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摄影大火,原来花魁和舞伎是不一样的!
作者| rcon
来源| 东京新青年
喜欢摄影和旅游的女生可能会注意到近来赴日旅游的小姐姐们开启了一项新项目,那就是--艺伎摄影体验。虽然说是艺伎摄影,但其实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具体的体验项目也不尽相同。
有扮成花魁的,有扮成舞伎的,有扮成艺伎的,总之就是各种各样想要体验和服的漂亮小姐姐们,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装扮背后的区别吗?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艺伎养成”故事呢?那就快来往下看吧!
电影《花宵道中》女主
首先关于花魁,早在日本江户时代,就出现了一群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她们被称为游女,她们之中的佼佼者便被称为花魁,因为花魁的装扮通常比较艳丽,头饰也相对复杂,所以很多人想要尝试装扮成花魁的妖艳之美。

出自电影《恶女花魁》
在日本有花魁道中的说法,指的是在江户时代,花魁着20公斤左右重的装扮,穿20cm高的木屐前往“茶屋”(相当于嫖客和花魁的中介机构)迎接熟客的过程。因装扮极重,因此有“花魁走路比牛车还慢”的说法,因为这种行动能对妓院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所以通常声势比较浩大。
图源网络侵删
花魁是游女中的佼佼者,“太夫”则是花魁中的精英。
电影《恶女花魁》
其次关于艺伎,与花魁最大的不同就是艺伎通常卖艺不卖身,舞伎是艺伎见习阶段的称呼。
日本职人艺伎在日本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为避免歧义,特将日语中的“妓”,翻译成“伎。
舞伎とし惠美
艺伎通常为客人服侍餐饮在宴席上提供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另外艺伎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关于日本的艺伎文化,能够发扬至今并得到世界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日本NHK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展示了艺伎文化背后一群人的故事。正是由于这样一群人的背后支撑,再加上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劳的女孩子才打造出了属于日本的文化瑰宝。
在京都五条花街舞伎最多的宫川町,有一名当红舞伎,她的名字是とし(toshi)惠美,今年只有十八岁的她加入这个行业已经三年了。

15岁那年,出身东京的她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带着中学修学旅行时对舞伎的憧憬,以及父亲早逝,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心愿。
严苛的“舞伎训练”课程对于一个15岁的小女孩来说异常残酷,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关西方言,另一方面整日的“跪坐”令她苦不堪言,虽然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终究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现在的惠美已经是一名成熟的舞伎,通过她活动开始前的一次装扮我们了解到舞伎背后的职人故事。
发型师芦田须美
芦田须美是专门为舞伎们服务的发型师,现年80岁的她从业已经65年了。用真发打造立体发髻,是舞伎与艺伎的不同。为了打造蓬松发型,首先需要用加热烙铁拉直头发。

20分钟后,芦田须美在发油和结发绳帮助下,用手一气呵成熟练地完成发型打造。
使用少量的发油是她的特有习惯,一方面这样做利于有利于纯真可人发型的打造,另一方面对于舞伎有维持一周发型的自我梳理十分便利,“尽量为舞伎着想”是她展示给我们的私心。

舞伎妆容的打造最具代表性的是,用一种液状白色颜料涂满脸部与颈项位置,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男众”餐场幸次
妆发完成之后,着装的负责人是“男众”餐场幸次,现年67岁的他是最年长的专门为舞伎着装的职人。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