然接的话却很奇怪了。

比起叙利亚、阿富汗、伊朗,我们对印度的误解可能是最多的,导致它在各种传说中变得越来越神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佛教在印度微乎其微,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才是两大巨头。

500

贾玛清真寺的祷告

可能是有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这个和之前的负面印象有什么关系吗?

接下来作者将喜欢去印度的中国人分为三类“猎奇派”,“走火入魔派”和“享乐派”来逐个阐述。

“猎奇派”的理由里罗列了很多常见的中国人对于印度“脏乱差”的猜测。

常有朋友去印度前发过来几十条长语音,“是不是刷牙都要用矿泉水?瓦拉纳西酒店的洗澡水是不是来自恒河?路边的小店吃了会不会拉肚子?印度是不是没有卫生纸?”不少人看了电影《厕所英雄》后被吓到,害怕来到印度后要去野外如厕。

500

这种公共厕所并不少见

恒河边24小时无休止的烧尸场,水里漂着浮尸,远道而来的虔诚教徒却在大肠杆菌超标几千倍的河里沐浴,甚至用恒河水来吞药。

500

你送去洗衣店的衣服很可能就是用恒河水洗的

然后作者居然轻飘飘地用一句“Incredible Inida(不可思议的印度)”带过去了。

中国整体上的宗教气氛很淡薄,而印度人的生活却根植于宗教和信仰,没有哪一个国家像印度般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属性。连旅游局的官方宣传口号都是“Incredible Inida(不可思议的印度)”,可想而知,大家来印度,就是来见证不思议的。

好的,知道猎奇派就是看着“脏乱差”觉得猎奇了。

轮到“走火入魔派”总算讲到了印度的“有趣之处”。

印度的有趣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打个比方,一场日本旅行太完美了,完美到毫无破绽、完美到无聊,你必须提前做规划,订好酒店餐厅和路线,就像一份优渥却看得到头的工作。

而在印度,如果你提前计划好,反而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巴士可能半路抛锚、火车会晚点十几个小时或干脆取消、突突车司机总想把你带去亲戚开的酒店,每天都要耗尽心力斗智斗勇。

我们自虐般地享受着这样的旅行,食物的匮乏、糟糕的交通,但同样也感受到人与人间深刻的羁绊。我们抱着无可奈何时乐观处世的态度,想着一切都会解决的。

印度打开了我们日益麻木的感官,身上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甚至对着千年遗留下来的乱石堆都会莫名流泪,对我们这群热爱印度的人来说,它教会你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500

好的,知道是对自虐走火入魔了。

通篇读到这里本来昏昏欲睡,直到出现了这句话。

你知道吗?因为大多数印度人都吃素,人家的厕所根本没有中国的臭。还有印度人一直被诟病不用手纸,其实人家用水才是最环保的方式,厕所也不容易脏。

偏见这个东西,多去几次印度就能治好。

等等,你是说,吃素所以厕所不臭,用水所以厕所不脏吗?

这话里的逻辑真的是通的吗?

接下来,在“享乐派”里作者总算聊到了正经的好处,因为印度物价低,所以性价比高。一家家顶级酒店列下来,对比一下人均几百或者才上千的房价,感觉是真的在安利了。

然而,看到了这段话。

抛开极高的性价比,我最中意印度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他们的温良谦恭发自内心,而非日本高级酒店规规、客气的模式化。

据说当年英国结束殖民,许多官员回国时都带上顺从的印度仆人,理由就是不想回去受趾高气扬的英国女仆的气。抱歉,并非说印度人生来带有奴性,而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导致,服务行业人员耐心体贴仿佛浑然天成。

不不不,不带用种姓制度做理由夸人服务好的。

最后这位给出的推荐理由是:

比起死规矩,更重要的是情义,这正是我一次次想要重返印度的理由。那么有人要说了,印度骗子那么多,防不胜防怎么办。

其实比起巴黎的小偷、罗马的抢窃犯,倒是率真的骗子更好对付一些呢。

真没看出来骗子哪里好对付了。

抱着看一篇旅游软文的心态撑下来,却实在难以被作者行文说服。

落差之下,本吃瓜少女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是吃安利的方法不对吗?

