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代医学有没有误解?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心。限制出行虽然带来暂时不便,却是防控疫情的最好方式。然而,对于如何有效治疗传染病,网上众说纷纭,微信群里的讨论甚至辩论更是热烈。从笔者的观察来看,真正从事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的人,观点大都比较持重;言辞比较激烈的往往是外行,特别是缺乏理工科知识基础的人。
从这些讨论中,笔者也看出,许多人对现代医学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听风就是雨。有几种错误观点流传甚广,影响面颇大。笔者认为有必要写篇文章做些科普工作,目的并不仅仅是以正视听,更是为了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以便在自己和家人有需要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式接受诊断和治疗。
首先要说明的是,“西医”是一个有严重误导性的俗称。一般人所指的“西医”,正确的称呼应该叫做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体系建立在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实践和研究贯穿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真正意义上的“西医”应该是与“中国传统医学”相对应的“西方传统医学”:古代中国有神医扁鹊,古代希腊有名医希波克拉底。然而,“西方传统医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放血疗法、用沸油处理伤口、用泻药排出“多余体液”等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见于今天的医院。自从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崛起,西方传统医学就迅速走下坡路,在20世纪就被现代医学体系彻底埋葬。时下张口闭口“西医”的人,多是中医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
接下来,我们认真剖析几种对于现代医学的常见错误认识。
错误观点之一: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医学只能控制症状,中医疗法才能从根本上治好疾病。其实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相当完善,明确将治疗手段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指的是以消除病因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对症治疗指的是以控制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经常会结合起来使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治疗病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属于对因治疗,直接杀死病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对症治疗,能让病人退烧、感觉舒服一些。
对因治疗(“治本”)并非中医的专利。事实上,对于所有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在对因治疗的手段上完胜中医。例如,第三代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伊柯鲁沙(Epclusa),有效成分为索非布韦400mg+维帕他韦100mg,可以在12周的疗程内治愈99%的丙型肝炎病人——这是中医不可能做到的。中医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特效药,主要通过调节病人自身免疫和生理来间接发挥作用。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自体免疫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现代医学对于病因的研究尚不完备。例如,2型糖尿病、红斑狼疮和阿尔兹海默症的上游触发因素是什么,还没有被完全弄清楚——也就不好展开对因治疗。所以,现代医学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在于对症治疗,能控制病人的症状也是好的。红斑狼疮历史上曾被认为是爆发性、致死性的不治之症,病人可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因病情恶化死掉了;但是由于许多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陆续问世,现在许多红斑狼疮病人带病生存20年都不成问题,寿命与正常人相差无几。另一方面,对于许多慢性疾病,中医也没法做到“治本”——历史上所有关于“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最后都被药监部门和媒体证明是骗局。
所以,客观的说法是,现代医学不止治标,中医也未必治本。如若身体有恙,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而不要私下去找来路不明的“老中医”求偏方。
错误观点之二: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讲究整体论
这个观点曾经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变得不合时宜。
现代医学在发展早期,由于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备,确实存在某些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完整。例如,医学界早期认为,治疗乳腺癌时切除的组织越多,就越不容易出现肿瘤复发;后来才发现,扩大切除范围对改善病人预后收效甚微,少量癌细胞有可能转移到体内其他不为所知的部位。所以,现在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出现了保乳手术加术后化疗的治疗方法——无论癌细胞逃散到什么地方,一律杀之。确诊时并非晚期的乳腺癌病人,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5%以上。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升级换代多次,用整体论取代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许多中老年人头痛的常见原因是轻度高血压,“医头”不是个好主意,通过有效的慢病管理、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反而可以使病人摆脱头痛。又如,“糖尿病足”这种远端肢体的感染,根源是病人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倘若光是“脚痛医脚”,效果肯定不好。所以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采取控制高血糖、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等内科疗法,然后再以创面处理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作为辅助。近年来兴起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的免疫系统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排斥,更是整体论的有效应用。
因此,现在再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陈旧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医学,已经不合时宜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人如果不学习新知识,很快就会观念落伍。
