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需警惕“弗洛伊德陷阱”

500

中美关系是经典的大国关系。

在拙著《世界著名智库的军事战略研究》中,作者详细梳理了全世界70多位专家学者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判断,并将其归纳为如下6类:

有的指出中美两国间的不信任和敌意正在增长。有的认为中国对美国乃至国际秩序构成挑战。有的主张中美关系的前景值得期待、无须过分担忧。有的鼓吹美国应采取措施遏制中国崛起。有的提倡美国应对中国采取新的战略。还有的建议中美应向对方展示善意,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从2016年5月《世界著名智库的军事战略研究》出版至2017年本书成稿,仅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期间,虽然中美两国的博弈互动一刻也没有止歇,但专家学者们也并未生产出特别重大的新思想、新观点等。有鉴于此,作者如果再按照写作《世界著名智库的军事战略研究》的方法进行跟踪、梳理、总结,未免有重复性研究之嫌。因此,除了信手拈来一些新材料供读者参考之用,作者将尝试对中美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观点,以求抛砖引玉,一点一滴丰富人类知识的海洋。

关于中美关系,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成果有: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简称IISS。网址http://www.iiss.org/)的《亚太地区安全评估2016亚太安全的主要发展与趋势》战略卷宗中的《第一章 演变中的美国对华观点》认为,尽管坚持认为中国应适应主要由美国价值观与利益所定义的亚太和国际体系,但奥巴马政府仍致力于一个稳定的、发展中的美中关系。第一,有关中国的辩论一直是美国政策制定中的一个持久议题。2015年,有关中国的看法两极分化严重,对中国的意图和能力有着广泛的不同理解。第二,有关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可以分为3大阵营:一派认为中国是直接的威胁;一派认为中国没有取代美国在亚太角色的战略计划;还有一派认为断言中国已进入残局(endgame)为时尚早。第三,中国试图限制美国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与中国的互动,中国对美国的政府、经济目标发起的挑衅性(网络)攻击和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的破坏稳定的行为,都促使美国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例如,华盛顿现在经常重申对美国在太平洋主导地位的要求)。

台湾远景基金会(网址http://www.pf.org.tw/Pages/index.aspx)的美日中三边关系发展及其对亚太局势影响》座谈报告,分析了当前的美、日、中3边关系。一、美中关系棘手议题日增。(一)美政府机构遭黑客攻击[指2015年的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The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简称OPM)资料外泄事件――作者注]及南海紧张形成美中敏感议题。(二)“奥习会”达成的网络及南海协议后续发展仍待观察。(三)美中在危机预防、双边投资及扩大合作虽达成共识惟未受到外界重视。(四)美中须在分歧议题取得进展方能确保稳定的双边关系。(五)美国未接受中国大陆倡议的“新型大国关系”。(六)中国大陆事先警告美国南海自由航行将迫使北京界定领海基线。(七)中国大陆处理南海姿态引发美国及其盟邦不安。二、美日中的安全困境及政策建议。(一)美日中面临安全困境致3边关系呈现零和状态。(二)美日中须善用亚太区域论坛及多边机制化解歧见。(三)美日中须进行正式对话推动亚太经济合作并避免战略对抗。

台湾远景基金会的《美国地区学者专家访问团访会座谈报告》,对中美关系进行了分析。一、中国大陆亟欲扮演国际秩序创建者(rule-maker)角色,不甘仅为现有国际秩序追随者(rule-taker),致美中摩擦加剧。二、美中竞合互动日趋复杂及密切,非单纯竞争或合作的零和博弈。三、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Pivot to Asia)战略实际成效有限。四、中国大陆对外扩权缓解内部治理压力。

台湾健行科技大学企管系教授颜建发的《美中的矛盾会进入新常态吗?》文章认为,中美关系不同于过去的吵吵和和,主要是具体议题或局部性的矛盾,现在则呈现出全面性的对峙。未来随着朝鲜半岛与南中国海情势紧张的加剧,美国在该地区的介入势在加大与加深之中,美国正针对中国东南沿海的政经精华区展开南北夹击的态势。

台湾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网址http://www.faps.org.tw/Pages/Index.aspx)副执行长唐开太的《多面向议题纠缠下的美中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影响美中关系的关键议题主要有贸易(trade)、导弹防御系统(TMD)、台湾问题(Taiwan)、西藏问题(Tibet)、反恐问题(Terrorism)、人权争议(human right)、香港问题(Hongkong)、公海问题(High Seas)等,即“5T3H”。总体而言,美中利益纠缠极深,任何摩擦与冲突均将严重自损利益。