原文请翻页品味:


这几年,印度电影频频登录中国捞金,票房还都不错。在最近的那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头,也加入了印度元素。

照中国影迷对印度题材的喜爱程度,印度应该是个蛮受欢迎的旅行国家对吧,可据老艺术家的观察,中国人总体上,真的不太爱去印度旅行。

“印度太危险了”、“印度强奸犯案率高”、“印度人去厕所不用纸”、“印度食物能拉得你七荤八素”......知乎上总是有人这么描述印度。当你说想去印度旅行,可能会有人瞪大瞳孔喊:“你丫不是不要命了吧”。

但很神奇的是,有很多女性朋友,爱印度爱到不可自拔。

文|叶酱

图|叶酱

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印度那样,受到旅行者两极分化的待遇。去过印度的人,分成“刚下飞机就想回来”和“一次待三个月都不够”两种,而没去过印度的人,则分成“蠢蠢欲动有点好奇”和“打死我这辈子也不去”两类。

500

孑然一身的修行者

每当有人听到我独自去了几次印度,总会一脸震惊地反问,“印度不是强奸案很多吗?你一个女生怎么敢去!”

比起叙利亚、阿富汗、伊朗,我们对印度的误解可能是最多的,导致它在各种传说中变得越来越神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佛教在印度微乎其微,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才是两大巨头。

500

贾玛清真寺的祷告

中国人为什么爱去印度,这种说法其实有些偏颇,毕竟自由行去印度的人数要比日韩、欧美少得多,属于小范围内的深度旅行者。如果改成:喜欢去印度的中国人,为什么爱它?那就很有意思了。

500

神庙里人们在祈福

猎奇派:这个邻国太奇葩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经常被拿来做比较,有报道称印度的人口数量可能已经超过我国,金融中心孟买则号称要赶超上海,还有,两国的山寨能力都很强。最近热映的《我不是药神》讲的就是去印度走私仿制高价药的故事。

500

习惯性拥挤混乱的印度街头

对于这个邻国,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早在70年代,西方嬉皮士们掀起去印度寻找精神家园的热潮,而现在去印度旅行的国人,更是怀着一种矛盾心情,一方面希望看到预期中印度的脏乱差,因为那“很印度”,另一方面却万分担心脏乱差和安全问题。

500

脏乱差的清真寺外

常有朋友去印度前发过来几十条长语音,“是不是刷牙都要用矿泉水?瓦拉纳西酒店的洗澡水是不是来自恒河?路边的小店吃了会不会拉肚子?印度是不是没有卫生纸?”不少人看了电影《厕所英雄》后被吓到,害怕来到印度后要去野外如厕。

500

这种公共厕所并不少见

我曾在瓦拉纳西见到5位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背包客,他们提着一箱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自带热水壶,不会一句英文,鸡同鸭讲地只身闯了过来。“就是很好奇,想来看一看。”其中一位身穿冲锋衣的老阿姨告诉我她们来印度的动机。

500

被牛堵塞的交通

恒河边24小时无休止的烧尸场,水里漂着浮尸,远道而来的虔诚教徒却在大肠杆菌超标几千倍的河里沐浴,甚至用恒河水来吞药。

中国整体上的宗教气氛很淡薄,而印度人的生活却根植于宗教和信仰,没有哪一个国家像印度般拥有如此丰富、多元的文化属性。连旅游局的官方宣传口号都是“Incredible Inida(不可思议的印度)”,可想而知,大家来印度,就是来见证不思议的。