错误观点之三: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现代医学并不是只能“治已病”。现代医学有一个叫做预防医学的分支,研究的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尽可能防止人生病。我国卫生系统中的各级疾控中心和防疫站,平日里做的就是与预防医学相关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地实践“治未病”的医学人士,当属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称号的顾方舟。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接种量数以亿计,在2000年前彻底消灭了中国境内的脊髓灰质炎。
中医所说的“治未病”,用现代医学的科学语言来诠释一下,倒也有些道理。比方说加强营养,坚持规律的锻炼,有利于提升人的免疫力——免疫系统耗能很高,营养跟不上还真不行。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防病,现在也找到了科学依据——心理压力会增加人体内炎症因子分泌的水平,从而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1】。实事求是地说,从前中医提出的一些理念,现在已经找到了较好的科学依据。应用这些理念,适当进行锻炼、食补和养生,还是有些益处的。
但是,中医探讨的“治未病”仅限于非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则是中医的短板。当下的疫苗技术完全是现代医学的产物,而中医在历史上并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不能为大量人口提供特异性免疫的防护。其实中医也有开发疫苗的尝试,明朝时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用天花病人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但是这种接种方式风险极高,被接种者有可能因为天花症状严重而送命,所以这不能叫做“安全有效的疫苗”。
错误观点之四:西医千人一方,中医辨证施治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中医才会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开不同的药方——不得不说,这也是老黄历了,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对于最近二三十年来精准医学和个性化疗法的发展毫无认识。
精准医学,是针对病人的个别情形,进行医疗卫生个别化的医学模式,包括医学决策、治疗、实务以及药品都是针对此病患的情形所规划的。在精准医学的医疗模式下,医生会对病人采取医学影像学、组织和细胞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等诊断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分型来选择最为适当的个性化疗法。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医生通过CT造影和组织活检,初步判断病人患有肺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医生要安排一系列测试:
1)首先进行肿瘤的组织分型。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哦,是非小细胞肺癌里面的肺鳞癌,预后好于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
2)激酶和突变筛查。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筛查Her2,EGFRIII,VEGFR,FGFR等与肿瘤活跃程度相关的激酶,看看这些激酶是否过量表达,蛋白质序列是否有突变——哪个激酶有问题,就使用与之对应的靶向药。
3)PD-L1免疫检查点筛查。如果没有对应的靶向药可用,接下来看看肿瘤组织有没有过表达PD-L1蛋白。如果有,说明肿瘤内部存在免疫抑制环境,可以对病人使用阻断PD-L1/PD-1通路的抗体药物,活化肿瘤部位的免疫反应。
事实上,就在过去十年,对于癌症的治疗已经整体走向精准医学。只有对病人进行精细分型,才能够确定对该病人最有效的药物,从而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之对应的是,以华大基因、诺禾致源、世和基因为代表的大批为精准医学提供诊断支持的生物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千人一方”早已成为过去时。
错误观点之五: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无毒无害
按照现代医学认可的药物开发流程,候选药物早在开发前期就需要做大量的毒理学实验,具体包括细胞毒性、致突变等细胞生物学实验,以及致畸胎、致敏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等动物毒理学实验。只有在这些标准化测试中初步证明安全性的候选药物,才能进入后续研发流程。在临床试验中,还要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临床试验中出现了与收益相比不相称的严重不良反应,药企会果断终止研发。也就是说,新药在开发流程中已经尽可能进行了风险控制,药物获批上市之时,多数不良反应往往已知。万一上市之后发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药企和药监部门都可以安排药物退市。总之,现代医学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在已被药监部门核准的剂量范围之内,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接受PD-1抗体治疗的肺鳞癌病人有一定概率出现皮疹和腹泻【2】,但是与抗癌救命的大事相比,这实在无足轻重。
中药并非无毒无害,真正可怕的事情在于,许多中药的毒理研究严重不足。哪怕是中医从业者,也很难确定吃下这些中药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一说到这点,某些人就激动得以头抢地:“我们老祖宗吃了几千年的药,能有什么问题?”然而现实会打脸——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肾衰竭【3】。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动物实验已经充分证实,厚朴、关木通等中药含有的马兜铃酸有强烈的致突变性,属于作用不可逆的遗传毒性物质,一朝接触,终身遭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也在1999-2001年间共收治了近70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医学界称此类肾病为中草药肾病【4】。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长期“进补”的习惯,使得台湾几乎成为全球肾衰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病人数以千计。于是,2004年以后,海峡两岸相继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剔除出中药的行列。
吃中药的老祖宗不是真没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自己也不知道:古代既没有像样的诊断技术,也没有统计学,而且人均寿命还很短——很多人三四十岁就得一场传染病死掉了,还没机会等到肾衰竭或者患癌症。总之,笔者的建议是远离缺乏毒理研究的某些中药品种,“本品无毒副作用”纯属鬼话——实际情况是压根没做相关毒理研究。
澄清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一些误解,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配合医生,更及时地接受诊断和治疗。最后,祝各位读者和家人们,在鼠年里善保千金躯。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16/j.bbi.2007.03.011
【2】https://www.keytruda.com/side-effects/
