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军队里混,啥事最重要?靠老乡混编制是第一要务

500

500

东汉和西汉都是老刘家的天下,但两汉的军队却截然不同。西汉是古典军国主义的高峰,每个西汉男人都要给国家服役两年,还要拿出一年至少六分之一的时间替西汉战争机器劳动(平均每年52天,但加上往来时间,最少也要60来天)。东汉军队则是老乡们抱团的典范,各州各郡的老乡们按照社会关系的不同组成了东汉的地方部队,把东汉拖入了内战。

500

东汉废除了全民征兵、训练以及考核制度,地方上武力基础远没有西汉雄厚。东汉最重要的常备军有两支,一只是洛阳的南北军;一只就是边境州郡的属国兵(东汉有20多个属国,可以出动近20万各族好汉)。在边境地区东汉还建立了屯田部队,充当边防军。但这远远不够,东汉在195年时间内打了260多场战役,因此地方上的老乡们只能各显神通了。

500

东汉的地方官们纷纷按照募兵政策补充兵力,地方上的两抢一盗分子、游侠剑客等强人都是地方长官们眼中的好兵源,“打死敌人我开心,人渣战死我放心”估计是他们的普遍心态。州郡的地方豪强也纷纷组建了自己的壁坞(壁坞最早在西北出现,但在东汉末年内地的土豪也纷纷私自建造)和私军,甚至吸收大量亡命之徒。这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早期司空见惯,甚至是不少名将的起点,鲁肃这个“老实孩子”和胆大如斗的姜维手下都有大量亡命之徒。东汉豪强私军的核心是宗伍,就是将领军头们同姓亲属组成的私家军队,宗伍的成员平常都有自己的生计,在宗族遇到危险时才会在族长和将领的指挥下为宗族而战。在宗伍和宾客、徒附的基础上,豪强们有把握拿捏剑客强人。

500

这些豪强子弟一点也不怕玩砸,因为按照东汉的惯例,郡守等地方官都要征辟地方豪强子弟充当地方官(中央基本不管,600石以下的地方官就是太守一人说了算),只要大人一句话他们就能当官,手下的私兵就能马上变成官军。同样能打的游侠剑客们需要豪强老乡们罩着自己,也渴望有编制,好名正言顺的剽掠四方,经常主动给豪强们办事干脏活。

500

在地方豪强之上的就是少数的经学世家和外戚(双方有融合的迹象,外戚马融和窦武也以学术和士人领袖著称,袁绍叔叔袁隗还娶了马融的女儿),经学世家的子弟和学生垄断了中央和地方上最重要的官职,东汉五十多个太尉大部分都由他们担任,很多郡守就是由他们推荐的,可以说是地方私军的“太上皇”(东汉人是双重效忠心理,除了皇上外,地方长官和当官引路人也是君主)。

500

东汉末年的凉州军就是搭上了西北外戚的顺风车,西北外戚中出了五个大将军两个车骑将军(大将军并不直接领兵,实际上车骑将军才是东汉对外作战的最牛)大佬,西北外戚们经常提拔凉州老乡掌管并州防务,凉州军人也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力压并州军。并州的军人们也有样学样,参合到了同乡王允(王允家族在汉末是并州第一,王允的侄子王凌还是司马懿的政敌)大业中。在混乱中东汉州郡的长官们和豪强们进行了复杂的博弈,最后分裂了整个帝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