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开花东京香:昙花一现的伞兵专用版“双截枪”
伞兵,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兵种。
伞兵们跳出机舱、凌空一跃,半空中绽开朵朵伞花的景象,固然浪漫非常。但这种浪漫,是用血色写就的,是各国伞兵们拿命“摔”出来的。
跳伞这一活动,本身有一定难度,且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而作为伞降战斗员,要携带重量不小、形状各异的武器弹药装备给养从天而降,就是难上加难,险中有险。
如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军事伞降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现在的伞兵们拥有非常精湛的高难度武装伞降技能,其装具复杂而精妙,从比步枪小的手枪、冲锋枪,到比步枪大的机枪,乃至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肩扛式防空导弹,伞兵们都能携带。
▲美军特种部队军事伞降教程中,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在伞具中的携带方式
▲俄军SSO特种兵携带Igla肩扛防空导弹跳伞
▲无托结构武器短小轻便的优势在伞降中表现明显,对跳伞影响较小
图中第20帧到23帧可以看到95式步枪的后端
而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各国开始探索伞降步兵这种全新的作战部署形式时,伞兵武器是个相当大的难题。
伞兵,首先是步兵,步兵所装备的制式武器,是步枪。步枪这个概念存在已久,而当年的步枪虽然技术上演进颇多,但是形制上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样子——步枪长度往往在120cm左右,这是线列步兵时代的留存,上刺刀的步枪很长,能防止后排步兵打到前排的战友;而其总体长度与刺刀结合,也能作为短矛,作为防御骑兵的冷兵器。
▲步枪长度,是线列步兵作战与对骑兵防御需求的任务所决定,并作为思维定式流传下来的
然而,在伞具乃至航空器都相当粗糙原始的状况下,伞兵落地后作战所必须的步枪。在天空中,就是一杆120cm长、重量达到4kg的钢铁木材混合累赘,甚至有钩挂伞具、绳索、装具,造成降落伞失效导致生命危险;
此外伞兵落地要承受相当大的冲击力,太长的步枪如果影响到着陆动作,也有可能造成伤残乃至死亡。
▲早期苏军伞兵从TB-3上跳伞,是爬上机翼在溜下去,可以说相当粗糙
所以在早期伞兵武器探索的过程中,有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问题多多的空投武器箱。
▲理想中的形式:伞兵落地后拿着手枪找到空投武器箱,取用步枪、机枪等武器
现实中的情况:降落伞飘飘荡荡,我的重武器啊你要去何方?
德国人对此不是没有准备,毛瑟有两种专门为伞兵设计的折叠式Kar.98k步枪,分别是切断枪膛Abnehmbarer Lauf与折叠枪托Klappschaft。
▲图中上方为枪膛切断式,下方为折叠枪托式
▲枪膛切断式在拼装后的状态
▲枪膛切断式拆卸状态,枪管依靠隔断螺纹与枪膛连接
▲折叠枪托式在展开枪托看着非常正常,除了半手枪握把部分有一圈可疑的金属部件
▲折叠枪托的状态
▲折叠托的铰链部分
▲其附加的铰链部分,在外观上看起来用料非常扎实
这两种设计各有千秋,枪膛切断式固然可以让武器携行状态更加短小,但是在兵荒马乱中,如果丢了一半就非常滑稽了……最为重要的是,此时枪管和枪膛是暴露在外的,如果降落时有杂质进入,而伞兵急于组装射击,有可能损坏武器或者导致安全性问题。折叠枪托式则在缩短了武器携行全长的同时,尽可能不去影响枪管枪机等关键部位。
▲伞兵这种具备强大机动能力的兵种,还是得有强大火力为好——虽然德军后来几乎不进行伞降作战,但被当作精锐轻步兵运用的德国伞兵与FG42,依然给盟军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一如后来的历史——纳粹德国并未大规模采用2种伞兵步枪,转而研发了专门的伞兵自动步枪FG42。不过这种基本没怎么用过的情况,也导致留存于世的这2种伞兵步枪大多状态较好。
