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高考神圣化

董袭莹最大的罪状或许是未经高考就进入了神圣的协和,于是引出高考神圣化的话题。压倒多数的看法是:

高考是中国社会仅存的公平,必须神圣化。

细思恐极。

1、高考是中国社会仅存的公平的话,那中国只能是充满不公的社会。充满不公的社会不可能同时也是充满成就的社会,但谁都不能否认今日中国是一个充满成就的社会,不管是具体的科技和经济,还是整体的社会进步。充满不公和充满成就是怎么统一起来?

2、高考对改变不公有什么贡献?有人说,高考是唯一的公平,走上社会还得拼爹拼妈,那岂不是高考并不改变不公?那高考的作用就是人生临枪毙前的最后一碗大排面?

3、由高考的神圣性,引出第一学历的争议,那为什么不上溯到中考定成色呢?如果县中出来考上清北是光宗耀祖,是值得炫耀的第一学历,为什么二流大学出来考上清北的硕博就必须灰头土脸?莫非清北只是本科教育是一坨金,研究生教育就是一缸水?说到第一学历,DeepSeek的梁文锋是响当当的浙大,到哪里都会抢着要;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就是“瘪兮兮”的浙江理工,大公司HR可能不会正眼看一眼;大疆的汪滔就“妾身不明”了,他华师大没毕业就去了香港科技,在海外学历一坨屎的现在,要是现在招工,莫非只交得出高考分数?第一学历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4、有人认为高考并不完美,但没有十全十美的替代的话,就免谈高考改革,侈谈高考改革必是祸国殃民。如果对改革是这样的想法,中国40多年的改革之路或许根本就不应该开始?那倒是没有高考问题了,改开之前没有高考,有的只是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

5、更多人认为高考就是完美的,想一想改革都是祸国殃民。嗯,我只看到历史上如此绝对化的东西常常最后成为最大的反动。不过有人说对了,我不是学历史的,不该侈谈历史,只有认证过的专家才有资格谈。若是这样的话,网上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没有可谈的了,因为我们都不是专家,专家里还有高级专家,高级专家里还有顶级专家……难怪文革里要打到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6、高考是中国社会仅存的公平的话,为了推进中国社会更多的公平,是不是应该把高考模式推广到整个社会?比如说,招工、提干、入党、择偶……

7、为了保护和促进高考这个中国社会仅存的公平,是否应该提高高考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被偏科恰好偏到语数外高考科目而滥竽充数?1952年开始高考的时候,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外语、地理、化学、生物都是必考,现在为了公平的完整性,最起码要恢复这些必考科目?还应该加上体育和美育?既然高考是最有效、最有益的指挥棒,中国教育乃至社会都已经严重偏科,为什么不把指挥棒调动教育和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

8、为了促进高考这个中国社会仅存的公平,是否应该进一步出台政策,帮助考生发扬努力和刻苦,鼓励刷题和补习?对学区房提供补贴,帮助低收入家庭拼起跑线?

9、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到高考,整个青少年都围绕着各种“考”,学习的乐趣被无尽的刷题磨耗,本应欢乐的童年成为苦难行军,家长和社会跟着一起,造成无数精神卫生和家庭亲情问题,在最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知识经济时代早早获得无可救药的厌学症,这果然是公平?

10、高考思维决定了“不考的就是没用的,猜中考题才是王道”,这衍生出功利性思维和猜度动机的极端化,凡事都先查一个能干什么用,先猜度别人有什么动机,这果然是公平?当功利压到了思辨,这是悲哀,对知识分子则是极大的悲哀。高考中榜、读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能算知识分子了吧?

嗯,还可能有更多问题。

有人质问我是否参加过高考,多少分数。呃,幸好我真参加过高考,还在网上写过当年的高考经历,但真是不知道分数。当年上海不公布分数,过线、有人录取就发通知书,否则就不知道是否有不录取通知书,还是啥也没有。我拿到通知书了,所以不知道没过线的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做法,当年是各地自己出考卷,自己录取。

还有一件好玩的事:厉声警告我莫谈社会、禁止我祸国殃民的人太高估我了,不过很多似乎依然鼓励我多写军事和国际时政,军事和外交是国之大事,他们倒是不怕我妖言惑众?还是他们自信有足够鉴别力,能识破我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妖言惑众,但对我在社会和教育方面的妖言惑众自认抵抗力不足?好奇中。

还有一些人热衷于看屁股。在生活中,总是盯着别人的屁股看,那叫下流胚,在网上也一样。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