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战役真正的英雄是谁——鄂西会战石牌辨析

八十一年前的七月十日,七七事变之后三天,日军参谋本部正式提出决定动员十五个师团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准备用55亿日元战费。军需准备的一半,在半年内解决中国战场。

日寇的计划当然没能得逞,在中华民族军民的血肉抵抗之下日军的阴谋破灭。

八十一年后的七月十日,某公众号推送出来的一篇文章怕是达成了当年日军都做不到的效果。用一堆谣言和地摊文件彻底掩盖了真正的抗日英雄。

莫名消失的石牌战役真正英雄

整篇文章用了一堆多年来网络流传的各种误笔和张冠李戴的内容,对11师和胡琏大加吹捧,真正总指挥18军军长方天不见了。18军的同仁18师不见了,同为江防军序列的其他86军和32军都不见了,真正做出决定性贡献的87军118师更是一个字都不提。

作为鄂西会战的一部分,石牌战役无论在《国民革命军战史》这种全面描述抗战过程的国民政府官方书籍内,还是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军军史》这种部队史中,都没有夸张到什么“斯大林格勒”这样的描述。

单纯的石牌战役国军方面参战部队是整个18军和32军,隶属87军的118师等。对手为日军野地支队三个不满编的日军步兵联队(缺4个步兵大队)另两个步兵大队,日军还拥有山炮兵一个大队的兵力。

在天花乱坠描述的异常惨烈的石牌正面战斗中,实际上真正针对胡琏11师正面的战斗中,所面对的日军进攻部队为231联队一部同68联队一部。

231联队并未经历什么恶战,68联队在大朱家坪战斗打的倒是相当惨烈。与守军31团进行了激烈的手榴弹战。

500

18军迫击炮兵向日军射击,石牌本身不需要什么斯大林格勒这种过度夸张的描述,研究者们本身就肯定它表现了抗日官兵的勇气和意志,不需要更多的渲染了。在知乎@晴岚老师的回答和发表文章《能与日军精锐对攻的第18军》详细叙述了18军的军史和鄂西会战的始末缘由。中华儿女不需要谎言来夸张自己的坚强。

不过,这里面无论我方还是日方,都没有任何一句所谓发生过什么大规模刺刀作战的记录。

不过在国民政府记录里面倒是有这些:

5月29日黎明开始,全面激战,日军攻势甚锐,而掩护我右后侧友军全线崩溃,日军乃集中全力向我十一师攻击,阵地数处被突破。

29日夜,江防军,十八军军部后移,十八师向金缸城以西转移,十三师向青林口附近转移。军长方天命令十一师固守石牌。

30日,敌军攻势甚烈,大、小朱家坪均已告不守…… 

31日,整天均在对战中,但已经不似前几日之激烈……

这时候确实发现了日军在撤退,然而撤退的原因并不是什么11师的英勇奋战。而是之前日军早在118师和18师的阻击下遭受了极大损失。

在日军的联队史内也记述了这些战斗的惨状:

24-27日在牵牛岭和柳林镇的战斗中,217联队受到了118师和十八师极大的打击,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被打死,联队本部陷入崩坏状态,联队长长野已经做好了焚烧军旗的准备。之后的战斗中217联队已经基本丧失战斗能力,只能充作预备队。

218联队第一大队在牵牛岭和柳林镇的战斗中也被重创,大队长野口重义少佐重伤,该大队死伤数百,也无力参加之后的战斗。并且着重提到,配属给他们山炮大队也损失惨重,为了不让山炮落入国军手中,只能就地掩埋。

不得不说,在抗日战争中,国军就地掩埋火炮怕日军缴获的场景挺多(更多的是来不及掩埋就被缴获)。反过来日军就地掩埋火炮的场景颇为少见,反过来也能看出来118师和18师的阻击何等有力,令日军何等惊惶。如果没有两师的奋战,胡琏面前的日军要多出一倍还多。连两天他都守不住。

而且在大小朱家坪血战的时候118师也没闲着,从资丘方向打出了反攻攻克渔洋关,切断了日军师团和前线之间的联络。这才让日军无法再进行进攻,转身撤退。

500

国民革命战史记载

这时候胡琏在干啥呢?据第18军参谋长赵秀昆回忆,这只狐狸早就准备好了小船要逃走,反正军委会在八斗方失守的时候已经判断无法阻断日军迂回,自己跑了也不会变成韩复榘。然而转天枪声就逐渐稀少。日军后撤,这才冲出来捡便宜。

至于为什么多年后石牌战越吹越大越吹越麻烦,日军兵力越吹越多,而其他参战部队突然消失呢?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87军不过是个湖南保安队改编的部队,118师更是39年才组建的新师。怎么跟土木系核心,陈诚的心尖子比?

