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一杯姜茶温暖你我。

中医核心精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防病于未病:是指激发调动个体的自身免疫力

趁你未病之前,趁你未服用双黄连口服液之前,可用简单的食疗饮法激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中医讲医食同源。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在我们手边:生姜数片切丝+食盐少许,用少量水煮服;或用微波炉打沸之后;趁着温热饮用。可预防感冒,或治疗感冒初期症状。此方加少许葱白同煮饮用亦可。.........在寒冷的冬天,一杯温热的姜茶,送给家人送给自己;温暖血液,温暖人心,驱走风邪。

500

中医将所有的感冒简称为4个字:【风邪入体】。风邪是怎么入体的呢?是在劳动运动出汗之后,汗毛孔张开,没有及时添加衣物进行防护,造成风邪入体。还有就是由温度高的地方进入温度低的地方,比方说由温暖的卧室进入了没有暖气的阳台厨房等阴寒之地,造成风邪入体。还有就是偷懒,觉得短时间的寒冷无所谓,比方说由温暖的室内,未添加衣物短时间外出到室外取快递;亦可造成风邪入体。所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衣着防范风邪入体是首要重要。

还有中医讲精气神: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心态,要保持豁达自信,平稳无畏的心态。

——【黄帝内经】: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附录【四时

很多人都把【四时】理解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却不知一日四时的概念。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而我要说的四时,则更为宽泛。

一日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晨练让身体免疫机能复苏如春生、午餐让身体所有功能茁壮如夏长、日暮养精蓄锐敛气收神如秋收、安睡沉眠蛰伏在温暖的被窝中如冬藏。

一生有四时:童为春,青为夏,中为秋,老为冬。

童年海纳百川中孕育生命的目标如春生、青春桀骜放飞无限绽放如夏长、中年凝练凝结所学所遇所知如秋收、老年要汇总整理生命成果如冬藏。

一饮一啄有四时:初为春,盛为夏,衰为秋,败为冬。

自酿的美酒沉淀之后,最顶层的其味清冽如春天,上层的浓郁芬芳如夏天,中层醇厚绵长如秋天,底层的酸涩酒渣如冬天。

头道茶刚沏的茶如春天带着旺盛生机,二道茶叶片完全展开释放芳香营养如夏天,三道茶已经开始变得乏味如秋天,四道茶已经缺乏营养和口感如冬天。

刚炒出来的蔬菜香气四溢如春天,端到桌子上的菜色香味俱佳如夏天,渐渐冷却的残羹剩饭如秋天,隔夜的蔬菜营养味道都变质了如冬天。

一花一树有四时:花树东南为春,花树正南为夏,花树西南为秋,花树正北为冬。

一山有四时:山之东为春,山之南为夏,山之西为秋,山之北为冬。

一座入云的高山有四时:山脚为春,山坡为夏,山腰为秋,山顶为冬。

所以一棵生长在平原四周无遮挡的果树;东南枝头所结的果实带有自然赋予的生机,一棵果树正南和偏西南的枝头上所结的果实,所接纳的阳气最旺盛,味道是最好的。一棵果树正北背阴的枝头所接的果实则阴寒苦涩。

而一棵生长在山坡的果树;在向阳南坡,正南和略偏西南枝头,所结的果实味道才最佳。

古人常云:择阳地而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套居室有四时:南屋西墙东窗为春,南屋南窗南阳台为夏,南屋东墙西窗为秋天,北屋北阴台为冬。

一地一域一村一塞一楼一舍,亦有四时:东春,南夏,西秋,北冬。

所以【顺四时而适寒暑】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趋利避害。

之所以要强调因地制宜,是根据我国南北地域差异相对而言的。

例如:同样是冬季;南方室内没有暖气,整体环境河网交错阴冷潮湿。而北方供暖城市室内外温差较大,整体环境相对干燥。这是地域的差异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环境不同。因此外邪入侵的方式也不同。南方多风寒湿邪,由于冒雨涉水,劳汗当风,久居湿冷之地,遇气候变化,冷热交错,风寒湿之邪入注人体,留于经络、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而北方冬天多内风火邪,症状为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是因为每一个个体应对环境变化时;自身的体能机能体质免疫力抵抗力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个体差异结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