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洋人贷款买洋枪洋炮,吃外国军粮收复新疆,左宗棠:这才叫利用外资
左宗棠收复新疆最大的难处不是击败阿古柏,左宗棠的部下刘锦棠在战术上远超阿古柏那个坑蒙拐骗的人渣,而是如何筹集军费、把各类物资送到新疆。左宗棠因此和胡雪岩一起想出了各种办法,堪称是中国利用外资的最早的行家里手。
收复新疆问题是第一个问题是钱,第二个问题是钱,第三个重要的问题还是钱,因为清朝当时面临的边防压力很大,处处都要花钱。李鸿章的“海防派”不光一个劲地和左宗棠争军费,用洋人报纸上地数据说收复新疆是纯粹的赔本买卖,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大患愈棘”,还攻击左宗棠的借款是奸雄之举。左宗棠除了打嘴炮反击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搞到钱,用钱让反对者闭嘴。左宗棠经常低三下四的向各省执掌税款的督抚求帮助,不光向他们要协饷,还要他们盖章,将各种税款抵押给外国银行。左宗棠利用胡雪岩的关系,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向外商中筹借了1375万两。此举尽管给了这些奸商883万两的利息,却非常物有所值。
▲油画里的双筒望远镜是正确的,左宗棠确实普及了这种装备
左宗棠借款后积极向洋行买军火,在上海、汉口、西安等地设立采购机构,从香港南利洋行和德国泰来洋行(它也是左宗棠西征的债权人之一)等洋行那里购买了大量军火。在整个西征期间,左宗棠大军一共购买了后膛马步枪数千只、来福枪上万只,仅仅是有据可查的洋枪数量就超过了2万多。左宗棠部队中还有严格的纪律保证洋枪的使用,在当时的清军枪械包养中堪称第一。左宗棠大军还建立了专门的炮兵部队,装备有后膛炮12门。钱,左宗棠不怕花,但他也不是冤大头。在购买了大量洋枪洋炮后,他在临近前线西安、兰州都建立了兵工厂,从广东福建聘请了大量能工巧匠,仿制大量西洋军火和弹药。尽管这些兵工厂的水平追不上外国同行,但是他们可以为极大减轻了后财政压力,也为大军装备的维修做出了贡献。
清朝远征新疆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粮,左宗棠远征时“出关之师,粮运至哈密,每百斤已费银十一两有奇”。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找到了俄国商人。能做这种买卖的“俄商”也不是普通人,索斯诺夫斯基就是直属于沙俄陆军总部的上尉,他在1874年带着一只考察队到中国进行综合“考察”,是沙俄的007。这个沙俄的007更爱银子,他承包了从斋桑湖畔采购粮食500万斤包运至古城的买卖。另一位神通广大的“俄商”也承包了把1000万斤粮食由西湖(今天的乌苏县)运至昌吉的订单。“索斯诺夫斯基”们大发利市(利润高达30多倍),却正好被左宗棠利用,他们帮西征军准备了3000万斤粮食(过去新疆驻军全年消耗2880万斤),还给了外界沙俄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错觉。
左宗棠利用外资不假,但干出了大事业,他的功业自然是远超李鸿章。李鸿章也利用外资,但干得都是赔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