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与文化输出之谈
外国人为什么喜欢李子柒?
李子柒的作品算不算文化输出?
新时代中国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讲李子柒在海外有多火,但是大多没有触及这几个问题的本质。本文将尝试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解答。
一、外国人为什么喜欢李子柒。
当看李子柒视频的时候,外国人是怎么想的?
第一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给自足田园生活的畅想。
美景、美食,以及市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点与我们国内观众是相同的。但对于城市化比我们早一百年的欧美国家来说,这种吸引力更为巨大。
一切的理想生活模式的存在,都有着存在的理由。田园牧歌也不例外。
就单拿饮食来说,过度工业化的欧美饮食实质上极为单调,尤其对需要从超市或者餐馆里购买食物的市民群体来说。
一张流传很广的图说明一切:“没有移民的英国”。
这张图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移民以及他们带来的家乡特色食物,英国餐馆将只有豆子和切片面包,就像这样:
放错图了,是这样:
就连豆子,也是装在罐头里从流水线上拉下来的。培根、香肠以及豆子,都是方便存储、运输,大批量供应城市的食物,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既实惠还管饱,但种类和口味极为单调,实际上是与人类追求美食的天性相反的。
美国更进一步,推广了连锁快餐模式,运用极致的工业化和流水线,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连烹饪过程也给省了。在这种餐饮模式下,土耳其烤肉、印度菜、墨西哥菜,也变成了流水线连锁店,成为了食品工厂。
拿土耳其烤肉快餐来说,几种肉,几样蔬菜沙拉,再加上几样酱料,往盘子里一堆,简简单单就是一顿饭。外国人是因为从小就这样,没有其他选择,才习惯了,如果中国人长期这样吃,真的遭不住。
美国人郭杰瑞在中国体验了做夜宵烧烤大排档,老板说年轻人都不想做,郭杰瑞就说怕中国变成美国那样只有快餐。
然后李子柒上线了,每一集里都展现了好几种不同的食物。
例如年夜饭:
例如最新的酱油那一集,用酱油就能整出一桌子,小咸菜、卤肉饭、烤鸡等等。
每一集底下的评论,一大部分是关于美食的。
“她要是开个餐馆,全世界的人都来吃。”
“连她的动物都吃得比你健康。”
“谁娶了她那简直太幸运了。”
“羡慕她的摄影师。”
牲畜吃的饲料,饲养员直接从饲料袋里哗啦啦倒进饲料槽里。
社会人吃食,标准化快餐做好了放进盘子里直接端上来。
于是久而久之,社会人便有了当社畜的错觉。
从效率上讲确实高效,但人不能只为了效率而活着。否则就是工具人。
多少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想亲自种下种子,亲手采摘,再把它们做成可口的饭菜。虽然不现实,但哪怕体验一下也好。
李子柒就给了我们云体验的机会。
“这种简单又困难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灵魂放松。我们现代的生活本质上是奴隶。”
“劳动创造了人。”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工具,又拿走了大多数的劳动所得。劳动者无法体验看到劳动成果的欣喜,便失去了劳动本身的乐趣。
对身为工具人的苦闷,对真正的劳动的向往,将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投射到田园牧歌式畅想里,而李子柒也正是迎合了这一需求,她展现的这些技术咖自制美食,顺带展示静谧自然风光的剧本,成了外国人喜欢李子柒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国人知不知道李子柒的剧本团队?答案是知道的。他们不止一次提到过羡慕李子柒的摄像师,她的团队。
但是只要满足了心灵需求,外国人并不在乎。
第二点,对西方民众奇葩思维的对症下药
有些人认为李子柒“展现了一个落后的中国”,容易给外国人带来偏见。
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高看老外了,忽略了在外国的基础教育以及舆论环境下,养成的根深蒂固的奇葩思维。
比如说——中国读者可能以为,西方媒体口径下的“邪恶帝国版”中国,是一个毒菜横行,自然环境原生态,工业落后的农耕国?
这是社会历史错位导致的黑色幽默,我们中国人“想当然”了。
事实上,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媒体也是有所改进宣传内容的,在西方媒体宣传口径之下的中国形象,主要是这样三重形象:
西方媒体笔下的第一重中国形象:
专制蛮横地逼迫民众改信,不允许民众有宗教信仰自由,邪恶而没有半点宽容的无神论毒菜国家。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历史上自己打了几百年的宗教战争,到近现代还为宗教掰扯不清。就以为中国这边肯定也欺压异教徒,完全不能想象各种宗教和平共处一起建设社会主义。
这种场景他们想破脑袋也想象不到。
西方媒体笔下的第二重中国形象:
万恶的自然生态毁灭者,不顾一切毁灭自然环境去建设钢筋水泥森林,莫得感情的推土机之国。
一排排烟囱滚滚,黑烟漫天,河水泛滥着化工原料恶臭,树倒山枯草黄,钢铁洪流滚滚而来,生态环境与中国人的未来岌岌可危。这就是西媒描述里的中国环境。
西方媒体把中国描述成了为了经济指标不顾一切破坏环境的自私国家。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社会工业化早,工业化时代长达数百年。
西方资本家自私自利,在工业化时期完全不顾民众生命健康和人类长远未来,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恶化的恶果。
也就是说,西方民众自己吃过工业化时期西方自然环境极端恶化的苦果。
君不见,西方媒体口中的黑烟雾霾漫天滚滚,所谓的河水恶臭扑鼻,都是当年伦敦等地的盛况?