纳粹德国空军历经折腾,搞出了FG42自动步枪……但是二战中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就没有那么豪阔了。毛瑟对栓动步枪的伞兵专用改造,算是“柏林开花东京香”,在日本演化出了一百式(或称〇式)、一式与二式,总计3种伞兵专用步枪(挺進落下傘小銃)。其中一百式、一式仅为原型枪,二式为量产型。根据不同数据来源,产量最多的说法称,名古屋兵工厂生产了大约19000支伞兵步枪。
▲一百式伞兵步枪
▲基本上就是切断枪膛式的日本版,基于九九式改造
▲拆分部位的隔断螺纹,注意九九式经典的防空瞄具
▲红色箭头所指为拆分手柄,黄色箭头所指为限位卡榫,按下手柄卡榫收缩,使武器可以拆成两段
▲为了方便跳伞时携带,防止钩挂,日本人在一百式上还尝试过把枪栓拧下来……
▲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设计,这么整绝对容易丢
一式伞兵步枪,则是以折叠枪托的形式实现缩短长度,方便伞降作业,基于三八式骑枪进行改造。
▲一式伞兵步枪
▲大部分存世的日军伞兵步枪磨损都相当严重。一式步枪需要打开卡销,按下簧片,才能将步枪折叠
▲根据相关文献,因为其卡扣可靠性不足而被放弃
最终量产的二式伞兵步枪,基于九九式步枪改造而来,回到了切断枪膛的形式,但是放弃了诸如可拆卸的枪栓等特性,强化了分解部分的结构。
▲最终量产版,二式步枪
▲此时就有了正式的铭文“二式”
▲其枪膛连接部分也有所简化
▲其分解方式是卡销,将卡销旋转拔出后,即可卸下枪管部分
▲九九式的防空瞄具展开状态
在二战中的轴心国一方,战争后半阶段的空降行动数量较为稀少。而日德两国的伞兵步枪或未被采用,或没有什么值得记叙的大规模战役,甚至分解、折叠结构看起来也颇为寻常。
而有一种与前文提及伞兵步枪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结构更加奇特,也参与过更大战役的伞兵步枪,源自法国——MAS 36 CR 39,其CR的意思是Crosse Repliable,可折叠枪托。
▲除了看起来比标准的MAS 36步枪略短,其半手枪握把与枪托呈现可疑的金属色
这种伞兵步枪,还真的大规模应用到实战之中——虽然二战中一度亡国,二战结束后法国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在各个法属殖民地搞事情,是非常积极的。第三世界积极寻求解放的亚非拉人民,就要面对法帝国主义者频繁运用的伞兵。
▲奠边府战役中,手持MAS 36 CR 39的南越军队
▲CR 39与标准MAS 36对比,不仅改成折叠托,枪管与棱刺都缩短了
▲最好玩的是,其枪托内弹性线捆,能在折叠枪托时自动收纳背带
▲枪托是铝合金铸造,内部是空心的
▲CR 39枪托折叠姿态
▲抬起手柄能打开卡扣,使枪托可以折叠
这种步枪在机械结构上很有意思,但在实际运用中问题也不小。由于这种伞兵步枪也配发给山地部队——冬天的高海拔地区(比如阿尔卑斯山)相当寒冷,使用这种武器据枪瞄准,就意味着拿铝片直接贴脸上,如果没有粘住一层皮,至少非常冷;又比如,法军伞兵活跃的非洲及中南半岛战场,是相当炎热的热带,太阳一晒,需要据枪瞄准,又是直接拿铝片贴脸,那会非常烫。
直到1952年以后,法国人才在这个铝制折叠托上加了一层绿色橡胶层,以改善其使用体验……不过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栓动步枪已经从法军之中开始退役了。
将栓动步枪改装成折叠托或可分解形式,装备需要紧凑武器的伞兵部队,看起来是个相当合理的思路延伸。但是伞兵突然部署到紧要位置的作战形式、“天生被包围”的作战形式,让他们需要的是远远超过栓动步枪强大自动火力。
▲除了紧凑便携,适合伞降以外,不紧不慢的栓动武器并不适用于其预想的作战环境
正如搞出折叠/分解Kar.98k的德国人放弃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改装,直奔FG42而去,美苏等国也在探索与实战中,进一步强化了伞兵部队的火力。昙花一现的折叠/分解式栓动步枪身影逐渐淡去,直到21世纪初才因为高精度栓动狙击武器体积过于庞大,再次出现在现役轻武器的行列之中。
▲当然,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