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明末鼠疫历史,不能再对传染病轻敌拖延防控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明朝第16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望着城外的烟火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杀了让自己投降的太监,杀了一些嫔妃和自己的孩子,感叹了一句:“苦我民尔”,就在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了,年仅34岁,也宣告了大明朝的灭亡。
那么明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了?有一种很奇葩说法:亡于大老鼠。这说法还不是来源野史,而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与李玉尚在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中提出的观点:"老鼠亡明"。老鼠真的这么可怕吗?单单就老鼠而言当然不可怕,但是鼠疫就很可怕了,细细看明末的历史,"老鼠亡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崇祯皇帝其实也很倒霉,自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北方就开始大旱不断,很多地方常年都是颗粒无收,朝廷财政又跟不上,当地民众已经是怨声载道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更恐怖的事情又接着来了,很多人说直接摧毁了大明王朝,那就是席卷华北的鼠疫。
崇祯六年(1633年),在山西爆发了严重的鼠疫,还蔓延到了京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都是重疫区,传染很快,造成了很多地区大批人口的死亡, "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苏州县志记载,明末苏州23万户仅剩5万户;北京60%人口死于瘟疫。崇祯在位17年,瘟疫横行15年,明朝人口死了近一半。
不可否认,这一场席卷华北地区的鼠疫对于明朝肯定是重创了:“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京城死了至少五分之一的人,活下来的人也是"衣装狼狈,等于乞儿",据说很多人因为身体太虚弱,用鞭子抽都抽不起来,还怎么去和农民军、清军打仗了?
史书记载,崇祯14年开始,大名府瘟疫横行,人死十之五六,京师、天津、河南大疫,“民死不隔户”。到了崇祯16年,京城街上看不到小孩子,8月—12月间,有棺材没棺材的从九门抬出去埋葬的就达到了二十余万,拉棺材的马车把城门都堵上了,后来连尸体都不敢运送,京都已经成为一座“绝望之城”。
没有了阻碍的李自成带领着流民大军,迅速开到了京都城下,而此时的京城还处在后鼠疫时期的水深火热之中。瘟疫中的守城明军“鸠形鹄面,充数而已”。京城15.4万个城墙垛口,只有5万羸弱兵丁值守,这些在鼠疫中侥幸活下来的军士们已经“衣装狼狈,等于乞儿”,因为多日没有进食,横七竖八的倒伏在城墙边上,上司用皮鞭抽打都不能让他们站立起来。士兵如此,战马也不能幸免,2.7万匹战马只有一千多匹可以骑乘。北京“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明朝没有鼠疫前,李自成的农民军还多次被明军追的满世界跑,但是鼠疫之后局势就变了,面对被鼠疫重创的没有抵抗能力的军队,农民军几天就攻进了这座城,史书记载是"鬼城",因为鼠疫严重,死伤无数,京城就成了阴森森的一座鬼城了。
有时候想想历史也是很神奇,朱元璋当初也是遇见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父母尸体都没地下葬,走投无路去投奔郭子兴才建立了大明朝,最后崇祯皇帝也是遇见了鼠疫,横尸遍野无力回天,大明朝灭亡了。
据后世学者统计,这一次瘟疫使得华北地区的陕、晋、冀、京等地区损失了约一千万以上的人口。明末关内各省总人口大致在1亿人左右,因为灾荒、鼠疫和战争等非正常死亡,让全国损失了40%的人口,到顺治8年,全国也仅有壮年男丁1036万,全部人口总数仅在6000万左右。可以说,这次瘟疫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