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整治,为什么要让工美行业从业者买单?
昨日,作为中国木雕之乡与红木家具最大的加工地的东阳,举行了红木家具行业环保整治工作推进会。
会上领导汇报已关停木雕红木家具企业611家、289家涂料企业。
但相对的,关停611家红木家具企业与289家涂料企业,也意味着成千上百从事工美行业的劳动者待业在家,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之路。
▲红木家具,以及传统宣纸,玉石雕刻等工艺,都多少在废水、锅炉排放、车间粉尘、油漆废气、固废处置及噪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对政府而言,每次的环保督查重头戏,必然有加工企业扎堆的工艺美术行业在内,原因无他,加工企业一向是制造领域中污染最严重的一类,即使秉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行业,在车间粉尘以及固废处置方面,也并非能做到纤尘无染。
因此环保督查,就像是工艺美术行业必经的一道劫难,就像经济危机是金融行业迈不过那道坎,原因为何?简单的说,因为工艺美术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普遍偏弱,而整治生产污染,恰恰需要烧钱。
整治污染究竟需要多少钱?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盈利又大多在一个什么程度?
有一项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统计表明,大多数工艺美术企业的纯利润在数十万及数百万之间徘徊,并且工艺美术整体行业的利润还在不断下滑。
而如果去网上搜一下配套的环保设备,专用设备、电器设备以及通用设备门类下细分的数十种器械,仅考虑费用购齐便是数十万,若要再计算日常使用以及器械维护,一年下来少说也是几十万的开支,辛苦一年拿到的酬劳,几乎都“烧”给了环保设备。
但如果你烧不起这钱,就意味着政府将拿着封条在你家的工厂大门说声“对不起”。关停拆除,一向是政府最擅长的拿手好戏。
所以环保整治一出,勒令工艺美术的加工企业签订环保治理设施采购合同,此举让工艺美术从业者哀鸿遍野。
对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型企业,购置一套环保设备并维持日常使用的费用就足以元气大伤;中小微企业更是会被逼入破产。
而对更多零散分布的家庭式手工作坊而言,虽然他们不需要购置环保设备,但却也意味着更不留情面的“一条龙服务”——警告罚款关停。
污染产生的源头固然是工美行业的加工企业直接造成,却是不得已为之:并不是他们不想处理生产废料,而是他们承担不起处理生产污染的巨额开支,而这背后更是多方失职所诱发的结果:政府补贴不到位,工美行业加工企业为盈利只能减少治理成本;政府兴建园区却不下放入驻条件,工美行业从业者只能在家生产。
环保督查、环境整治的立意虽好,却没有考虑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复兴,工美行业从业者的生存。环保污染的错,并非由工美行业从业者一己造成,为什么又要他们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