【3】Drug Safety, January 2003, Volume 26, Issue 1, pp 33–48
【4】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5%9C%E9%93%83%E9%85%B8
从这些讨论中,笔者也看出,许多人对现代医学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听风就是雨。有几种错误观点流传甚广,影响面颇大。笔者认为有必要写篇文章做些科普工作,目的并不仅仅是以正视听,更是为了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以便在自己和家人有需要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式接受诊断和治疗。
首先要说明的是,“西医”是一个有严重误导性的俗称。一般人所指的“西医”,正确的称呼应该叫做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体系建立在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实践和研究贯穿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真正意义上的“西医”应该是与“中国传统医学”相对应的“西方传统医学”:古代中国有神医扁鹊,古代希腊有名医希波克拉底。然而,“西方传统医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放血疗法、用沸油处理伤口、用泻药排出“多余体液”等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见于今天的医院。自从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崛起,西方传统医学就迅速走下坡路,在20世纪就被现代医学体系彻底埋葬。时下张口闭口“西医”的人,多是中医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
接下来,我们认真剖析几种对于现代医学的常见错误认识。
错误观点之一: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这种观点认为,现代医学只能控制症状,中医疗法才能从根本上治好疾病。其实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相当完善,明确将治疗手段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指的是以消除病因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对症治疗指的是以控制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经常会结合起来使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治疗病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属于对因治疗,直接杀死病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对症治疗,能让病人退烧、感觉舒服一些。
对因治疗(“治本”)并非中医的专利。事实上,对于所有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在对因治疗的手段上完胜中医。例如,第三代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伊柯鲁沙(Epclusa),有效成分为索非布韦400mg+维帕他韦100mg,可以在12周的疗程内治愈99%的丙型肝炎病人——这是中医不可能做到的。中医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特效药,主要通过调节病人自身免疫和生理来间接发挥作用。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自体免疫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现代医学对于病因的研究尚不完备。例如,2型糖尿病、红斑狼疮和阿尔兹海默症的上游触发因素是什么,还没有被完全弄清楚——也就不好展开对因治疗。所以,现代医学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在于对症治疗,能控制病人的症状也是好的。红斑狼疮历史上曾被认为是爆发性、致死性的不治之症,病人可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因病情恶化死掉了;但是由于许多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陆续问世,现在许多红斑狼疮病人带病生存20年都不成问题,寿命与正常人相差无几。另一方面,对于许多慢性疾病,中医也没法做到“治本”——历史上所有关于“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最后都被药监部门和媒体证明是骗局。
所以,客观的说法是,现代医学不止治标,中医也未必治本。如若身体有恙,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而不要私下去找来路不明的“老中医”求偏方。
错误观点之二: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讲究整体论
这个观点曾经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变得不合时宜。
现代医学在发展早期,由于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备,确实存在某些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完整。例如,医学界早期认为,治疗乳腺癌时切除的组织越多,就越不容易出现肿瘤复发;后来才发现,扩大切除范围对改善病人预后收效甚微,少量癌细胞有可能转移到体内其他不为所知的部位。所以,现在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出现了保乳手术加术后化疗的治疗方法——无论癌细胞逃散到什么地方,一律杀之。确诊时并非晚期的乳腺癌病人,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5%以上。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升级换代多次,用整体论取代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许多中老年人头痛的常见原因是轻度高血压,“医头”不是个好主意,通过有效的慢病管理、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反而可以使病人摆脱头痛。又如,“糖尿病足”这种远端肢体的感染,根源是病人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倘若光是“脚痛医脚”,效果肯定不好。所以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采取控制高血糖、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等内科疗法,然后再以创面处理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作为辅助。近年来兴起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的免疫系统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排斥,更是整体论的有效应用。
因此,现在再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陈旧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医学,已经不合时宜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人如果不学习新知识,很快就会观念落伍。
错误观点之三: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