台湾远景基金会摘编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举办“近期美俄中关系发展”会议报告》,分析了美、中、俄关系。一、美中对话管道畅通有助管理冲突及创造合作空间,未来不致发生“新冷战”对峙局面。二、中国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美俄中关系枢纽(pivot),华盛顿应透过外交操作重新掌控枢纽位置。

台湾远景基金会的TPP与美中关系竞合趋势》专题报告,分析了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简称。中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美中关系的影响。一、TPP达成协议的影响及后续程序。(一)TPP达成基本协议将成为亚太最大区域经济整合体。(二)TPP谈判克服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原产地规则及生物制药知识产权保护3项重大歧见。(三)TPP缔约方须取得各国国内立法通过方能生效。(四)美国国会预估2016年方能审议致正式生效须至2017年。(五)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将批准TPP,惟加拿大恐有变数。二、TPP对美国的意涵。(一)TPP有利扩大美国产品出口并有助美国贸易规范扩及亚太。(二)美国将TPP视为亚太“再平衡”重要政策。(三)美国国会对TPP多有疑虑惟民调近半数支持有利最终通过。(四)TPP是奥巴马重要外交政绩,并有助美国强化亚太领导地位。三、TPP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及其反应。(一)中国大陆评估美国欲藉TPP制衡中国大陆崛起恐重创大陆经济。(二)中国大陆欲加入TPP的意图是推动大陆进一步改革。四、TPP对美中竞合态势的影响。(一)中国大陆对TPP态度虽自对抗转为接纳惟美中长期竞逐态势恐难改变。(二)TPP加剧美中竞逐亚太经济主导权。(三)中国大陆拟藉汇率及人民币国际化挑战美国,升高美中经济角力。(四)TPP在会员国民调支持度大多超过5成。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所言,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者认为,当前,欲实现中美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中美两国除了要小心“修昔底德陷阱”,还要警惕“弗洛伊德陷阱”(Freud 's trap。何谓“弗洛伊德陷阱”?“弗洛伊德陷阱”根源于一些国家表现出的“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行为。强迫性重复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一个概念,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920年发表的《超越快乐原则》论文中首次提出。根据维基百科,“强迫性重复是一种个体不断重复某种创伤性事件或其境遇的心理现象。包括重新制造该事件,或者将自己置于一种该事件可能再度发生的环境之中。” 根据百度百科,“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譬如,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信任,他不仅能赢得一般人的信任,还能赢得那些很难相处的人的信任。……相反,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敌意,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敌意,他不仅对那些与他有冲突的人充满敌意,他对那些本来对他很好的人也充满敌意,最后这些人也真的从对他友善转向了敌意。” 在某种程度上,国际关系正如同人际关系。因而,国际社会中也经常会有一些国家罹患强迫性重复,不自觉地掉进“弗洛伊德陷阱”。例如,20世纪初至今的俄罗斯,就是三番两次堕入“弗洛伊德陷阱”而不能自拔的一个典型国家。当前,美国大有步入“弗洛伊德陷阱”的倾向。

二是关于合作,既要着眼“基于利益的合作”(也可以称为因利而合),也要重视“基于威胁的合作”(也可以称为因害而合)。对于前者而言,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对于后者而言,双方合作的基础则是共同的威胁。举例来说,“英美特殊关系”是基于利益的合作的典范,而二战期间形成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则是基于威胁的合作的标本。就中美关系而言,中美经贸合作可以归入基于利益的合作的范畴,而中美两国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等方面的合作则属于基于威胁的合作的范畴。