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的昔日雾都伦敦。
西媒体笔下的第三重中国形象:
搞民族迫害的变种毒菜国家。
西方媒体展示给西方民众的中国,是一个主体民族迫害少数民族,民族关系极度紧张,民族矛盾高发,所以少民动不动就要闹分裂的国家。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媒体做贼心虚。
有时候我们用的表情包里有黑叔叔,完全就是因为表情夸张、魔性,跟种族无关。
但是他们看见你用,就会大声指责“racist!”种族主义!我们中国人常常摸不着头脑,这是哪儿跟哪儿!
看到这张图片后,大部分中国网友第一印象不会联系种族压迫。
因为我们没有种族压迫,大部分不会往这个角度联想。
但是,西方媒体和民众就会。
因为西方当年搞奴隶贸易发家,长期盛行种族主义。
至今,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仍旧是高压线,是火药桶,每年因为种族冲突而死伤的人屡见不鲜。
平等美利坚,枪声每一天。
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媒体自然而然在中国的民族关系上,照搬了他们国内的种族问题。贼眼里瞅谁都是贼,以为我们这里也跟他们一样,一定也在欺负少数民族。
综上所述,西方媒体笔下的所谓“邪恶帝国中国”,其实,完全是他们自己历史社会的镜像投影。
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关注点,本质上,也完全是他们对自己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的移情,把自己家里的毛病放到了别人家身上。
例如油管上有个旅游up主叫Poppy,她拍了一集西藏风光,里面有很多当地的宗教生活。
然后下面的评论这样:
“原来西藏人仍然保留着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习俗,西方媒体给的假新闻。”
“BBC和CNN说不允许他们有宗教。”
“不喜欢这个视频,因为没有西方媒体里面说的宗教压迫。”这是说反话的。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评论呢?
就是因为这个视频,告诉了西方民众几个事实:
1、原来西方媒体口径下的中国强制信徒改信的蛮横毒菜并不存在。西藏信众是在信仰自由的前提下依旧拥护中国政府。
2、原来西方媒体口径下的中国民众为了现代化毁灭生态环境,不顾人类长远发展的情况并不存在。西藏美丽的自然环境与牧民的传统文化,现代的先进生活,和谐共存,交融并蓄,相映成辉。
李子柒的视频其实情况是一样的。
她和这个西藏的视频一样,刚好针对西方媒体的奇葩抹黑,和西方民众的特有关注点,无意中开了对症下药的奇方。
比如制作马奶酒那一集,李子柒视频开头跟一位白马藏族的奶奶互动,还有围着篝火烤肉后人们载歌载舞,都展现了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民族团结、家庭和睦。
这就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所谓民族关系紧张,民众生活在“监控”下,毫无自由和生活幸福的偏见。
然后一哥们评论:不能抑制眼泪!感到十分温暖!
融洽的民族关系,依旧不改的美丽自然风光,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生活幸福安康。
哪里有西方媒体所口口声声的生态毁灭,民族迫害?
“我不知道天堂在中国仍然像这样一般存在。”
所以认为李子柒输出“落后中国”,抹黑中国形象的人,大可以放心。
歪果仁的脑回路跟我们不一样。
甚至可以说,李子柒误打误撞,正是对症下药,从某个方面打破了西方媒体的奇葩宣传。
二、李子柒的作品算不算文化输出?怎样才算正确的文化输出?
文化包容万象,不止一面,也不止一个维度。
李子柒作为个人媒体,展现了四川大山里乡村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或者说是人们理想中的、最希望看到的一面。
她所展示、所输出的,算不算中国文化?
算。即使是中国文化中很小的一个部分。
但现代中国需不需要她这样的文化输出?