500

你送去洗衣店的衣服很可能就是用恒河水洗的

走火入魔派:有趣是第一生产力

对猎奇派来说,去过一次印度就没有遗憾了,足够作为谈资。而对印度走火入魔的旅行者们,一去就是几个月。我有位疯狂迷恋印度的女性朋友,曾在两年内去了3次印度,每次3个月,仍旧觉得没有去够。“印度”一词已成为小团体的接头暗号,对于爱印度的人,无需解释,彼此就能心领神会。

500

神庙里人们在祈福

印度的有趣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打个比方,一场日本旅行太完美了,完美到毫无破绽、完美到无聊,你必须提前做规划,订好酒店餐厅和路线,就像一份优渥却看得到头的工作。

而在印度,如果你提前计划好,反而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巴士可能半路抛锚、火车会晚点十几个小时或干脆取消、突突车司机总想把你带去亲戚开的酒店,每天都要耗尽心力斗智斗勇。

500

挤火车是门技术活

我们自虐般地享受着这样的旅行,食物的匮乏、糟糕的交通,但同样也感受到人与人间深刻的羁绊。我们抱着无可奈何时乐观处世的态度,想着一切都会解决的。

印度打开了我们日益麻木的感官,身上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甚至对着千年遗留下来的乱石堆都会莫名流泪,对我们这群热爱印度的人来说,它教会你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500

钦奈沙滩游乐场的小孩

500

亨比的日落

你知道吗?因为大多数印度人都吃素,人家的厕所根本没有中国的臭。还有印度人一直被诟病不用手纸,其实人家用水才是最环保的方式,厕所也不容易脏。

偏见这个东西,多去几次印度就能治好。

享乐派:用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

另一个吸引大家前去印度的理由,就是物价。

先说印度本地人的消费,一杯奶茶10卢比(折合1元),一份Dosa(大米薄煎饼)5、6块,花10几块能坐一晚上卧铺火车,还不够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地铁起步价。

印度是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普通消费很低,但是等级明晰,稍微多花一点钱,就能享受到超乎意料的服务。

这一类印度着迷者通常是资深酒店玩家,要知道印度有12间罗莱夏朵精品酒店(中国总共才9家,其中4家来自港澳台),以及Oberoi、Taj等本土高级酒店品牌。

500

Taj Lake Palace  图/网络

乌代普尔的奢华酒店Taj Lake Palace坐落于湖中央,需要乘船前往,昔日是印度国王的夏宫,动不动就拿出一个皇宫来开酒店,可见人家遗迹多到任性妄为。

更别说直接在房间里就能赏泰姬陵的OberoiAmarvilas、曾被评为全球最顶级酒店的OberoiUdaivilas,人均房费在1000元左右,放在伦敦、香港大概只能住个升级版的商务酒店。

500

Oberoi Udaivilas  图/网络

几个月前淡季时去南印小城坦贾武尔,当地的罗莱夏朵酒店Svatma一晚只需人均300多元,没什么客人,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包场奢华酒店的感觉。

抛开极高的性价比,我最中意印度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他们的温良谦恭发自内心,而非日本高级酒店规规、客气的模式化。

500

svatma酒店泳池

据说当年英国结束殖民,许多官员回国时都带上顺从的印度仆人,理由就是不想回去受趾高气扬的英国女仆的气。抱歉,并非说印度人生来带有奴性,而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导致,服务行业人员耐心体贴仿佛浑然天成。

再者,因为殖民时代的影响,印度奢华酒店酒店兼具异域风情和舒适的现代化设施,比起千篇一律的五星级酒店,来这儿度假要有趣得多。

我甚至在Svatma酒店拍了一套纱丽写真,女员工帮我穿衣服、化印度传统妆容,男员工帮忙选拍摄场地、打扫地面,大家都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不停地摇晃着脑袋。

500

酒店姑娘帮忙化印度式妆容

比起死规矩,更重要的是情义,这正是我一次次想要重返印度的理由。那么有人要说了,印度骗子那么多,防不胜防怎么办。

其实比起巴黎的小偷、罗马的抢窃犯,倒是率真的骗子更好对付一些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