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越来越少?

因为低生育率。

前几年,某些媒体带头造谣,东北每年人口流出两百万,底下评论群魔乱舞。

然而实际上东北在12年~18年之间总人口流出为130万~150万之间。三个省每年人口流出之和为15~20万。(数据源自2019年boss的讲话。)

2012~2018年之间,东北常住人口减少137万。东北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目前出生人口略少于死亡人口。比如辽宁2018年,出生人口28万,死亡人口33万。

500

实际上,东北是近十年以来,除东南沿海以外,整个中国人口外流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东北人口真正的问题是老龄化,东北比中国老龄化进程提早十五年。也就是说,今天东北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恰恰是中国十五年后的预演。

比如,辽宁2013~2017年,劳动力人口减少238万,老年人增长199万,其中劳动力人口死亡约20万,流出约20万。

500

500

以下这些言论全是假的:

“东北年轻人都跑光了”

“东北天冷,南方温暖,所以东北每年人口流出几百万”

“东北每年人口流出二百万,关内每个省都有上百万东北人”。

东北人大部分是移民后代,对家族观念,传宗接代远不如南方。

大部分东北人都受国家机关和国有资本的控制,执行计划生育不遗余力。剩下的穷乡僻野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市场。

如果一个地区,因为守规矩受到惩罚,长此以往,还有守规矩的吗?

回首历史,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逐渐开放内地汉民移民东北,到1912年清廷覆灭,半个世纪内,东北人口就从数万剧增到1800万以上。而民国张作霖统治和日本时期,东北移民继续增加,到49年前夕,东北人口已接近4000万人,彼此的东北也成为全国经济的火车头。然而这种辉煌才过去了半个世纪,东北就迅速衰落下去,人口危机也愈发严重,那么东北人口又是如何落到今天这种局面呢?

首先,东北败在自己的致命优势上。自从20世纪以来,东北的发展就一枝独秀,到49年以后,这里的重工业基础使它成为国企最密集的区域,东北人持续享受着“吃皇粮”的红利。当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百花齐放,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单一的东北国营企业普遍陷入产能不足、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经济也越来越不景气。当东北人存在吃国家饭的惯性思维时,自力更生的创业意识也必然缺乏。国企内部形成稳定社会关系后,缺乏背景的年轻人也难以凭能力与之竞争,为了求得生存必然只能向社会经济更加平等的内地流动。

再者,计划生育是影响东北人口减少的决定因素。虽然全国计划生育政策都是同步执行,但东北人口由于在国企比重最大,若是想保住铁饭碗,就必须响应国家“只生一个好的口号”,结果东北这个“共和国长子”成了出生率极低的地区。在那部很火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几个主角除了谢永强有一个姐姐外,其它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现在二胎政策松动,但一胎化现象早已在东北司空见惯,现在伴随东北经济形势的进一步颓废,抚养二胎也就变得更加不可能了。

2017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232亿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