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攻锦州之前的林彪

刚刚拜读督工大作《董存瑞的声音传到每个人的家乡》,分析了董存瑞所在东野11纵攻打隆化县等地作战之意义。

在1948年5月26日,也就是70年前今天。东野11纵攻打原热河省隆化县。此举是,

为了给林彪南下攻锦创造条件,华北和东北南线(冀热辽)部队决定出手清除锦州西线和南线的威胁。

所以,这一系列战斗,都可以算是辽沈战役前哨战。

最近刚刚回顾了《大决战辽沈战役》,我对其中林彪形象印象颇深。其中最为深刻的,要属林彪是先南下攻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的战略选择之间的摇摆。

这种摇摆不定,既是林彪本身性格使然,也反映出辽沈战役战争态势发展之艰难。

电影《投名状》中有句台词很好地表达出了林彪的这种谨慎和疑虑,那就是“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500

关于辽沈战役进程,早在1948年初,毛泽东即已经提出要先攻打锦州,将东北卫立煌集团封锁在关外,关门打狗,不让他们有撤出机会,不给未来中原决战增加不必要麻烦。

这一点,后来罗荣桓在劝说林彪时候着重提到

500

那么,林彪为什么一直对攻打锦州心存疑虑呢?

在这场军列上的3人对话中,林彪说他对之前四平之战依然有心理阴影。

500

500

500

太冒险了。

林彪自红军时期,掌握的一直是我军绝对主力。

东北野战军前身,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山东渡海去东北的原八路军,而这些八路军,都是原115师部队,是林彪老部下。

解放战争还没开始,国共双方抢占东北,八路军从山东半岛及华北发动10万部队去东北,是当时八路军主要有生力量,林彪也是因此被派往东北主持大局。

由于掌握的是绝对主力,林彪打仗非常非常谨慎,因为别人输得起,他输不起。

在辽沈战役战略方向选择上,林彪最初是打长春,直到攻击不利,他才于9月12日下定决心,南下攻击锦州。

500

但是国民党军由海路增兵3个军,在葫芦岛登陆,向东增援锦州;同时廖耀湘兵团也从沈阳出来向西增援。

在行进军列上,得到刘亚楼汇报后,林彪再次犹豫起来。

然后刘亚楼退出房间,林彪一个人站在那里,火车外灯光不停变换。

战场的形势,就如同这列火车,一旦运转起来,除非分出胜负,很难停下来。

而窗外灯光变幻预示着林彪内心的波澜。这个镜头实在是太有深意了。

500

林彪担心一旦攻打锦州长期不克,顿兵城下,有被敌人东西夹击之虞。因此临时发电报给军委,要求转回头继续打长春。

这封电报在凌晨送达西柏坡。周恩来去找毛泽东商议。惯于晚上工作,白天休息的毛泽东此时刚刚吃了药正在睡觉,被吵醒后起床气很大。

500

500

可见是否攻击锦州,实在是辽沈战役历史上最关键一步。

而那边,彰武车站,林彪一个人走出车厢,在站台踱步。

500

这个孤独的背影,是辽沈战役决策过程中林彪内心摇摆和斗争的最具代表性的写照。

我一直觉得,这个林彪独自在站台停留,踱步思索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了解放战争最后结局,但当时身处其中的林彪,虽有打胜仗的信心,却也不敢说战争局势全然掌握在他手中。他也会犹疑,他也会害怕,这个孤独的背影,代表着军队指挥官的害怕。

