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环与其用在课堂,不如用在会场

500

 

 

昨天看到“智能头环”的新闻,我感觉又像在混沌的世界中看到了闪电的光芒。

“裤衩”一声,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打开。

500

大概的意思是:浙江金华一所学校开了一个实验班,使用了“智能头环”设备。注意力集中,头环就亮红灯;注意力一般,头环就亮黄灯;注意力不集中,头环就亮绿灯;还会形成各种注意力评分报告,发送给家长和老师,以及设备公司。

最新的消息说,这个环被喊停了。啧啧,真是令人遗憾。

不得不说,在教育创造性这个领域,浙江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开脑洞的减负措施是他们推行的,在脑洞外上个环的做法也是他们试点的。作为长三角的伙伴,我们真是万分景仰,无语凝噎。

网上有不少人说这是“伪科学”、“骗子技术”,大概就比“量子波动速读”好那么一点点。我就有不同看法:

怎么是好一点点呢?明明是好几点点。比如说,人家是正儿八经有个箍的;再比如说,人家是真的有波动数据的;再再比如说,人家还能闪红绿灯呢!

500

根据用户手册,金箍头环戴上之后,同学们就不再是凡人,注意力不集中的事情,不能再沾染半点。如果不集中,妈妈的手机就会显示“您的孩子正在开小差”——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就有话要说。

我看到这条新闻,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头环居然只把自己定位为教育领域的产品,实在太浪费了。

有多浪费?大概相当于去了家自助餐厅,结果只吃白米饭,把自己吃饱了那么浪费。

这个头环的作用是什么?注意力探测。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注意力预警。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力干预。

这只是课堂的事吗?绝对不是。这是全社会的事。这只是孩子的事吗?绝对不是。这是全人类的事。那么有意思的项目,相关的企业、学校居然只用在课堂里,只用在学生身上,绝对是暴殄天物,绝对是大炮打苍蝇,绝对是大道不走走独木桥。

500

我反问一句:课堂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重灾区?是不是会产生不良后果?

绝对不是。

课堂这个地方,空间是封闭的,发言是有序的,评估是有流程的,开小差本身就是会被干预的;就算走了神,可能回答个问题就能掰过来;就算掰不过来,无非是个体没学扎实,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是极其有限的。

对这个群体使用头环,社会贡献率是很低的。作为企业,价值观导向就有偏差。

如果你的产品确实有效,你就应该换个群体。把头环推广到更需要注意力的环境中去。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方说,我们很多重大的、需要大家建言献策的、认真学习领会的,会议现场:

500

这些人,比教室里的孩子更需要头环。

大家一戴,会议主持人就可以观察,谁在领导发言的时候亮绿灯,然后就把他名字记下来。如果这个人在分组会议的时候还说什么“振奋人心”、“如获至宝”,大家就可以戳穿他。

和教室相比,会场里注意力涣散的可能更大;会议越重要,开小差的后果就越严重。

所以,头环不应该在教室,而应该在会场。

再比方说,我们一些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建设工地、研发机构。

500

大家一戴,工程监理就可以观察,谁在施工的时候亮绿灯,然后就把他名字记下来。随后重点检查他经手的项目,防患未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后果,远比做不出一道题严重得多。

所以,头环不应该在教室,而应该在工地。

再推而广之,成年人的世界里,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因素更多,危害也更大。上班摸鱼的,写稿发呆的,烧菜走神的,出门忘记带钥匙的……和学生上课相比,有些环节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啊。

如果每个大人脑袋上都亮红灯,才能证明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什么面和心不和的潜在叛徒,统统无遁形。

所以,头环不应该给孩子,而应该给大人

觉得这玩意儿有用的企业和学校,咱们言传身教,自己先戴着去上班,再让孩子戴,也更有说服力对不对?

那为什么不让大人戴呢?其实,就和为什么不让大人学“量子波动速读”一样。

第一它不经推敲,第二它变不成生意。

就算不说什么隐私,不说什么安全,不说什么“未经证实的伪科学”,就说教育——事实上,和曾经引发过争议的“监控头学习评测分析”一样,这玩意儿在教学领域,基本没有实践意义。哪怕从生理的角度,我也可以说,在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可以保持45分钟的强注意力。

更何况,注意力不集中,未必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学习效率高,重复的内容没必要再耗费精力了;也可能是课讲得太烂。就像我们在开会时睡觉,未必是参会者不给面子,也可能是会议又低效又冗长。

人和人的天资本来就不一样。总有人很认真却没搞懂,也有人很随意但很明白;总有老师讲得大家不想下课,也有老师说得大家昏昏欲睡;同一个老师,有人崇拜仰慕,有人不屑一顾——教育的挑战和魅力就在这里。绿灯和红灯根本摸不到这种魅力的边。

500

退一万步说,一个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学生,居然要用仪器来判断下面是不是注意听讲——这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羞辱。

昨天看到一则评论,大致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太反对,也许未来会证明我们是阻挠变革的顽固派。

好,我不做顽固派。你看,写到现在,我压根没提什么黑镜,没提什么心理健康。我就提议:如果真有用,它就应该用在更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不是龟缩在教育领域。

那些没有老师监督,没有环境引导,没有评估反馈,一天到晚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地方。

成人世界里,都是它一展身手的舞台。老板可以洞察员工的效率、领导可以发现部下的忠诚、监理可以预判项目的疏漏、爱人可以了解另一半的态度……

比如——“这件衣服好看不好看?”“好看!好看!”

红灯,就是真心实意;绿灯,就是虚与委蛇

相信我,这比用在课堂上,有意思得多。

一个背景声

别让孩子先行先试,请先让我看到会场里灯光闪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