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最稳定、繁荣的智利为何大乱?

智利好像是最不可能发生骚乱的南美国家。

作为南美洲长期以来稳定与繁荣的典范,这个国家的人均GDP、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自由度等排名都高居南美之首。

过去20年的稳步发展,使这个拥有1800万人口的拉美国家成为该地区拥有中产阶级人数最多和贫困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此前,海地、厄瓜多尔、秘鲁、阿根廷和洪都拉斯等国都发生了反对紧缩和腐败的抗议活动。在很多人看来,智利本应与众不同。

因此,当智利成为最新陷入动荡的拉美国家,很多人都会问,智利发生了什么?

500

抗议者四处纵火,整个圣地亚哥仿佛在燃烧

不是30比索,而是30

抗议活动始于上周,当时很多学生对地铁票价上涨不满,跳过圣地亚哥的地铁闸门逃票。到周五(10月18日),骚乱演变成一场规模更大的反对不平等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抗议运动。抗议活动以学生为主,但各年龄段的智利人,包括工人、专业人士和反对派政治人物都加入了抗议行列。

“不是30比索,而是30年,”这是常见的抗议口号,指的是过去30年地铁票价的上涨和不平等的加剧。

在圣地亚哥和其他城市连续三天的暴力示威活动之后,示威者点燃了公交站、地铁站、银行、超市和其他建筑物。整个首都仿佛都在燃烧。

500

500

上周末,1万多名军人加入了警方在圣地亚哥的行动,这是自1990年皮诺-切特将军的军事独-裁统治结束以来,首次在首都部署军队。

智利总统皮涅拉不得已取消了地铁票上调,称他“谦卑地听到了同胞们的声音”。但10月20日,他发表电视讲话,将紧急状态扩大到圣地亚哥以外的其他地区。他说,“我们正在与一个强大的敌人作战,这个敌人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暴力。”

500

 500

500

10月21日,抗议者举行了总罢工。紧急状态还在继续,当局宣布了更多宵禁。目前至少有11人死亡,200人受伤,1500多人被拘留。

智利人为什么抗议?

统计数据显示,智利一半的工人月薪550美元或更少,这使得公共交通成为许多在首都生活和工作的人的一项重要支出。

到上周末,这场运动迅速发展成大规模示威游行,人们抗议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和带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式。

500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智利的不平等问题最为严重

经过过去20年的稳步增长,智利成为该地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和贫困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高度不平等的状况基本保持不变。

抗议者抱怨昂贵的私立教育和医疗保健、不断上涨的公共服务成本和不断缩水的养老金。今年6月份,电价上涨了10%。

500

500

在纽约大学任教的智利政治学家帕特里西奥·纳维亚说,许多智利中产阶级感到被皮涅拉政府“抛弃”。这位亿万富翁总统推动了降低富人税收的改革,以吸引投资和促进增长。“这给人的印象是,本届政府对富人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低收入人群的关注。”

最近发生的涉及有权势商人和智利联邦警察部队的腐败案件也引起了人们的愤怒。今年8月,皮涅拉因逃避对他多年拥有的一处房地产征收的房产税而被处以罚款,许多智利人对此表示愤慨。

罗格斯大学法学教授豪尔赫•孔戴说:“十多年来,研究警告说,人们对智利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失望。但我们一直被告知这是不可预见的。”

“智利的宪法是在独裁统治下制定的,尽管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基本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仍然没有改变,对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智利人的诉求没有进行回应。”

500

500

美国海军学院拉丁美洲问题专家约翰·波尔加·赫西莫维奇说,皮涅拉“在察觉和应对最初的抗议活动方面出奇地无能”。

波尔加·赫西莫维奇说,近几个月来,智利的动乱和类似危机使该地区陷入动荡,应该引起政治精英的注意。他说:“这可能给这些政府和政党中的一些人敲响了警钟,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代表性和治理水平。”

为什么是拉丁美洲?

分析人士表示,拉丁美洲动荡的的背后是人们的期望未得到满足。过去10年里,随着1990年代和21世纪大宗商品繁荣时期增长的结束,人们不仅对政治领导人,而且对整个经济和民主体系都产生了失望。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拉丁美洲的年GDP增长率从1990年的0.3%上升到2010年的近6%。但自那以后,它的萎缩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在2018年达到了1.4%。

与此同时,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也降到了谷底。民调机构Latinobarómetro发现,该地区不到25%的人口“对本国的民主感到满意”。

500

500

美洲理事会副主席布赖恩·温特说:“过去十年,该地区各国的经济都在放缓,人们的生活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他们正在猛烈抨击政府和整个体系。”

随着智利、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等国民众对中右翼领导人的不满情绪上升,他预测左派的支持率将上升。没有人真的能给人民想要的,所以他们会从政治光谱的另一侧选举一个人。

他说:“要么是人们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要么是没有人进行改革,从而真正让拉丁美洲重新走上增长的道路。我相信是后者。”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