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骂老人”到“砸麻将桌”,暴力防疫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来源: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作者:贾小凡 

500

从“收幺鸡”到“砸麻将桌”

近日,央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官媒都为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引起舆论争议的现象发声,也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和反思:

“打着防疫的旗号,就能为所欲为吗?”

“以疫情防控之名,背离法治精神”是可取的吗?

500

500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引起这番讨论的起因,是近日“一家三口的麻将桌被防疫人员砸毁”的新闻。

500

在相关报道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防疫人员径直进入人家,并和一家三口中的儿子发生了口角与肢体冲突。最后,麻将桌也被拖到室外,暴力打砸。

500

此事一出,网友立刻指出了其中的荒唐:

防疫没问题,但为何要擅自进入人家还损害了他人的个人财产?这是否是在用暴力的行为彰显着自己的权威?

500

500

且不说一家只有三个人在自己家里呆着碍着谁的事儿了,就算是要劝阻人不要聚众打麻将,明明也有更巧妙的方式。

就在不久前,浙江宁波九华乡为防止居民聚众打麻将,乡政府上门劝说后总共没收了600多张幺鸡,并统一标注保存,以便日后返还。

500

当时这个举措还被网友纷纷称赞机智有效。10天之后面对同一个问题,暴力打砸的处理方式实在是对比过于惨烈。

引发巨大争议后,目前的最新进展是当地乡长两次向该人家登门道歉,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来源:新京报)。

防疫工作中出现暴力因素,近来也愈发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焦点。

最近各地的确诊数据都呈下降趋势,情况似在好转,但与此同时,基层防疫工作却屡屡因为激进严厉的手段而引发争议

比如“抓”不戴口罩这件事。

2月12日,据西安本地媒体报道,一老人出门时未戴口罩,物业人员与其交涉的过程中动用暴力,将其打得满嘴是血,其他居民拍摄视频时也遭到攻击。

2月13日,一则疑似湖北老人在空旷田间没戴口罩、而遭视频拍摄者击打头部和推搡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也让许多网友看了之后觉得做法欠妥。

近日河南濮阳,不戴口罩的人被绑在柱子上大声训斥,让旁人看来带有羞辱的意味。

500

这些只能从普通人生活的缝隙流出的细节,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和困惑。

可以理解,现在的特殊情况下戴口罩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但在监督的过程中,防疫人员最终采取了带有侮辱性甚至殴打的手段,就是可取的吗?

凡事就怕对比。前段时间有个类似的新闻,却呈现完全不同的样貌:

一列动车上的工作人员遇到一位没戴口罩的老人,得知其跑了许多地方都买不到口罩后,便自己送了她一个。

500

从“收幺鸡”到“砸麻将桌”,从“体谅难处”到“上手殴打”……

前者或许是无法要求所有人都能做到的高线,但后者,却突破了文明社会的下限。

500

“硬核防疫”是怎么变味的?

如今,面对这些够强硬的防疫手段,人们似乎夸不出硬核二字了。

全民防疫初期,通过网络看到各地(特别是农村基层)针对防疫采取的“硬核”措施,大多数人是支持的,或是不得不支持。

带有恐吓意味的标语,村干部在大喇叭里骂人“你要不要脸”,村口挖断路阻挡从外地返乡的人……

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能察觉到这些举措简单粗暴,但它们有效在乡村里震慑到对疫情缺乏警惕性的人,因此普遍得到了谅解,甚至是赞誉。

500

但所谓的硬核防疫措施,也在逐渐侵犯了个人权利的时候引发了质疑声。

简单来说,令舆论不安的是那些在最朴素的认知中“过火”的部分。

管控居家隔离的时候,“过火”的是一刀切地限制居民人身自由,直接在人家门口焊了铁条。

于是人们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谁有这个权力把一个人锁死在自己的家门内?万一出了火灾等紧急情况,屋内人的安全谁负责?

500

征用高校宿舍的时候,“过火”的是某些学校的工作在不尊重学生个人财产和隐私的基础上开展,学生的财物被随意丢弃,女生宿舍的隐私被拍摄视频并无所谓地传播。

人们随着返工潮回到各大城市的时候,“过火”的是湖北籍、疫情高发省份籍贯的人员在有些地区被一刀切地禁止入住酒店,也没有被及时提供能保障基本需求的隔离场所;

“过火”的是小区物业无视官方规定,阻拦外地籍合法租户回到自己的住处。

500

500

以小区为单位进行防疫,“过火”的是防疫人员以防疫期间不能遛狗为由,将业主带下楼的狗活活打死。

500

500

这些都曾在网络上引起过争论的激进防疫措施,究竟“过火”在哪儿?