最终,林彪还是下定了决心。

但是这部电影,用这短短几分钟,几个镜头的转进,完美诠释了历史上攻锦州之前林彪的心境。

实在是太经典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6

  • 专注教育木暖月 花落无心惊飞鸟 作者
    我听过一句分析解放军两大战神的话,说林彪一直是拿着主力,所以打仗唯有谨慎;而粟裕成长呢,则一直在险境,一直是逆境,所以磨练出了打神仙仗的本领。
    确有一定道理。
  •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我听过一句分析解放军两大战神的话,说林彪一直是拿着主力,所以打仗唯有谨慎;而粟裕成长呢,则一直在险境,一直是逆境,所以磨练出了打神仙仗的本领。
    确有一定道理。
    是这样的 林彪一直是御林军性质 红四团 红一军团 既是主力又保卫中央 来不得一点风险 而粟裕是南方游击队 新四军出身 一直处于被包围中 必须要出奇兵才能大胜 不同的作战环境养成了不同的作战风格
  • 专注教育木暖月 花落无心惊飞鸟 作者
    ultracold
    林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谨小慎微”的,年轻的时候可是创造过“一个连打败一个师”的战例!
    为啥林彪前后差距这么大呢?我猜测应该是抗战时期,林彪挨了一枪,虽然没丧命,却把(战)魂给夺走了。
    辽沈战役,林彪拥有优势优质兵力,一纵摆在一边晒太阳,还嘀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座客人”。而反观中原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加起来兵力都不够,却在粟裕与刘伯承的运筹帷幄之中,变成了“吃一个加一个看一个”的闲庭信步。
    更别提几个月前,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序列里可能是素质最差的部队【为啥说是最差,因为过了两三年后,这支部队入朝作战,酿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损失】奔袭几百里,围歼了阎锡山10几万由千把日本人加强的军队。
    彭林刘徐粟,并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五虎上将,不过呢,林要比其他4位低半截。
    挨了一枪把战魂夺走了,你这个话,恕我说一句,主观臆测,虾扯蛋  
  • 名誉懂事 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
    林总的犹疑是正常的。在一个伟大统帅的领导下保持独立思维是非常困难和难能可贵的。可以参考希特勒的元帅和将军们。
  • 虽然后来决定打锦州,因为胜利了,所以决策似乎是正确的。但是这个过程是因为,廖耀湘集团10万大军,犹疑不定,在,增援锦州的路上,耽误了四五天才造成了这个结果。如果当时廖耀湘意志坚定,向西增援锦州,那么林彪担心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历史以结果评价一切,常使许多英雄泪沾襟啊。林彪担心的是大概率事件,而一个偶然事件决定了一切。
  • 乡下耗子 用自己的眼镜看.....
    dd h
    虽然后来决定打锦州,因为胜利了,所以决策似乎是正确的。但是这个过程是因为,廖耀湘集团10万大军,犹疑不定,在,增援锦州的路上,耽误了四五天才造成了这个结果。如果当时廖耀湘意志坚定,向西增援锦州,那么林彪担心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历史以结果评价一切,常使许多英雄泪沾襟啊。林彪担心的是大概率事件,而一个偶然事件决定了一切。
    后来人往往情绪化的分析历史事件,情绪化的假设历史人物。
    现在的军事爱好者知道辽沈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就廖耀湘而言,就算“穿越成”廖耀湘,能赢吗?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4
最热 最早 最新