杂牌自然是要湮没在历史中的。就算你前有阻击后有反击打得漂亮,怎么跟又有时髦值又是蒋公核心的11师比,更何况1945年连87军都没了,118师也被18军吞并,连做主的人都没有了就更没人讲理了。

鄂西会战的详细情况

石牌本身只是鄂西会战的一小部分,而鄂西会战本身也谈不上打输了就丢掉重庆的门户。有人在地图上随便一划觉得从武汉到重庆的1275千米不算长……

二战中最波澜壮阔的机械化连续突击,苏军从1944年初到1945年的连续十次突击,也不过将西部战线推进了1100多公里。

以苏军的机械化程度,尚且需要囤积数月准备大规模作战,哪怕是以规模宏大突击距离广远的大纵深,其一次战役的突击地域,也不过300公里左右。

行动基本靠两条腿,后勤基本靠四条腿的日军何德何能能觉得1275千米不算长呢?

500

原文地图上明确的标着三峡,然后文内声称水路比翻山越岭容易,以日本陆军大量数十吨百吨运输小船逆三峡而上容易……这是什么黑科技?

日军对鄂西会战的称呼为“江南歼灭战”。

日军此次作战的目的为:1.歼灭这一地区的国军主力(包括江防部队和第10集团军等);2.确保长江航运(从宜昌向东)。

500

选自《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

国军对这一点也有认识

500

《国民革命战史·抗日御侮》 

日军将作战分为四个阶段,一二阶段取得巨大战果,在第三阶段的战斗里,日军伤亡较大,终于在攻下石牌附近的大朱家坪后无力继续进攻,选择撤退。

鄂西会战,日军战前目标基本实现,可以说国军是战败的。

整个会战过程国军承认牺牲接近两万三千,受伤一万七千多,失踪七千多人。日军自爆战死1306人战伤4812人。即使考虑到日军日常缩小自己的损失,这个结果,也是相当不好看的。

而鄂西会战的后果甚至影响到了后来的豫湘桂战役,由于这一战损失巨大,在之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时候,蒋介石根本不敢调动宜昌正面的江防军,生怕日军再有偏师进犯。

日军发动鄂西会战的目的就让蒋介石认为日军要进攻重庆,这一点欺诈行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发现蒋介石上钩后在1943年5月31日的日记中有如下记载:“蒋介石认为重庆大门不保,甚至前往一线督战,中国军之狼狈可见一斑。”

石牌会战中不存在的东西

时过境迁,因为各种原因,抗战的不少细节开始模糊,甚至面目全非。

除却上面讲到的,从来没存在过的所谓大规模白刃战之外。网络流传的石牌战役还掺和了一堆存在不存在的玩意。

比如蒋公声称石牌是斯大林格勒。

500

500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 蒋公的起居注

娘希匹,蒋公钦定的斯大林格勒明明是常德,啥时候变成石牌了?没事给鲁迅编名人名言也就罢了,给后勤大队长十一元帅的话张冠李戴你们还有良心么!

能查出来的已知说过这话的是郝伯村……这位能把花园口决堤拔高到拯救民族的地位,能说出什么真话就得看情况了。

至于所谓“猛如虎,狡如狐”的传说,只出自原国军河南第五行政区专员范任到台之后的回忆录,这位,经常带领所属保安团,跟随主力扫荡豫皖苏解放区。至于怎么知道毛泽东的评价的,这个大概只能在梦里了。

不过以胡琏“救谁谁死,谁救谁也死”,到金门被炮击都能拽俩副司令垫背的能力,估计给一个国军雪风的称号还差不多。

那些比石牌更加值得铭记的……

与鄂西会战同期,也在第六战区辖下,实际上还有一场可以说是中国战场最经典的战斗之一。

战斗发生在宜昌雷家畈天宝山,1943年3月23日夜间,日军232联队一部与中国75军6师16团在此展开惨烈的夜战。

战斗到最激烈处,日军的炮兵对准正在厮杀的双方步兵展开无区别射击,但最终还是陷入崩溃。

参战的日军大约六百人,战死150至170名,伤者200多。十六团官兵战死数基本一比一,缴获巨大。

第六战区事后在三斗坪搞了一次鄂西会战战利品展览,可惜三分之二的战利品来源于天宝山战斗(整个鄂西会战仅仅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战利品)

但如此精彩勇烈的一次战斗,始终知道的人很少。

大概原因有二,一,75军追溯历史是孙传芳浙军改编,显然没中央军有逼格。

二,这场战斗不入什么22次大会战,在某些人眼里死人这么少不算什么功绩,自然也没啥值得炫耀的。抗战么,自然是要伤亡惨烈哪怕拿老百姓填壕沟去才能体现国民政府的抗日“功绩”。这么一点人打来打去不够壮烈也不够惨呗。

于是就有了茫茫多的“六十年过去了”(传到现在该改八十年了吧)?

宁可去吹什么不存在的万人刺刀对战,夸大和歪曲事实,脑补自己需要的什么战略,而将真正的烈士和英雄们弃之不顾,哪怕这些人也是国军。在挥洒自如的煽情和慷慨激昂的笔触下,是一把一把的拿中华民族牺牲烈士的血肉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英雄烈士无人问津,城狐社鼠神坛鼓噪。即使再拿情怀包装,还是遮不住令人厌恶的内核。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