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火了,作者简·奥斯汀没火

拒绝被谋划的简·奥斯汀,不只是一个嫁给文字的女人

500

(《傲慢与偏见》剧照)

1803年,英格兰埃文郡东部城市巴斯的一位出版商,仅仅花了10英镑就买到一部书稿的版权。

但是他随后又觉得意思不大,就把它放起来了。白白丢掉10英镑当然心痛,但总比丢更多要好。

如此十多年过去了,出版商已确定这笔投资打了水漂,却不料,有一天,有人突然找上门来,说要买走这部书稿。

出版商碰到这样的好事,当然高兴,于是他立刻就痛痛快快地原价出让了,连版权都没啰嗦一下。

结果,他就在钱货两讫的时候得到一个秘密——

来人告诉他:哥你知道不?这书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写的。

……

 

1

 

500

(公众号:九鸦人物)

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那是简·奥斯汀最成功,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简·奥斯汀的第四部作品《爱玛》,既然出版于1815年。

为她写传的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利,既然说,他姑姑是因为出了四部作品之后信心大增,才派出一个兄弟去进行的谈判。

那么这当然就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这就是说,其时,奥斯汀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她的作品已经非常有名。

而至于她那些作品的魅力到底会有多大,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当时的摄政王乔治(后来的乔治四世),爱奥斯汀的小说简直成魔,他在他每一个住所里,都要放上一套奥斯汀的作品。

18世纪的英国,一切风尚由上流社会引领,这个成果可想而知。

实际上奥斯汀的作品,最初的确是上流社会和文化阶层捧起来的,只不过那是畅销书的形式而已。人们对其文学价值的认识,更多来自于奥斯汀身后。

奥斯汀就连那本《傲慢与偏见》,当初也曾遭到出版商拒绝,那版权仍旧不值几个钱。

后来的奥斯汀,可是由此著名,号称“莎士比亚第二”的!

500

因此九鸦总不免会很“阴谋论”地认为,英国人非要将她的头像印在十英镑的钞票上,并非那么简单。

2

 

500

那么作品已经很火的奥斯汀,为什么自己不火呢?

为什么出版商买了她的书稿,居然会不知道她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奥斯汀生前,从没有在作品上署真实姓名。

第二,她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她的写作从来与名利无关。

她的第一部作品《理智与情感》,当时获得的总收益不过区区150英镑而已,但她却觉得那已经是一笔巨大的报酬:

写作是不需要花销的呀!

而奥斯汀之所以被称为“嫁给文字的女人”,这又有两个原因。

第一,奥斯汀的初恋对象是穷律师汤姆·勒弗罗伊,此人后来成了爱尔兰首席大法官,传记电影《成为简·奥斯汀》里极力渲染的那段凄美爱情,正根基于此。

但是上流社会的观念,和家庭的反对,到底拆散了这对恋人,于是简·奥斯汀就从此将情感倾注于文字,再也没有嫁人。

第二,奥斯汀从小就醉心文学,她也是为另一种爱情写作。

简·奥斯汀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宽松温暖的,读书、写作,与跟家人相处的快乐,在她那里,足以抵消、超越一切。

 

3

 

500

那么简·奥斯汀对文字会爱到什么程度呢?

奥斯汀一生圈子很小,几乎跟文学界、作家们没有任何往来。

她的文学才能完全来自长期的读书、思考、磨炼,及个人领悟、天才。

她是一位罕见的,自由的,自然的,灵性的,尤其个人的作家。

奥斯汀作为一位家庭妇女,一生都在与文字打交道,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她的作品通常是这样完成的:

在跟家人一起生活的时候,一有灵感马上消失。

她并没有专门的书房、书桌,写作都是在客厅里进行的,而且还偷偷摸摸。

一旦有佣人、客人、家人之外的人进来,她立刻就会压上一张吸墨纸,或者迅速藏起来。

奥斯汀家的那道回转门一打开就会吱吱呀呀地响,本来是早该修的,但是她却非常喜欢。因为那是“防空警报”啊,一有来人,她立马就会知道。

写作从“奇妙好玩”开始,也至死都是“奇妙好玩”,无论如何都是“奇妙好玩”,这种奇妙而持久的情感外人绝难领会,此所以——

奥斯汀这个“嫁给文字的女人”,就经常弄得一些晚辈惊奇:那些作品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她从来不说不跟我们玩。