  • ultracold to be AND not to be
    全部楼层
    宇王星云
    国民党的几个将领如果决战意识再强一点,拼命把锦州拿下去而不是犹豫不决,辽沈战役的结果都可能颠覆,那我党我军面临的后果可不是说一场战役的输赢,而是战略局势的转变。四野遭受重大损失后退回哈尔滨,并且需要长期休整,甚至面临国军的反攻,长春的国民党守军就活了,国军可能扩大占领区域,甚至威胁我军根本。平津战役进入僵持阶段,甚至东北的国军可能入关支援傅作义……淮海战役打不起来……国共战略决战被推迟……
    林彪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全,谨慎不可谓没道理,只是在毛主席这种千古战略家面前显得稚嫩了而已。
    呵呵。果军将领的决战意识不可谓不强,在塔山都是人海战术人肉突击,但有啥用呢?在塔山一个四纵就挡住了,搞得一纵只好在外高桥无聊的晒太阳。
    辽沈战役,土工占兵力优势,火力优势,士气优势,后勤优势,政治优势,战略优势。。。。。。。。全方位优势,就没有劣势的地方。只有林彪这个衰人才让东野看起来战战兢兢,换另外不论是粟裕刘伯承彭德怀徐向前来,都是风卷残云。果军早就该撤离东北了,只是蒋光头不舍,一直尬在东北而已。果军全军覆没是必然的,只是早晚而已!
  • 宇王星云 格物致知
    ultracold
    林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谨小慎微”的,年轻的时候可是创造过“一个连打败一个师”的战例!
    为啥林彪前后差距这么大呢?我猜测应该是抗战时期,林彪挨了一枪,虽然没丧命,却把(战)魂给夺走了。
    辽沈战役,林彪拥有优势优质兵力,一纵摆在一边晒太阳,还嘀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座客人”。而反观中原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加起来兵力都不够,却在粟裕与刘伯承的运筹帷幄之中,变成了“吃一个加一个看一个”的闲庭信步。
    更别提几个月前,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序列里可能是素质最差的部队【为啥说是最差,因为过了两三年后,这支部队入朝作战,酿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损失】奔袭几百里,围歼了阎锡山10几万由千把日本人加强的军队。
    彭林刘徐粟,并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五虎上将,不过呢,林要比其他4位低半截。
    国民党的几个将领如果决战意识再强一点,拼命把锦州拿下去而不是犹豫不决,辽沈战役的结果都可能颠覆,那我党我军面临的后果可不是说一场战役的输赢,而是战略局势的转变。四野遭受重大损失后退回哈尔滨,并且需要长期休整,甚至面临国军的反攻,长春的国民党守军就活了,国军可能扩大占领区域,甚至威胁我军根本。平津战役进入僵持阶段,甚至东北的国军可能入关支援傅作义……淮海战役打不起来……国共战略决战被推迟……
    林彪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全,谨慎不可谓没道理,只是在毛主席这种千古战略家面前显得稚嫩了而已。
  • 子勤祺然
    彭林刘徐粟,家祖认为在战略层面,林还不如陈赓 。
    那为啥让他当接班人?
  • ultracold
    林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谨小慎微”的,年轻的时候可是创造过“一个连打败一个师”的战例!
    为啥林彪前后差距这么大呢?我猜测应该是抗战时期,林彪挨了一枪,虽然没丧命,却把(战)魂给夺走了。
    辽沈战役,林彪拥有优势优质兵力,一纵摆在一边晒太阳,还嘀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座客人”。而反观中原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加起来兵力都不够,却在粟裕与刘伯承的运筹帷幄之中,变成了“吃一个加一个看一个”的闲庭信步。
    更别提几个月前,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序列里可能是素质最差的部队【为啥说是最差,因为过了两三年后,这支部队入朝作战,酿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损失】奔袭几百里,围歼了阎锡山10几万由千把日本人加强的军队。
    彭林刘徐粟,并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五虎上将,不过呢,林要比其他4位低半截。
    你要看对手,国军五大主力,有两个再东北。你知道粟裕打一个74军都难如上青天,林彪在廖耀湘兵团那边就要对抗两个。打仗哪儿有你这么算的,。林彪是我军第一战将。这个已经是历史了
  •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我听过一句分析解放军两大战神的话,说林彪一直是拿着主力,所以打仗唯有谨慎;而粟裕成长呢,则一直在险境,一直是逆境,所以磨练出了打神仙仗的本领。
    确有一定道理。
    这话就是林彪自己说的
  • david 明天会更好!
    全部楼层
    小子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一脉相承的抗美援朝
    这句话,我记一辈子!
  •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我听过一句分析解放军两大战神的话,说林彪一直是拿着主力,所以打仗唯有谨慎;而粟裕成长呢,则一直在险境,一直是逆境,所以磨练出了打神仙仗的本领。
    确有一定道理。
    还有人说,彭德怀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林彪是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都很有意思。
  • 全部楼层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主席在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前有一段话,你可以参考一下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字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心慌地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哪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请配合湖南湘潭口音食用
