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国际自由贸易充满了丛林法则
学过历史课本的朋友们都清楚,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出于出超(顺差)状态,这主要与中国社会小农经济形成的稳态结构有着巨大的关系。小农经济就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对于贸易的依存是非常小的,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后崛起的贸易帝国,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对各类原材料的加工来获取利润,没有大规模的贸易,英国的经济将会陷入困境之中。在英国人的印像之中,东方的中国所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都是很高级的产品,英国为此花了大价钱来进口这些产品,那么生产这些的中国也一定是一个富足的国家,肯定拥有对其工业品的消纳能力,而现实中国的富足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富足,对工业品的消纳能力几乎为零,由此导致的就是英国急于改变这种贸易结构,于是鸦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就成了英国对中国获取贸易盈余的利器。
当清政府发现鸦片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之后,便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去进行禁烟,这直接触动了英国对中中国贸易平衡的努力,因此英国对中国的禁烟运动是非常不满的。多说一句,英国对清朝的贸易平衡在鸦片战争之后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实了现贸易平衡。以现在西方向全球推行的,它们在历史上发展成功的自由贸易理论来说,当年清政府应该有权拒绝与英国的贸易,不论是令人不耻的鸦片贸易,还是一般的工业品贸易,清政府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力和自由。历史的真相却是,清政府在没有对英国的贸易要求进行满足后,英国通过其议会的所谓民主程序,最终做出的决定是发动一场战争来实现所谓的贸易自由,这里应该清楚的看到贸易自由只服务于英国的利益,而对于贸易另一方清政府的利益则直接选择无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而清政府只能在战争失败后,被动的接受英国强加的一切条件。
在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对于英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工业品,中国为什么不敢兴趣?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历史上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农业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使得中华文明持续了几千年。当然在这几千年中,也发生了很多由于土地严重分配不合理所引发的农民战争,这几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实现土地较合理分配的必然选择。而一旦通过战争实现土地的较合理分配,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轮又一轮的盛世,这一切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都是自成体系的,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强行改变,中国的社会进程将会自成体系,进行自我的发展与完善。
由于中国社会本身自成体系,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体系,因此对于外部进来的所谓工业品,中国人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中下层的农民,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自身温饱生活的质量。而作为统治阶层的富足人口,只把西方的工业品当作是一种奇淫巧计,因此对西方工业品总的需求就微乎其微。再进一步说,工业文明是农业文明的派生品,因此工业文明离不开农业文明而独活,而农业文明则可以完全不依赖工业文明而自成体系进行发展。工业发展虽然创造了现代文明,但是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工业文明的规模应该是有限的,要不然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将会走向崩溃。
由此也就派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除对西方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实现工业化,即便是曾经实现了工业化的苏联东欧以及拉美一些国家,西方还是竭尽所能的让它们自废武功,进行一场去工业化的改革。
原因就是西方非常清楚,按照其模式进行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工业化之后,就相当于把地球给毁灭了,因此西方只能想方设法的阻止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事实上除了西方实现了工业化以外,苏联及东欧国家也完成了工业化,这对西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因此也就有了旷日持久的冷战。当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崩溃以后,西方快速的形成了一套经济发展现代化的说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华盛顿共识,通过这一思想来改造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华盛顿共识主要内容是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看看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都是在为在经济活动中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方垄断金融集团服务,开放市场、国企私有化、放松外资限制、放松政府管控等,这些举措直接就为西方垄断金融集团洗劫苏联东欧以及拉美国家,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本身苏联东欧以及拉美就处于危机之中,在经济活动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此时在听从西方自由主义的改革建议,完全是在单方面的向进入各国的金融资本让利,使得西方金融资本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进行大四的收割。几十年后的事实业充分的证明,苏联东欧的工业化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乌克兰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工业能力,正在向农业国进行转变。俄罗斯的工业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很难有竞争力,经济发展主要靠出售资源性产品来进行维持,倘若不是苏联给俄罗斯留下的重工业老底子苦苦支撑着俄罗斯的军工产业,那么俄罗斯的去工业化进程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拉美国家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进入工业化的道路,但是在西方金融资本的操纵下,绝大多数的工业化项目都已经灰飞烟灭了。就拿巴西来说,曾经辉煌的航空工业公司,目前也在筹划着与美国波音公司的一体化进程,这可算得上是巴西最引以为傲的产业了。在工业化逐渐衰败之后,资源丰富的巴西,很自然的就会进入资源出口型国家的行列。只有使全世界都走向去工业化进程,西方才能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世界上除了西方主要国家及其认可的盟友之外,拥有强大的工业化能力(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就是对西方最大的威胁,这也就解释了西方对当今世界的治理逻辑。
所谓的自由贸易,就是西方通过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来向全世界提供工业化产品,而世界则向西方提供工业化产品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西方要始终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最顶端,以便攫取最大的利益。事实上西方的理想几乎业都实现了,当今世界的顶尖技术及产品几乎都掌握在西方及其盟友手中,虽然世界很多国家也有工业化的生产,但是这些生产从根源上几乎都属于西方的跨国集团及资本。除了实体产业的生产之外,创造当今最多账面财富的金融产业也是由西方进行控制的,想要在这样的自由贸易环境中有所发展,国家必须有完整的政治及经济主权,否则就只能做西方产业链中的某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