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输出的标准,我们可以直接从政治课本的内容进行评价,那就是:
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三条规则是十分适用的,不管放在哪个国家。如果能做到,那文化输出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大洋对岸的美利坚,在他们的文化输出中,就曾经部分地做到过这几点。
美国的文化输出,除了基本工作做得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强大的生产力,对其他国家形成碾压之势。
虽然我们知道美国社会问题很多,但一白遮百丑,基本全被其强大的生产力和相对其他国家富足的生活遮盖了。
先进生产力?请看,美帝科技:
空天航母。
电磁炮射爆外星人。
有些电影可以说就是在给美国军方做广告的。
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美国经常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展示:中产阶级大豪斯,BBQ,周末滑雪,日光浴。
《小鬼当家》里主角住的大豪斯。
《主力难当》里的周末家庭BBQ。
这是二十世纪现代生活的展示。
这对电影大发展时的二十世纪,对那个年代挣扎在贫困中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美好生活蓝图,吸引了大量其他国家人才源源不断到美国工作、定居,为美国发展做贡献。
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个有待商榷。
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几十年的洗脑式宣传之下,皿煮、滋油、煤锅梦、救地球,就成了主流的先进文化与政治正确。
打击恐怖与犯罪的超级英雄,高喊自由的华莱士,《当幸福来敲门》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国梦。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美国人喊的口号,一大堆的双重标准和虚情假意。
但这些被无限美化的美国政治经济制度,又靠着有发达的科技和富裕的生活做背书,在当年大部分迷信西方表面民主的观众心里,就是实打实的先进文化的象征。
伴随着当年美国强盛国力一起输出的美国文化,部分符合了标准里的先进文化,所以才无往不利。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日益强盛,足以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我们穷的时候,人们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当我们富起来强起来的时候,相对我们落后的国家也会学习、模仿我们。
例如在油管上,中国的古装剧非常受东南亚网友的喜欢与追捧。
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的网友,天天在上面追剧,什么《三生三世》,什么《香蜜》,什么《花千骨》,还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像极了十几年前韩国迈入发达国家门槛的时候,我们追韩剧的样子。
马来西亚“凉凉哥”唱《凉凉》。
这种基于生产力与发达程度的文化输出,是自发、无组织就可以做到的,本来拍的剧是给咱自己看,人家顺带也喜欢上了。
李子柒的视频大火,这也是有这样一个原因,搭上了民族复兴的顺风车。
中国这样体量的庞然大物,已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了。但世界却因文化上的遥远,在西方媒体长年累月的轰炸式宣传下,还带着有色眼镜斜视着我们。
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必定要与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匹配。
只是早或晚的问题。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国现在的文化输出,正待扬帆起航。
而想要世界人民心服口服,我们的文化输出,就必须是先进文化。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例如高铁:
“就知道中国会在那儿!”
例如钢铁彩虹:
“我以为金门大桥是最美的桥梁。我错了。”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便捷的快递网络:
快递转运中心。
给最偏远的西藏地区的村里通电通网。
在玉平赶海的视频里,游客买刚捡拾的海货,直接移动支付。
扶贫工程帮助农民建大棚种植蔬菜。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例如中国现代科幻文学走向世界:
例如养老(陪伴老人)的传统价值观:
“我喜欢你的视频因为你对奶奶的照顾。你的奶奶拥有你太幸运了。我希望我能有时间陪伴
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人民军队为人民。
如果说美国定义了二十世纪的现代生活,例如大豪斯、小汽车、互联网、麦当劳。
那么我们中国就要定义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生活,例如高铁、5G、淘宝、移动支付、多样美食。
如果说美国取得了二十世纪先进价值观的话语权,例如自由主义、全球化、美国梦。
那么我们中国就要取得二十一世纪的意识形态制高点,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如果说英国美国取得了其他文明的历史的定义权,对其他国家和文明肆意双标,指手画脚。
那么中国就要学会展现自己文明的深厚久远、丰富多彩,对其他文明的欣赏、尊重与包容。
气势如虹,横扫宇内,天下人心服口服,这就是文化硬通货。
拿这个通用标准作为衡量,李子柒的作品,当然可以算文化输出的其中一面,比如中国特色的美食美景服饰,融洽的人际,优美的自然环境,确实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一部分美好生活的追求。
那,能不能算得上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呢?
一木不成林,一人难为众。
李子柒只是其中一个维度下的一个个体,虽然起了奇兵突击的效果,但她展现的是中国现代乡下田园生活中最美的一个侧面,是文化中的个别面。
而先进文化的输出,要求全方位、多维度并存。
这种要求,单凭一人之力,恐怕难以为继。
毕竟现代中国风貌无穷,而个人能力有限,所能展现的角度,所能展现的深度,是有限的。
文化输出的大旗,不该,也不能由李子柒个人来扛。
目前国内对李子柒的批评,除了一部分恨国党、公知和利益相关者犯红眼病外,还有一部分批评,是爱国群众站在更高标准,希望李子柒做的更好,更能全方位地准确展示我们现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的风貌。
这是出自善意的鞭策,这种批评是有部分道理的。
但不必苛求个人,也不必太看重个人。
阴差阳错间,民间的、自发的、无组织的文艺创作者,却成为了文化输出中最具影响力的其中一份子。是她太过于厉害,还是某些队友在吃干饭?我想读者心里都有一杆秤。
输出先进文化,是百代之事,也是全方面的现代中国大事。
人们不会为一朵花而惊叹花园之美。
红旗领路,百花齐放,才是正道。
待到百花齐放日,花丛中的一朵鲜花,才能与同伴一起云蒸霞蔚,成就云霞万里,更显娇艳美丽。
文末,祝福我们的祖国将来繁花似锦,文德天下。
作者:梁智
注:图片来自于B站和Youtube相关视频截图。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