三是适时考虑“战略重置”(Strategic Reset)的问题。第一,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苏联事实上长期扮演着中美“友谊的小船”的战略稳定之锚的角色。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流,是经典的基于威胁的合作。第二,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先前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此后,中美“友谊的小船”频繁遭受太平洋风浪的洗礼,两国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第三,回顾历史,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得益于拥有苏联这一战略稳定之锚。展望未来,实现中美关系的健康化,有必要将中美关系置于一种全新的战略架构之上。近年来,恐怖主义、暴力极端主义的兴起和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可能是中美两国之间基于威胁的合作的难得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持续健康稳定的中国与美西方关系符合各方利益,但一些美西方专家学者、高官政要对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猜疑、不信任。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未来冲突与网络安全研究部主任、曾效力于英国军情六处长达31年的奈杰尔•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的《忍受中国力量》文章指出,与大多数在国内和国际媒体上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的国事访问不同,中国国家主席2015年10月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引发了无休止的专栏和许多的电视画面,更不用说广泛的社会-媒体评论。问题是,英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在此种变化之下,政治和国家安全上的考虑以及诸如对人权的担忧等相关议题,似乎正让位于经济与贸易占主导地位的路径。这似乎为中国创造了对英国的外交政策施加更大的影响以及在欧洲-大西洋联盟间打入“楔子”的条件。西方的政策制定者们必须明白,永远不存在没有麻烦的对华关系。迟早,他们将不得不在一些真正关注的议题上采取坚定的立场。

中国军力发展与战略动向受到了全球智库的特别关注。

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英文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Japan;日文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网址http://www.nids.mod.go.jp/)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6:扩大的人民解放军的活动范围与其战略》年度报告,针对对地域的安全保障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2015年12月底改编为“火箭军”),分别讨论了其基本战略以及为了实现该战略的具体增强军力的动向。在此基础上,也针对人民解放军对东亚安全保障产生的影响以及上述各军种的联合运用动向进行了分析。报告《前言》指出,近年来人民解放军的活动范围扩大,活动量也呈现增加倾向。其中也发生了偶然性事故和可能导致冲突的危险行动、以及威吓他国的行动,使相关各国感到担忧。在扩大活动范围的同时,人民解放军急速推进装备的现代化。另外,通过运用宇宙空间和网络空间强化军事情报系统等,也在致力于军队的信息化建设。近年的东亚安全保障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急速增加军事实力的人民解放军扩大活动范围,或许可以说其行动的一部分与周边各国发生了摩擦。报告《结语》指出,中国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2015年12月底改编为“火箭军”)根据各自的战略致力于增强必要的能力,关于各项战略的共性特点,或许可以说是在远离中国本土的区域通过C4ISR和精确打击完成有效作战。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国推进可向更远处展开的装备以及可精确攻击远程目标武器的开发和配备。另外,空军和海军按照其战略不断向远方扩大活动范围。第二炮兵的导弹也在扩大可攻击的地理范围,可以说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战力投送能力在稳步提高。人民解放军通过联合运用不断提高远程作战能力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尤其致力于强化海洋的战斗能力。在这样的战略下,人民解放军向海洋扩大活动范围,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存在大幅左右东亚安全保障的可能性。第一,加剧与地域各国之间关系紧张的可能性。在东海和南海,有关领土和主权以及海洋权益,中国与多个该地域国家对立。围绕这个问题,中国近年来的行动表现了对抗性、挑动性的一面,使相关各国感到担忧。今后,在人民解放军的海上战斗力将会增强的背景下,关于中国在东亚海域的对立点,采取对等和平地协商解决,还是以军事力量为背景通过威慑对待,可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中国与地域各国的关系。第二,存在使东亚安全保障秩序混乱的可能性。人民解放军在扩大和增加在海洋的活动中,对按照国际规则在南海活动的美军舰船和飞机反复采取妨碍行动。在西太平洋,加强实战联合训练,并且致力于包括配备新的战略核潜艇在内增强对美核威慑力。形成、维持东亚安全保障秩序的根本是美军强有力的存在以及对其支援的各同盟国家和各友好国家的协作。假设人民解放军今后仍对东亚地域的美军存在继续挑战、并达到目的,则存在完全改变东亚原有的安全保障秩序的可能性。另外,如果美国对于中国的尝试加强维持秩序的行动,美中之间的关系则不得不出现紧张。如同中国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表现的那样,是在东亚也发挥维持、加强原有的安全保障秩序的作用,还是对此挑战,造成地域混乱和紧张局势,在这方面将受到关注。未来的东亚能否实现稳定和繁荣,取决于中国将推行怎样的安全保障政策。地域各国所希望的是,中国停止以武力为背景改变现状的尝试,成为维护原有的安全保障秩序的大国。为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包括美国在内的东亚各国与中国的对话,对于理想的东亚未来前景,地域各国应加深共识。今后,构建和运用两国间、三国间、多国间的各种机制,努力推进与中国的坦率对话将非常重要。

