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和他那些能吃的、不能吃的亲戚们
【本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
“九月韭,佛张口”,又到了韭菜最好吃的季节。韭菜从春天初茬的鲜嫩连收三茬,到夏季停休,直至起苔开花,人们吃完了韭苔、做上了韭菜花的酱,待到九月,新接茬的韭菜在漫漫长长的秋风细雨中闪亮登场。
flickr.com
浓绿中涌动出青翠,积攒了一夏的韭菜特有辛辣味儿满得都要溢出来。买一把九月的韭菜回家,摘洗干净,还没有切,韭菜所到之处都留余味,饭桌上只要有一道韭菜,那别的菜香味都会被遮掩三分。没办法,这时候的韭菜就是这么张扬。
01
唔,是韭菜的味道
/ 割了一茬长一茬! /
“韭”是个象形字,它在小篆中的样子,就像韭菜欣欣向荣生长的样子。韭菜是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前葱属是百合科,2009年《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颁布后,葱属就被并入石蒜科中。葱属的植物是多年生鳞茎植物,大都含有硫化物成分,所以气味都不小。像大葱、大蒜、洋葱这些我们经常使用的调味食物都是葱属。
韭菜花 | flickr.com
韭菜的适应能力很强,抗寒耐热,它种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采收容易。另外韭菜可煮、可炒、可炸、可烤,佐餐百搭,吃法多样,所以中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成活率还很高。韭菜的鳞茎不像洋葱那么明显,只是生长在地下,默默地为韭菜贮藏营养。正是依靠这些营养,韭菜的叶子生长速度特别快,把长高的叶子收割完,新的叶子很快就会长出来,实现多次收割。只要地肥、水肥,韭菜绝对不负众望,割了一茬长一茬,一茬一茬又一茬。
蒸饺 | flickr.com
02
韭菜的吃法
/ 不光会吃!还要吟诗! /
中国人绝对是把韭菜的吃法研究到了极致。春秋吃绿色的韭菜叶,炒菜、拌肉馅、烧烤;夏天吃那细细的韭菜茎,爆炒、凉调;收白色的韭菜花酿成韭花酱,冬天蘸着吃涮羊肉、夹馍。吃烦了绿色的韭菜,把光遮住,不让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韭菜叶长的又黄又软,辛辣味减淡,还多了丝甜。韭黄吃够了,再收掉遮阳伞,让韭菜重新晒到太阳,加肥加水,韭黄宝宝就又变绿了。
韭菜盒子 | flickr.com
当然了,光琢磨怎么吃,而不吟诗作赋,那怎么能对得起我们的文人食客们肚子里的墨水。杜甫被发配到陕西华县做司功参军,遇到少时好友,边吃饭边聊天,吟出“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赠卫八处士》。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秋蔬》里说:“荒园秋露瘦韭叶,色茂春菘甘胜蕨。”南宋的王千秋在《点绛唇·春日》中说:“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五代时期的杨凝式因为一碟韭菜花而成的《韭花帖》更是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徇《伯远帖》并称为“天下五大行书”。
韭菜炒香干 | 豆果网网友缘豆儿
03
韭菜的亲戚们
/ 能吃我们就是好朋友! /
除了我们常见的葱、蒜这些能吃的家伙们,韭菜还有些名不副实的亲戚。排前面的当属韭莲和葱莲,它们的叶子都和韭菜长的非常像,闻起来也有淡淡韭菜的味儿,生命力很强,是一丛一丛,绿油油连成一片形成地被。葱莲属的植物花很漂亮,花茎从叶丛中抽生,亭亭玉立一朵在顶,韭莲多见粉红色,葱莲就是干干净净一簇白。花期从六月开始,直至九月,盛花期时,白亮亮或者粉艳艳霓虹灯般的缀在绿色间,颜色分明,美极了。
韭莲
但是,它俩就是样子美,因为叶子中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尼润碱等多种生物碱,花瓣中又含有芦丁,都有一定的毒性,可是不能随便割一把回家炒鸡蛋。前一阵子有条新闻就说,有位老奶奶割了一把邻居院子里的“韭菜”给孙子包饺子,结果把孙子吃进了医院。那邻居家种的就是观赏的韭莲,而非食用的韭菜。
葱莲 | flickr.com
石蒜科最著名的非石蒜莫属,石蒜又叫彼岸花,哇,换了一个称呼,感觉上升的好几个档次。石蒜叶子比韭菜叶宽长些,因花美而出名:细长如针的花瓣皱缩反卷,肆意伸展,花蕊根根直立,雄蕊长长的伸出花被,有红色和白色两种。
石蒜
石蒜的生长习性是先开花后生叶,夏末开花,花期并不长,也就一个月。花落后生叶,从秋末一直到来年的夏初,叶落后再生花,如此花叶不相见的循环往复,给石蒜增添了些人文的色彩。尤其在日本,因为石蒜的花期接近秋分的祭礼,再加上鲜红或者纯白的颜色,所以被附会了很多神秘的传说。
红色的石蒜 | flickr.com
韭菜的亲戚们实在太多了,遵循一条,好吃的就吃,好看的就看,一般就不会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