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说,南阳发现黄帝寝陵

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北12公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新石器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第一次为1959年)。在近30万平方米的遗址上仅开挖1200平方米就有了惊天的发现,震惊了国内考古界。该遗址引用中国先秦史学会的纪要:“南阳黄山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较大型遗址。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遗址时代跨度相当漫长,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序列完整。遗址的等级相当高,特别是发现了目前汉水流域最高等级的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群”。加之此前在黄山遗址北的丘陵地带发现了数千处岩画,专家把南阳定位于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区(见中国先秦史学会南阳会议纪要)。在这个遗址中发掘出了仰韶文化时期两个大型制玉作坊,距今7000-5000年左右,填补了中原制玉的空白。

也就是这次发掘,有了一个惊天发现,就是这件独山玉铲,被专家认定为“中华第一铲”

500

这个玉铲是在其中一座墓中发掘出来。在一个被命名为F1的探方内,考古人员发掘了一座大墓,这座大墓后被命名为M18。一副高大的骨架头枕丰山,脚蹬独山,呈东北西南向安卧墓内。他生前身高应在1.86米以上,左手持武力象征的弓箭,右手擎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足部放置大量象征财富的猪颌骨,并随葬玉器、石器、陶器等。这些表明墓主人生前拥有权力、武力和财富,应是黄山聚落的首领。他是谁?

调查研究表明,南阳盆地13个县市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独山玉器,多以生产工具为主,数量极大,分布范围甚广,且以黄山玉铲为标志。证明南阳是中国中部玉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南阳独山玉自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起一直是居住在南阳的史前先民们作为工具使用的,逐渐发展为装饰品,直到作为神权和王权的象征。由于独山玉有摩氏6-7°的硬度,同时多达7种颜色,用独山玉制成的工具和装饰品即好用又好看,引起先民们的追捧。又由于独山玉看不透的朦胧感和引人遐思的特点,让当时的人们觉得玉有灵性,是可以让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从而,逐渐使独山玉及其制品成为神权和王权的象征。还有学者认为黄山遗址发现两个面积超大的仰韶晚期玉器作坊,说明这里曾是“都”城,因为除了部落联盟首领在其“都”城可以有这种大规模的玉器加工作坊之外,其他人、其他组织、其他地点完全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黄帝就生活在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不可能也不会允许其他人控制这么稀有的战略资源,所以黄帝应当是生活在南阳黄山。

黄帝去世后,由尧帝带领当时的部落领导集团,将黄帝葬在当时的“都”城中心最显赫的位置——南阳黄山。近期,又在桐柏山的湖北随县(古时归南阳管辖)浅山区发现了与中原地区相同的凹穴岩画,据专家测定,为距今10000年到2000年前,属于中原炎黄二帝活动遗留的遗迹,对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有重大意义。这就更加说明在以南阳黄山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发现的古代岩画群,起源于南阳。 其五,《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的有关黄帝活动地区的特征,与南阳和南阳黄山区域特征相符。《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这说明黄帝生活的地方出玉石,并且玉石颜色有白有黑,出产玉石的地方本来就不多,既出白色又出黑色和彩色玉石的地方就更少。峚山就在现新密市,虽然也出玉石,但上文中又说黄帝把峚山的玉石又投到四百六十里以外的“钟山之阳”,变成更为精美的玉石,这就是指南阳独山玉。

南阳黄山距独山只有2.5公里,2018年考古,在黄山发掘出仰韶晚期两个大型制玉作坊,独山玉以黑白为主,兼有多色。“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中的“玉膏”应是地下温泉涌出。现在南阳市区附近仍有很多温泉,从市区往北几十公里鲁山县就有“上汤、中汤、下汤”等温泉。《河南通志》载:“温泉在鲁山县,旧名皇泉,商后尝浴处。”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嗤水》篇中称,鲁山温泉“可以疗万疾”。“丹水出焉”,南阳境内有丹江,亦称丹水,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长384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古时曾称丹江为“丹渊”、“丹水”、“丹河”、“西江”、“粉青江”、“丹阳川水”。因尧的儿子丹朱封于此地,死后葬在此地而改为丹水。现在叫丹江,建有丹江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由此可以看出,黄帝主要是在南阳黄山为中心的区域活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