 

4

 

500

奥斯汀文字的奇妙,正来自于这种倾城之恋。

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快乐,总会让人忘我,让人不在乎很多东西。

所以简·奥斯汀,就取得了一般作家绝对无法获得的巨大成就——

“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口味上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与简·奥斯汀经久不衰。”(埃德蒙·威尔逊)

也所以,她就长时间不为人知,甚至去世后,也长时间不为人知。

人们要知道《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谁,本来并不难,尤其是出版商不难,但是奇怪的是,出版商似乎并不在乎作者是谁。

简·奥斯汀晚年才有点愿意亮出自己的名头,但仍旧不肯在作品上署上真名,乔治四世能知道她,完全是一个巧合。

1815年秋,奥斯汀的哥哥发高烧,奥斯汀去他家陪护,负责治病的恰好是摄政王的一个医生,于是这就有了一段佳话。

摄政王立刻派人请她去卡尔顿宫参观了他的图书馆和其他建筑,并且传话,奥斯汀以后有任何小说要出版,都可以献给摄政王。

这当然是极大的荣耀,足以给任何作家带来好处,所以奥斯汀在出版《爱玛》时,就在封面上写了谨献给摄政王几个字。

只是她仍旧没有署上真名,那大概只是一种尊重、回报。

奥斯汀的这种做法,最终带来一个极大的滑稽。

她去世后,很多人会来她的家乡寻找她的坟墓凭吊,可是就连为她主持过葬礼的温彻斯特大教堂的司事也会感到诧异。

谁能告诉我,这位女士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知道她葬在何处?

人们对这位享誉世界的女作家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5

 

500

但是请千万别以为醉心文字的奥斯汀会失去生活,这就像不能以为奥斯汀的文学成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一样。

简·奥斯汀的文学鉴赏力、判断力、观察力、表现力,是异常卓越的,她的书信和言谈,到处都是闪光。

她也在她那个“小小世界”里,一面用轻松风趣睿智的文字愉悦读者,一面用自然风趣睿智的言谈和关爱,愉悦、温暖她的朋友和家人。

她还是一位时尚专家,一位文学上的引领者,她的晚辈们每每提起她,都充满感激,充满思念,满口赞美。

她总之既是一位文字女神,也是一位生活女神,她是把文字和家人都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既愉悦别人,也愉悦自己。

真正伟大的作家,从来与现实功利无关,她的声名必基于她的作品和成就,既为历史所赋予,也为历史所保留。

简·奥斯汀本身就是一个永远的历史坐标。

 

6

 

500

简·奥斯汀是18世纪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她因病去世于1817年7月18日上午,年仅42岁。

她在亲人的询问下,留下的临终遗言是:“但求一死。”她就连死,都那么平和、安详。

奥斯汀对自己作品的分量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清楚而淡然而随缘,这就尤其可贵。

简·奥斯汀终其一生,都在反对金钱婚姻,无爱婚姻,她所崇尚的,是男女平等,女性独立,她所追求的,是那种激情、诗意、高尚、自我、自然的生活。

她在她爱情、金钱,自我、现实的较量主题中,为女性留下的建议是:

女人,要嫁给自己所爱的人。

但是要接受教育,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

尤其是,不要耽于恋爱,不要把婚姻作为上升的唯一途径,要活得理性,爱得理性。

我们要对被谋划的爱情,被谋划的生活统统说NO。

——生活在18世纪的简·奥斯汀,超越了她那个时代,她的女权思想在今天也不过时。

没有婚姻的简·奥斯汀,依然有爱情,依然有美好的生活,她不只是把自己嫁给了文字。

她最奇特的是,理想而理性,超前而自为,并不激进。

她把她的才华淹没于平静、平凡、祥和的生活中,以至于生活中,她只是一个幸福简单的小女人而已。

就仿佛每个人身边都可能存在的某个最容易满足的人一样,每每忆起,就看到她的音容笑貌,被她感染,却总也记不起她有什么事迹。

 

文/九鸦

图/网络

更多文章,见公众号:九鸦人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