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的节日

神灵的节日

摘自冯贤亮:《岁时节令: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广陵书社,2004年版

500

传统时代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导致了许多有关神灵节日的产生,并且日趋固定,成了岁时民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从神灵的节日中,可以窥探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有趣的是,这些节日今天大多还有流传,民间对于神灵的祷祀一直不衰。特别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这种情况往往最显著。在前文中,我们实际上已谈到了这方面的不少内容,这里再作一些介绍。

我们可用明清两代的苏州府为例,说明古人对于神灵节日的尊崇情况。光绪八年,江苏书局刻了一部多达150卷的《苏州府志》,里面有关岁时民俗的内容,多数与神灵的节日有关。下面按照传统月历次序,说明其详细情形。

 

正月朔日:黎明起,爆竹开门,长幼正衣冠拜五祀及先祖。

正月初五:祀财神,或于四日夜半,陈蔬果、牲醴,燃烛焚香,列炉火,画纸为神。

正月初九:“天诞”,烧香人聚于元妙观。

正月十五:其夕,迎紫姑(“厕姑”),以卜蚕桑,以占众事。

正月十八:李烈士诞日。

二月三日:为“文昌诞”,庙设经醮,士人各焚香。上丁,祭文庙。祭先农,行九推礼。名宦、乡贤、孝子、节妇诸祠,皆学官致祭。

二月八日:为“张帝诞”,或为祠山大帝诞日。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剪彩绫为带系于花树。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僧尼为佛会,妇女烧香甚众。六月、九月亦如之。

三月三日:真武诞日。

三月:“清明”节,插桃柳枝于户上,食青苎团。府县至虎丘祭无主孤魂、张士诚等各乡土地神,因与祭厉坛、赛会焉。“中元”、“下元”亦如之。前后数日,士女皆出城扫墓。

  

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天齐帝诞日,各庙人齐赴。

四月八日:为“佛诞”,僧尼为“浴佛会”。丛林传戒多在此日,作糕黑色,名“阿弥”,取“乌米”同音也。

四月十四日:为“神仙诞”,夜半至纯阳庙,相传有人遇仙。

四月十五日:为马鞍山神生日,知舁神像朝于庙。

五月五日:端午节。

五月十三日:为“关圣诞”,会馆多以优戏以敬神。

六月六日:浴猫狗。

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诞”,又为“杨山太尉诞”,烧香者不绝。是日,群游荷花荡,相传为“荷花生日”。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相会之辰,妇女夜陈瓜果,“乞巧”穿针。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僧尼道俗为“盂兰盆会”;又为“三官诞”,七子山香火最盛。

 

七月三十日:即晦日,为“地藏诞”,放水灯,烧地香。

八月:上丁日,祭圣及诸祠,与二月同。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八月十八日左右:福山观潮,为“潮生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

十月初一日:下元节。

十一月:冬至日前一日称“至夕”,祭祀。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食“腊八粥”。

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祀送灶神。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上面罗列的这些以神灵节日为主的活动,使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在官方正统的节日之外民间岁时节俗的丰富多样性。当然,许多地方的神灵节日与上述内容还有些出入,如这里的“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一,而不是通行的十月十五。有的地方还有独特的节日,体现了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也体现中国最大数人的不同信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