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条例争论之核心是人才观,请温习《马说》

移民条例的本意是为当前科技战争争夺人才,储备人才,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但细思量,很多人感觉嚼了蜡了,妈呀,这简直是为移民公司量身定做的法规。权利与义务完全不对等。这要是变通一下,黑的,白的,棕的,绿的一涌而入岂不是开了大染房了。我们缺人才缺到非得移民不可了吗?那么自然大家疑惑。可能很多人都忘了这篇文章《马说》。先容我我抄一下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顺手再粘贴一下。
马说
唐 ·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章很通俗易懂,但道出了人才选拔的千古难题。好的坏的例子不胜枚举。借道于人才引进而行移民方便之门者,其真关心的是人才缺乏乎?我温《马说》故而知新,感觉未必也!聪明人不做傻事,但就是有人要做傻事,那么必有人以公谋私。
鼓吹与支持移民条例的先认真学习一下历史,特别是唐史有特别的参考价值。唐开放包容,兴于斯,亡于斯。安史之乱的教训足够深刻了,后世的闭关锁国恐怕也受到这些历史教训的影响。《大唐三百年》血腥的盛唐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印象。因外族而乱的历史教训真的很多,很惨烈。修长城是干什么呀?人有困顿之时,国家也是如此。因一时之短见而弃长远利益,风险很大。防微杜渐,关乎国运的政策不要太急于求成。清代时,不修长城了,表面上不兴土木于民有利。但失去的却是国家存亡的忧患意识,建起的是闭关锁国这个亡国灭种的思想长城。很多政策的影响会潜移默化的,清之前的长城,是认识到外族也是有能危胁我们的能人干才的,战略上的藐视,战术上是重视的。清代对待外国的事物完全敌视对立唯我独尊,人才观念自然会扭曲,《尼布楚条约》也叫不醒自信的满清政府,兴文字狱坚决奴化教育,清末竟然发展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千年未有之民族存亡危机。因此用开放的胸怀适时引进些高端移民人才,是有益的,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潮流,施以应对。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古人的方法不能用,美国等国的法子呢,似乎不符合国情啊。
中华民族数千年不倒的核心是团结,自强自立,而移民的最大特点是自私。眼前的惨烈实例:叙利亚!几十上百万的人甘当流民去国外,也不能团结一心建设家园,只求自己安全当难民当出了优越感,甚至跑到敌国土耳其自保。当中国面临危机之时,惯于骑墙的移民们能够指望吗?元末的阿拉伯商人的表现去读一读去品一品。清末的回民之乱的泯灭人性的血腥残酷,怎么能够淡漠的这么快?多少岁月朝代兴亡更迭,那些移民后代们怎么就没有真正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前人管不好,后人就能自信做好?思想改造真不能太自信了。傲慢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看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外国的表现就多么的现世报啊。
坐拥十四亿人力资源的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人才是真缺还是缺伯乐?能不能先背一背《马说》,该深刻反思的是人才观念!培养的人才到外国去而不回,这转眼又来鼓吹吸引国外人才,有点没抓到要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俺就觉得吸引人才应该,但不要用力过度,立足为本国人才出头的土壤更好吧。能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才子佳人自然孔雀东南飞,移民条例严格点不是阻碍人才流动的借口,移民人才的管理用一刀切的做法是懒政。不妨变通一下,永久居住权要有前置条件,不是一次性获得,这会不会更好?申请人及其受益人先获得一个暂住证,到一定年限如十年二十年无违法违规,无失信失德行为,并且评估考核能够融入社会后再发放永久居住权。政治权利也要做一定的限制管理,防止移民间谍这根弦也松不得^O^。移民申请人必须个人自主申请,不能代理。符合条件了,大家自然不会有意见。
随着中国经济和影响力的上升,有意愿来中国移民的人会越来越多,移民管理要开窗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外国那些优秀人才如果被浪费也怪可惜的,但是移民来到中国就都能成为中国人吗?平衡点在那里疑问却是巨大的。度量衡用一个条例是不够的。移民条件中的经济因素也太重了,容易被钻漏洞。
人才引进终归是野路子,就如同没有核心科技在手,美国佬总要时时恶心人。我国部分领域人才缺乏的解决之道,方法有很多,其中引入移民是最次的方法也是最易滋生不公,遗留后患的做法。韩老先生的千年之叹,“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根本的解决是千里马常有,伯乐常有。立足国内挖掘培养人尽其才,移民条例放宽前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先决条件,反对的意见自然退散了。全盘否定不行,要开口子,但标准要高点,没两把刷子你服不了众嘛。
支持移民条例的某些人也别有点自诩伯乐了:国外来的是人才啊,你怎么能反对人才流动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反对与支持都是一个怎么看待人才的问题,是人才观念的碰撞。立足于自己的人才队伍的根基建设,才能行稳志远,所以移民人才是补充,不要太当回事,要严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