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挖了黄河花园口,使日军损失严重?”现在的微博历史博主真是张口就来……

微博认证为“知名教育博主”的博主@论坛说事 在昨天发了一条微博称

“花园口的决堤,使中日战线拉的更长了,日本在“水兵”攻击下败下阵来,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500

全文如下:

【蒋介石挖了黄河花园口, 淹死了多少日军? 到底对抗战有什么意义?】

1938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史上的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给国民带来了更强烈的抗战信心和决心。时任国民政府大总统的蒋介石一改他原来的抗战策略,开始倡导速胜论。

蒋介石将20多万士兵调往徐州战场,试图和日军决一死战。这么大量的士兵的移动很快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方立即向徐州方向调往30多万人,眼看着中央军要被包围,蒋介石又决定放弃徐州,大部队退守中原。

时值日军第14军团2万多人强渡黄河,害怕他们强攻中原地区,蒋介石立即前往郑州,指挥豫东战役。我军6万多人将敌军2万多人包围。

豫东战役中期时候,日军意图从兰封突围,镇守的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可是日军还没开始冲锋,镇守的部队就开始节节败退。

而此时驻扎商丘的蒋介石的另一只嫡系部队,更是临阵脱逃,使我军错过了全军歼灭第14军团的大好时机。敌军乘胜追击,开封失守,下一步就是郑州。

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没有被放在眼里的2万多日军不仅冲出重围,还攻陷两地,如果不立即开始反攻,郑州也将失守。

郑州处于中原地区,四通八达,黄河也流经此地,如果郑州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蒋介石特批多人建议的决堤黄河,以水代兵,坚决守住郑州!

守卫黄河的国军奉命对黄河进行决堤行动,他们首先将决堤地点选在了堤岸较薄的赵口区,可是这个地方的流沙太多,堤岸根本掘不开。

国军只能将决堤地点换到了赵口西面的花园口,经过两天两夜的挖掘,终于将花园口挖开了,此时黄河上游下了一场暴雨,是水量激增,将赵口的堤岸也给冲开了,黄河水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准备攻打武汉的日军只能退守徐州。

花园口决堤,致使日军七千多人淹死,同时,日本启动运输机,轰炸机给被困洪水的士兵投放大量粮食、卫生用品,耗财耗力,日军损失严重!

不仅如此,由于黄河水泛滥形成了阻隔区,暂时阻止了日本向武汉极其以东以南的地区进行攻击,改变了我国抗战的局势,郑州也从一个重点攻击对象变成了没有价值的“废城”。

可以说,花园口的决堤,使中日战线拉的更长了,日本在“水兵”攻击下败下阵来,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网友@江紫辰 驳斥此人称:

真是章口就来啊,首先日军那个是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不是第十四军团。日军没军团这种编制。

第二:淹死7千日军??日军第二军整个作战才死了7452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78页,日文原版),结果你上来就淹死7千,你写科幻小说呢?

连花园口这事儿都能洗,真是活久见了。其实关于此事,早在2017年观网就有文章对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阿蒙:揭密国民党决口花园口真相

当时报纸记录此事称:“目前黄河水灾,恐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之浩劫。

河南省战时损失调査报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吕敬之)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44个县因此灾,3911354人外逃,经济损失10.9176亿元。这次人为灾害,豫、皖、苏3省44个县市,5.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尽受灭顶之灾,125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于滔滔洪水。

看来中国历史研究院对于这些历史博主的打击还是不够狠啊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