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直街——杭州最后的水上人家

文|王莉莉
小河直街,杭州北,拱墅区境内,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之处。
小河直街宛如它的名字:诗意、古朴,而又充满了烟火气。
小河直街建筑是民国时期改建而来,是清末民初杭州底层百姓生活的地方,沿河而栖,枕水而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他没有景区浓厚的商业味道,也没有景区精心雕琢的痕迹,远离了喧嚣热闹,幽静地藏在繁华的都市中,她是真正的百姓人家。
站在小河直街的小桥头,前面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艘艘载着砂石土方的货船慢慢驶过,偶尔有水上巴士穿行其中,右边是贯穿杭州城西,奔流而来的余杭塘河,身后便是安静的小河,小桥流水,两岸人家。
小河直街不长,一河两街,隔小河相望,沿街民居一楼多为店铺,二楼居住。街道两侧还保留着百年前的米店、茧行、布庄、孵坊、酱园等店铺。
曲径幽深的巷子,一方方青石铺路,石板缝上生出斑驳苔藓,两旁粉墙黛瓦,轩窗阁楼,墙头爬满了青藤,墙根的花草芬芳绚丽。这里的居民都是艺术家,他们把花草种在盆盆罐罐里,摆在巷子两侧,有小巧玲珑的瓷碗,种着萌态可掬的多肉;有简单粗朴的泥盆陶盆,开着争香斗艳的月季,有小口大肚的泡菜坛子,长着一丛丛蓬蓬勃勃的蔷薇;有敞口水缸,三五片荷叶睡在水上;有喂马的石槽,种几株芭蕉听风雨。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繁花错落,妙趣盎然。
窄窄的小巷,避世幽深,房屋临街开窗开门,院子都在屋后。过路客或是游人,走在这里,都会不觉地慢下脚步,怕惊了谁家窗内的清梦。一路走过,看一巷花开、看满墙藤舞、看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令人沉醉其中,不知身在何处。不经意间又会被隐约传来的笛声所吸引,于是循着悠悠的笛声,曲曲折折误入某个人家的后院里,后院的风景里藏着一棚葡萄架,几畦小菜,一辆单车,还有葡萄架下,坐在木秋千上吹笛子的少年……当你为自己的失态尴尬地道歉时,屋子主人走出来,包容地笑一笑:“不搭嘎不搭嘎”。
这里的商铺不多,也都不大,铺面就是民居的一楼,多半是茶室、古玩店、或者工作室,屋檐下用细细的铁链挂个木牌,木牌上名字起的也都颇为文艺,被檐下的花丛半掩着,悠闲地随风摇荡。
茶室一般是两层,每层三五张桌,木质楼梯,木雕隔断,木桌木椅,印花桌布,青花瓷碗。初夏的午后,约上三两好友,临河而坐,软语轻言,品茶说事,室内茶香氤氲,窗外流水无声,仿佛轮回到一段朦胧的旧时光里。
古玩店主人生意做得非常佛系,纱门内支张木桌,几把藤椅,一把紫砂壶,博古架上摆着玉石、旧书、老物件,到这里不是买,而是淘,有眼缘的就带一件,反正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与其说是生意,倒更像是隐市,来去随缘。
江南的美离不开水,水是江南的魂。
雨天走进小河直街,初夏的细雨打湿了青石板路,青苔也愈发的油绿,檐雨沿着灰瓦滴下,如串珠散落,粉墙上雨水冲刷后的深深浅浅的痕迹,灰中泛着黄。巷道深处漫生烟云,薄雾轻笼,花儿、叶儿、藤儿蒙上细细密密的一层露珠,迷蒙的雨退去了小街的铅华,温润了一巷子的繁花。
走着走着,不期偶遇一位穿着青花旗袍的女子,撑着一把碎花雨伞,擦肩而过,款步进入巷子深处。这青花旗袍的女子,走在雨中的小河直街,就宛若一副刚刚画好的水墨丹青,色正浓,墨正香,清新润泽,诗意唯美。再回眸,落寞空巷,却只留半巷烟雨……
小河直街,它没有大兜路的商业繁华,也没有河坊街、南宋御街的皇家气派,她只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市井古街,她是杭州运河最后的水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