过火在,这些举措已经扭曲了基层组织与居民之间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变成了单方面的限制、伤害、抢夺或羞辱。

本质上,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权、居住权、个人财产权等等合法权利因此受到了侵害。

当“硬核防疫”走向这个极端,显然就已经变味——特殊灾情和巨大人口基数的情况下,硬核到底应该硬在哪儿?

人们期待中的硬核,是基层组织因其灵活而最贴近当地居民生活的特点,能将防疫措施贯彻得深入普通人的生活,硬在通过严格管理、有效执行而达到的有序。

但走偏的硬核,只注重了砸向个人的拳头是不是够硬,能不能吓得他再也不敢挑战防疫规定的权威,能不能快准狠地达到目的而不顾手段。

500

当然,可以认为这是有关人员不够聪明、方式方法上有问题,毕竟不同地方对同一类问题的处理对比鲜明,能体现基层管理的智慧孰优孰劣。

但如果深究的话却绕不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防疫举措的执行会失控、会变得张牙舞爪,而又有谁能有效约束“过火”的部分?

500

让渡的权利不该被践踏

疫情当前,人们其实都理解防疫是当下最紧迫,最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第一要务。

因此有些网友在看到暴力防疫新闻的时候,强调的是大局观,是个体的遭遇要让位于更广大的利益:

“就该这么办,谁让他们不守规矩”;

“不这么做怎么办,也是为了更多的人好”;

“手段是差了点,但这么做也情有可原”……

500

出自电影《驴得水》

但是,全民防疫的正当性这并不意味着以“防疫”为名做出的一切举动都是正义的。

令人担忧的是,普通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让渡出了部分权利,却形成了权力侵犯个体合法的新领域。

令其失控的因素,一方面是突然掌握了膨胀的权力的人,人心难测

那些打骂居民、打砸财物的防疫人员,有人会批评他们是“拿鸡毛当令箭”,但这些人拿的恰恰不是无足轻重的鸡毛,是当下最迫切的防疫需求。

正因为有了这层看似无可反驳的庇护,所以令网友们看了不寒而栗的不仅是粗暴的手段,还有当权力被滥用时无法得到约束的人性:

引发暴力的原因是当事人违抗了规定,还是违抗了手握权威的人?

他们从这种惩戒中获得的成果,究竟是防疫的有效性和居民的安全感,还是有权训斥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快感?

500

出自电影《冒牌上尉》

另一方面,则是在突发大疫面前,这些膨胀了的权力难以得到约束。

在防疫工作中发生矛盾冲突时,当被施暴的对象是执法人员,那么施暴者被拘留或批捕的依据是“妨碍公务罪”等罪名,能做到“有法可依”;

500

500

但双方调换一下,便成了我们近日不愿看到的那些新闻,且普通人想找到保护自己合法权利不被侵害的途径,要困难得多。

就像开头那个新闻中麻将桌被砸了的小伙子,他能愤怒地向那些人问出“难道一家人不可以一起吃饭吗”,但在当下,他的追问难以得到满意的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赋予了基层组织参与防疫工作的法律依据,但也没有一条法律依据,能为防疫工作中发生的野蛮暴力赋予正当性。

哪怕,“人不能随便被打”,“人的财产不能被随意毁坏”,这些东西既是常识也是被写在法律里的基本权利,但在基层防疫主要依靠权力不对等的人与人交锋,在防疫的正义性被视为高过一切的时候,法治的精神就被悄悄地背离了

在这次的全社会动员的大考面前,我们本该期望法治的进步和相关讨论能体现在,基层在防疫工作中的权力范围、责任主体是否应当由相关法律得到进一步明确划分等问题;

但没想到仅仅是人们的基本合法权利,都在多地闹出了这么多荒唐的事端。

病毒带来的危机面前,受到考验的又何止是个人免疫系统的脆弱?我们历经多年教训才建立起来的法治社会,同样需要打败某种“病毒”。

正如《检察日报》2月10日的评论所说: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但再好的手段都要于法有据,否则不是疏堵而是添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