    所谓战略决赞,敢单港就四斗刮家滴命运,斗军队滴命运,各杂斗字很不好听,可又早不到一个更恰当滴字代替它,就是各样一回四,啪滴一哈压嘎上切哒。正是因为各样范,四情临到哒闷口,又经不住心扑扑滴跳,哪里有各杂道理,心慌滴什么喽?我闷不怕言烧,我闷不怕白叶化,我闷不怕趟哒哪里,我闷滴手不能发抖啊!
  • 虎背箭蛙 讽蠢 羞.墨林喋喋噪不休.吾成错,琴抚对蛮牛
    当年赵括讲兵法,他爹赵奢都不行,但他爹认定他儿子不是个好将军,赵王问他为什么,答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所以呀,真正的好将军都知道打仗不是儿戏,是多少人的性命所托呀。
  • 全部楼层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主席在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前有一段话,你可以参考一下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字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心慌地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哪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请配合湖南湘潭口音食用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一脉相承的抗美援朝
  • 专注教育木暖月 花落无心惊飞鸟 作者
    全部楼层
    小子
    所以说为啥主席笃定能打赢呢?
    主席在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前有一段话,你可以参考一下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字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心慌地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哪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请配合湖南湘潭口音食用
  • 全部楼层
    philly
    黑山和塔山,四纵和十纵有一个顶不住,就是四七年千里大抗(溃)退的结局,而且可能更糟,因为退路上也有敌军
    所以说为啥主席笃定能打赢呢?
  • 小子
    先血战四平而不得,再围长春而不得,打锦州遇两面夹击。一旦僵持就被包饺子了,难下决心
    黑山和塔山,四纵和十纵有一个顶不住,就是四七年千里大抗(溃)退的结局,而且可能更糟,因为退路上也有敌军
  • ultracold
    林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谨小慎微”的,年轻的时候可是创造过“一个连打败一个师”的战例!
    为啥林彪前后差距这么大呢?我猜测应该是抗战时期,林彪挨了一枪,虽然没丧命,却把(战)魂给夺走了。
    辽沈战役,林彪拥有优势优质兵力,一纵摆在一边晒太阳,还嘀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座客人”。而反观中原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加起来兵力都不够,却在粟裕与刘伯承的运筹帷幄之中,变成了“吃一个加一个看一个”的闲庭信步。
    更别提几个月前,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序列里可能是素质最差的部队【为啥说是最差,因为过了两三年后,这支部队入朝作战,酿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损失】奔袭几百里,围歼了阎锡山10几万由千把日本人加强的军队。
    彭林刘徐粟,并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五虎上将,不过呢,林要比其他4位低半截。
    一纵是顶在四纵后面当预备队的,一旦四纵顶不住就要投入作战,何况塔山形式一度确实特别危险。可不是什么晒太阳。山西解放军再不济也是太行太岳成长起来的老八路,晋军什么水平就不用多说了,但东北国军大多都是精锐,那不是晋军能比的,全山西能找到几个去过缅甸的?
  • 叔叔比雪还纯洁 叔叔比雪还纯洁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林彪这是正,粟裕那是奇。互为倚重,都不简单。
  • 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林总的辽沈是最先开始的,第一个准备开打的时候,压力是最大的。
    等辽沈打完、平津初定,淮海才开始。
    可以说,就算淮海打败,大局上解放军仍然是优势,只是国军可以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而已
    等四野摧枯拉朽南下,老蒋仍然只有躲到台湾一条路。
    所以粟总可以奔放,林总不能奔放。
  • 大决战系列最好的一部就是这个
  • 全部楼层
    专注教育木暖月 作者
    挨了一枪把战魂夺走了,你这个话,恕我说一句,主观臆测,虾扯蛋  
    哈哈
  • 专注教育木暖月 花落无心惊飞鸟 作者
    ultracold
    林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谨小慎微”的,年轻的时候可是创造过“一个连打败一个师”的战例!
    为啥林彪前后差距这么大呢?我猜测应该是抗战时期,林彪挨了一枪,虽然没丧命,却把(战)魂给夺走了。
    辽沈战役,林彪拥有优势优质兵力,一纵摆在一边晒太阳,还嘀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座客人”。而反观中原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加起来兵力都不够,却在粟裕与刘伯承的运筹帷幄之中,变成了“吃一个加一个看一个”的闲庭信步。
    更别提几个月前,徐向前指挥6万解放军序列里可能是素质最差的部队【为啥说是最差,因为过了两三年后,这支部队入朝作战,酿成了志愿军最大的损失】奔袭几百里,围歼了阎锡山10几万由千把日本人加强的军队。
    彭林刘徐粟,并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五虎上将,不过呢,林要比其他4位低半截。
    挨了一枪把战魂夺走了,你这个话,恕我说一句,主观臆测,虾扯蛋  
  • 名誉懂事 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
    林总的犹疑是正常的。在一个伟大统帅的领导下保持独立思维是非常困难和难能可贵的。可以参考希特勒的元帅和将军们。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