美国兰德公司客座高级研究员龚培德(David C. Gompert)等的《与中国开战:不可思议之议》报告指出,随着军事优势的下降,美国再也无法确保一旦与中国开战,战事将按照其设想发展。而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意味着美国不能依靠加强作战控制,来摧毁中国的防御力量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争将是区域性的常规战,主要作战力量是水面舰艇和潜艇、飞机和各种导弹,同时伴随针对卫星的太空战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战。预计战斗将在东亚打响,战场也将局限在该地区。……中美战争可能以毁灭性的打击拉开序幕,战事将难以控制,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结果不分胜负,还会令双方军事力量蒙受巨大损失。这样的战争持续时间越久,经济、国内政治和国际影响的重要性就越明显。

台湾陆军退役少将曾祥颖的2030年中共战略态势判断》文章认为,虽然有论者认为解放军无论在东海与南海作为与海空战力方面,目前其手段并不足以支持其目的,且航空母舰战力成形,犹待时日。然而,以目前科技发展与解放军的建军历程观察,放眼于未来10年,现在的问题应该都不是问题。……在此情势下,判断中国2030年的大战略应在建立“以发展安全为核心,以和平竞争为攻略;采取平和美国、冷对日本、携手俄国的手段,战略重点在东,传统重点在南”的格局。目的在有利其持续发展,并为“有效解决台湾问题”做好“两手准备”。

两岸关系也是全球智库关注的焦点。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太地区安全评估2016:亚太安全的主要发展与趋势》战略卷宗中的《第八章 两岸关系:仍是一个主要的政治与安全问题》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裂痕,很可能仍是一个主要的区域安全议题,该议题与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以及中美两国在西太的地缘政治和更广泛领域的竞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第一,2008年马英九当选后,两岸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台湾缓慢的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生活水平以及马英九政府的政策被认为缺乏台湾民众的支持,都导致国民党的人气直线下降。第二,北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中国大陆发起攻击时美国将援助台湾。这将有助于遏制中国对台湾的军事进攻。然而,台湾是否具备与中国大陆战斗的意愿仍值得怀疑。第三,随着台湾在经济上日益依赖于中国大陆,两岸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对称。两岸关系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哪个政党掌权,也取决于中美关系和中国大陆的未来。

台湾备役少将胡瑞舟的《陷阱与诱饵:中美会因台湾开战吗?》文章,引述“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概念提出者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的分析,指出中美之间“修昔底德陷阱”的条件和情节,俨然已渐成形且轮廓日益清晰;台湾在台北踩线北京兴兵、北京决定一举定台、美国设计先制攻击(即“先发制人”――作者注)、美国联合台湾抗中、台湾对陆先制攻击、南海领土主权立场等6种情形下,将有可能成为启动中美之间“修昔底德陷阱”的“诱饵”。

台湾台北论坛基金会(网址http://140.119.184.164/index.php)董事长、“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的《陆甘建交与蔡主席的“善意”》文章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海峡双方都过度高估美国在两岸关系中的份量,大陆把中国分裂的责任全部归罪美国并积极排斥美国的任何角色,台湾则因两岸长期对抗而形成过度依赖美国的心理;近年来,大陆力量的崛起、两岸关系的和解、美国自身内政外交的变化,早已限制了美国在两岸能扮演、愿扮演的角色。

台湾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在上海台湾研究所举办的“两岸关系新格局”研讨会上发表的讲演认为,民进党胜选后,两岸关系将面临两岸政治基本立场出现清晰而严重的对立、两岸民意可能直接对抗、错误解读美国可能将采取积极的对华抗衡政策等3大风险,以上3者如果同时发生则两岸关系的恶化不可避免;2016年的台湾选举绝不是一般的或者2000年一样的政党轮替,而是结构性的深层转变;选后两岸可能结束“机会管理期”而进入“危机管理期”。

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网址http://www.sssroc.org/)研究员张竞的《协议和法制配套 稳定两岸关系》文章认为,两岸关系要能够稳定发展,必然是要朝向制度化发展,但是要能够制度化,就不能将其基础建构在不稳定的政治承诺上――所有政治承诺若未将其具体转化成法律规范就有可能随着人亡政息化为泡影,而必须重视两岸在维系互动往来正常运作上所订立的各项法令规范。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包括母法与子法规范从属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法令指导关系两个架构的完整法制体系。

————————————————————广告————————————————————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