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1)篇外篇续:志愿军吃什么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丘讲古

关注微信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解决了主食的问题,也就是粮食和食用油这最主要的两项,那么,副食品呢?

500

我们的军队有个非常响亮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朝鲜,志愿军也是这么做的。入朝早期,部队处于运动战阶段,基本是能抓到什么吃什么,从前方到后方都没什么好办法,四次战役结束后,首批入朝部队中的38,39,40,42等军开始撤到朝鲜后方,一边恢复,一边准备抗击美军可能的两栖登陆作战,于是,闲不下来的志愿军战士们开始大生产运动,一个是种菜,一个是养猪。

500

哪个部队先开始种菜的,这个非常难考察,但是公开报道的,还是“黑土地上的头号王牌师”,39军116师。

这个师的番号和战绩,基本我写过的每次战役都会提到,大家一定很熟悉了。撤到朝鲜后方后,39军116师的一大堆炊事班们开始想办法改善部队的供给条件。

开始的办法是挖野菜,但是后来发现,由于战乱频繁,驻地附近有大片大片的荒地,何不利用起来种菜养猪呢?

中国人,本来就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农民,身经百战的老兵放下步枪拿起锄头,一样表现出色。短短一个多月,39军116师“承包”的菜地里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志愿军战士们搜集肥料,把萝卜种的又大又肥,不仅够吃,还把吃不完的萝卜、白菜使用盐、谷糠腌制起来,做成咸菜准备冬季食用。

500

1951年下半年,志愿军后勤部推广了第三十九军采集野菜、种植蔬菜的经验,印发了野菜标本图谱,发动部队广泛开展挖野菜、种蔬菜活动。1952年初,总后勤部召集营养专家研究了志愿军的供应标准,提出在朝鲜种植蔬菜的建议。

2月,志愿军后勤部向部队发出种菜指示,要求各部队每年自行解决2个月至3个月的供应量(每人每天0.5公斤),号召广泛开展种菜、养猪和加工副食品活动。种菜所需土地,志愿军后勤部统一向朝鲜政府交涉,由部队和当地政府具体协商。各单位根据任务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种菜。一线部队种菜有困难,则组织人员到后方种植,或由二线部队给予支援;二线机关和部队除普遍开荒种植外,还以连或营为单位,组织专业小组耕种面积较大的土地。部队换防时,菜地采取双方调换的办法或由接方付给交方一定的价款。

很快,各部队掀起了利用战斗间隙进行生产的高潮。如1952年在一线担任作战任务的第三十九军共种菜850亩,收获蔬菜600吨,另有野菜300吨;在二线休整的第六十军共收获蔬菜约3800吨。

500

据不完全统计,志愿军1952年共种蔬菜276300亩,收获蔬菜近2289万公斤,平均每人20多公斤,采集野菜约134万公斤,许多伙食单位还开设了豆腐坊,做豆腐、生豆芽,部队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于最重要最危险的一线战斗部队,志愿军逐渐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后勤运输补给方案,从1952年秋天开始,伴随志愿军征战两年的炒面逐渐被压缩饼干所代替,到1953年2月底,全军共储备粮食24.8万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各军的给养储备量均可消耗2个月以上。

一线部队坑道阵地给养储备充足,均达到2个月至3个月量,作战干粮储备一般也达10天以上。雄厚的给养储备,充分满足了作战保障的需要。灵活组织热食保障,前沿部队早餐基本上能吃上油条,喝上豆浆运动战阶段,部队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大,需要供应热食,以恢复部队体力。为防敌机轰炸和炮击,前沿部队的热食保障只能在艰难境况下相机进行。

主要采取三种办法:

一是在阵地后方以连为单位选择隐蔽地域做饭,视战斗情况前送。

二是利用拂晓、黄昏、夜幕的掩护,做饭送上前沿,中午则以干粮充饥,或抓紧利用战斗间隙做饭前送。

三是在战况变化有可能起炊时,抓紧机会做饭。在做饭时,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防止暴露目标。如“化整为零”,以班排或小组分散起火,或由个人用罐头盒、饭盒做饭,尽量缩小目标,利用干柴烧饭或挖散烟灶以减少炊烟,等等。

500

  阵地战阶段,战场环境好转,部队进行热食保障的机会比较多。防御战初期,坑道体系尚未形成,仍沿用运动战阶段热食保障的方法:选择尽量靠近前沿的敌炮死角和利于防空、便于送饭的隐蔽地点建立伙房,以连为单位起火,送饭小组利用敌炮击间隙,选择隐蔽路线组织前送。采用这种炊事方式,缩短了送饭距离,减少了伤亡,而且能较及时地保障热食供应。部队进入坑道后,根据坑道的大小,以班排为单位,在坑道口设立伙房,把炊事员分到班排,实行分散做饭或集体做菜分班做饭的办法。

在坑道口分散做饭,志后注意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是及时补充班排炊具。除原配发的连用炊具外,补充前沿部队每个军小铁锅300口,其他小型炊具利用包装皮自制。

二是用木炭做饭,减少炊烟。木炭由二线部队烧制供给。另配发部分化学燃料在战斗激烈时使用。

三是以连或营为单位组织人员到后方种菜、养猪、生豆芽、做豆腐,或由二线部队支援实物,供坑道部队调剂伙食。这种热食保障办法,既解决了饭菜保温和开饭及时的问题,又避免了送饭造成的伤亡,较好地解决了坑道部队热食保障的困难。

在此期间,有些部队还采购了部分啤酒、汽水和水果、萝卜等副食品存放在坑道内,调剂了品种花样。到1953年,给养供应更为好转,部队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953年春节,前线广大指战员自入朝以来第一次吃上了肉馅饺子。此后,前沿部队早餐基本上能吃上油条,喝上豆浆,每餐能保证两菜一汤,士气越来越高,作战越来越勇敢。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