现代医学并不是只能“治已病”。现代医学有一个叫做预防医学的分支,研究的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尽可能防止人生病。我国卫生系统中的各级疾控中心和防疫站,平日里做的就是与预防医学相关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地实践“治未病”的医学人士,当属被授予“人民科学家”称号的顾方舟。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接种量数以亿计,在2000年前彻底消灭了中国境内的脊髓灰质炎。
中医所说的“治未病”,用现代医学的科学语言来诠释一下,倒也有些道理。比方说加强营养,坚持规律的锻炼,有利于提升人的免疫力——免疫系统耗能很高,营养跟不上还真不行。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防病,现在也找到了科学依据——心理压力会增加人体内炎症因子分泌的水平,从而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1】。实事求是地说,从前中医提出的一些理念,现在已经找到了较好的科学依据。应用这些理念,适当进行锻炼、食补和养生,还是有些益处的。
但是,中医探讨的“治未病”仅限于非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则是中医的短板。当下的疫苗技术完全是现代医学的产物,而中医在历史上并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不能为大量人口提供特异性免疫的防护。其实中医也有开发疫苗的尝试,明朝时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用天花病人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但是这种接种方式风险极高,被接种者有可能因为天花症状严重而送命,所以这不能叫做“安全有效的疫苗”。
错误观点之四:西医千人一方,中医辨证施治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中医才会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开不同的药方——不得不说,这也是老黄历了,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对于最近二三十年来精准医学和个性化疗法的发展毫无认识。
精准医学,是针对病人的个别情形,进行医疗卫生个别化的医学模式,包括医学决策、治疗、实务以及药品都是针对此病患的情形所规划的。在精准医学的医疗模式下,医生会对病人采取医学影像学、组织和细胞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等诊断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分型来选择最为适当的个性化疗法。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医生通过CT造影和组织活检,初步判断病人患有肺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医生要安排一系列测试:
1)首先进行肿瘤的组织分型。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哦,是非小细胞肺癌里面的肺鳞癌,预后好于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
2)激酶和突变筛查。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筛查Her2,EGFRIII,VEGFR,FGFR等与肿瘤活跃程度相关的激酶,看看这些激酶是否过量表达,蛋白质序列是否有突变——哪个激酶有问题,就使用与之对应的靶向药。
3)PD-L1免疫检查点筛查。如果没有对应的靶向药可用,接下来看看肿瘤组织有没有过表达PD-L1蛋白。如果有,说明肿瘤内部存在免疫抑制环境,可以对病人使用阻断PD-L1/PD-1通路的抗体药物,活化肿瘤部位的免疫反应。
事实上,就在过去十年,对于癌症的治疗已经整体走向精准医学。只有对病人进行精细分型,才能够确定对该病人最有效的药物,从而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之对应的是,以华大基因、诺禾致源、世和基因为代表的大批为精准医学提供诊断支持的生物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千人一方”早已成为过去时。
错误观点之五: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无毒无害
按照现代医学认可的药物开发流程,候选药物早在开发前期就需要做大量的毒理学实验,具体包括细胞毒性、致突变等细胞生物学实验,以及致畸胎、致敏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等动物毒理学实验。只有在这些标准化测试中初步证明安全性的候选药物,才能进入后续研发流程。在临床试验中,还要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临床试验中出现了与收益相比不相称的严重不良反应,药企会果断终止研发。也就是说,新药在开发流程中已经尽可能进行了风险控制,药物获批上市之时,多数不良反应往往已知。万一上市之后发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药企和药监部门都可以安排药物退市。总之,现代医学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在已被药监部门核准的剂量范围之内,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接受PD-1抗体治疗的肺鳞癌病人有一定概率出现皮疹和腹泻【2】,但是与抗癌救命的大事相比,这实在无足轻重。
中药并非无毒无害,真正可怕的事情在于,许多中药的毒理研究严重不足。哪怕是中医从业者,也很难确定吃下这些中药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一说到这点,某些人就激动得以头抢地:“我们老祖宗吃了几千年的药,能有什么问题?”然而现实会打脸——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肾衰竭【3】。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动物实验已经充分证实,厚朴、关木通等中药含有的马兜铃酸有强烈的致突变性,属于作用不可逆的遗传毒性物质,一朝接触,终身遭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也在1999-2001年间共收治了近70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医学界称此类肾病为中草药肾病【4】。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长期“进补”的习惯,使得台湾几乎成为全球肾衰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病人数以千计。于是,2004年以后,海峡两岸相继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剔除出中药的行列。
吃中药的老祖宗不是真没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自己也不知道:古代既没有像样的诊断技术,也没有统计学,而且人均寿命还很短——很多人三四十岁就得一场传染病死掉了,还没机会等到肾衰竭或者患癌症。总之,笔者的建议是远离缺乏毒理研究的某些中药品种,“本品无毒副作用”纯属鬼话——实际情况是压根没做相关毒理研究。
澄清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一些误解,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配合医生,更及时地接受诊断和治疗。最后,祝各位读者和家人们,在鼠年里善保千金躯。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16/j.bbi.2007.03.011
【2】https://www.keytruda.com/side-effects/
【3】Drug Safety, January 2003, Volume 26, Issue 1, pp 33–48
【4】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5%9C%E9%93%83%E9%85%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