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立暖男人设”到“舔狗羞辱”,仇女现象为何愈演愈烈?

500

1、

某一年,我认识了个女生。三次约会,头一次迟到一个半小时;第二次约四点,又说太晒,改五点。就在我五点下到楼梯之际,她说要敷面膜,结果五点半才见着人。

第三次,约好五点,但我一直不敢出门,果然,她直到六点才跟我说隐形眼镜戴了一个半小时。六点半,我问能否出门了吗?她说不急。六点四十五分,我还是没法出门。我忍无可忍,告诉她晚上还有事,要不下次再约吧。

当然,没下次了。

结果,我爸和妹妹们有着非常有趣的,截然不同的反应。

我爸觉得这完全不需要放在心上,男人就是要让着女人的嘛。

我的几个妹妹反而都气的像自己遇到奇葩一般:“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没有,没必要再跟她见面了,别再约她了。”

这事让我感觉到,以前的男女关系,还挺和谐的。

我爸的反应正代表了他们那个年龄男性的性别观:享受着男权社会的红利的同时,也积极捍卫女人享受特殊待遇的权利。他们觉得男人像养女儿一样养着女人,让着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上班这么多年,不断有六零后、七零后跟我灌输,必须无条件适应女人才能娶到媳妇的道理,比如他们会告诉你要买车,出手要大方,不然下次就约不到女生。

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时不时给女生洗脑,要找有房有车的男生。男人不给你钱花,就是没鸟用。在选择对象的时候,男人的经济实力排在第一位,人靠谱才排在第二位……

有点尴尬的是,他们偶尔会不分对象地,去跟很上进的女生灌输这种不用太拼,要让男人养着才是成功的价值观。

那给我感觉就是,对面还没发愠,你倒先跪了。他们田园女权的程度,真的不亚于部分女生。

2、

实际上,女人享受特权的性别秩序,对男人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但为什么作为受害者的男人会成为它的拥护者呢?

道理很简单。男女一致拥护女性特权的年代,恰好是大众传媒占统治地位,精英垄断话语权的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是千人一面。并且,大众传媒有审核机制,作者发布的观点也会下意识地往主流方向靠拢。

这样的秩序,非常容易形成单一价值观,或者主流意见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局面。

你觉得不对劲?想反对?没论坛啊!没自媒体啊!没草根kol啊!跟女生私聊时唱反调?你想成为闻名女生宿舍的直男癌经典?

传播学上,有所谓的沉默的螺旋现象: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愈加得势,另一方则越来越失去支持的声音。

大众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现象最为强烈。

正因如此,我们那个年代,男生不仅仅拥护女性的特权,为了讨女生欢心,还热衷于给自己贴暖男人设。当时qq空间流行所谓《男生要给女生做的n件事》这种文章,转载的可不仅仅是女生。

势单力薄无法跟主流对抗,便只好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而当暖男人设能够给自己带来奖励(女生的认可),男人甚至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拥护者。

这就是我爸那一代男性拥护女性特权的原因。他们的思维由大众传媒所塑造,跟社会的主流相对一致。

至于女人就更不用说了,我妈那一代的农村妇女以恪守妇道为荣,有的甚至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享受红利的同时也拥护男子的既得利益。

我堂哥生第一个小孩子,晚上会起来给小孩子换尿布啥的,就被我妈教育了一下:“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此外,我姑妈那伙中年妇女,也对会煮饭的男孩子有点微辞。

所以,那个年代男女虽不平等,性别歧视更严重,但彼此的性别观念,却出奇的一致,一言以蔽之,都是男权的共谋。

3、

但这几年,“好男人”先是变为“暖男”,然后毫无征兆就转为“舔狗”。暖男已经从政治正确变为不正确。在追求阶段,你敢立暖男人设,只会被同性无情地嘲讽为舔狗。

这可以说是性别矛盾爆发的关键转折点。这里面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媒体的传播形态变了。

这个时代,大众媒体日渐式微,话语权逐渐被社交媒体、自媒体等稀释。这是一个去中心化,无需审核就可以发布信息的时代。

这就意味着主流价值观哪怕依旧有优势,但也已经不再是垄断性和压倒性的了。琼瑶剧火遍大江南北的时代,男人围着女人转天经地义。琼瑶遭受批评,但根本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可在2019年,咪蒙每篇文章上百万的阅读量,依旧可以被喷到被迫注销了账号。知乎上有好多个“男生为什么不追求女生”的问题,每一个都有上热榜的流量,其中有两个流量已经过亿。

这种去中心化、去审核机制的传播格局,便容易形成社群及多元化价值观,尽管依旧有占据领先地位的主流价值观。

以前,男人想要反对女性的特权,无异于蚍蜉撼大树。他们散兵游勇,没有可以形成聚合力的渠道。但现在,他们可以依附站在他们这边的kol,还可以自己匿名在网络上发声,力量大到可以在知乎这样的网站,把傻白甜的声音全都压下去。

这种格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作为受益者的女生群体,意见也不再是高度统一的。

就像我的妹妹们都抨击那个连续三次迟到一个半小时的女生,她们不再觉得女生要男生等是天经地义,相反,她们觉得无论男女,准时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

所以,当中老年男人还在拥护她们的特权的时候,她们自己拒绝了波伏娃所说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决心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当中老年人还觉得有房有车是结婚的必要条件,一线城市有已经有不少女生决定跟真心喜欢的男生租房结婚,有没有房子则顺其自然。

大家都是女生,但接受的信息渠道不一样,价值观当然会有严重的分化。

田园女权不仅惹男人嫌,也惹进步的女人嫌。

既然价值观多元化了,那么冲突便不可避免。

现在不仅仅是男女问题矛盾激烈,很多议题都是正反观点不断掐架。以前的乔丹、魔术师、伯德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现在的科比、詹姆斯、库里要么是神,要么是垃圾,爱的人爱到不能自已,恨的人又恨到像杀父仇人。

当论坛变成了菜市场,谁都可以说一句,当然嘈杂又混乱。豆腐脑要吃甜的还是咸的?宝钗跟黛玉谁好?金庸跟古龙哪家强?……每一个话题都能引发宛如杀父之仇般的谩骂和攻击。男女矛盾不过是这种传播格局和话语秩序的一个缩影而已。

发言门槛低到海拔以下,更是让争吵火上浇油,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

在电视和报纸上,没有那个精英敢骂男人是直男癌。女人享受特权,但和男人还是相亲相爱的。

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不需要任何中介的审核,一个100万粉的大号可以无所顾忌地骂给男人贴各种标签,只要说错一句话就是钢铁直男,甚至宣扬“中国男人已经配不上中国女人”了……

4、

人类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平等的秩序其实可以固若金汤,只要这其间微妙的平衡不要被打破。中产阶级虽然被剥削,但还是有保守倾向,但农民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中国历史上,揭竿而起的可常常是农民呢。

同样的,男人其实可以接受女人享受特权。你在电视剧、广告里宣扬女人是世界的中心,然后奖励给男人一个“好男人”的勋章,天下太平。

但我说错句话你就把我送上“被不会撩妹的人强撩是什么体验”的热门问答,不懂口红色号就是钢铁直男……那抱歉,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男人还获得了发声的权利,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这种矛盾是好事,也是坏事。

十年以前,女人是世界的中心,几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大前提,但随着男人也拥有话语权,女人的特权便开始遭到质疑,这种质疑,正是走向男女平等的推动力。

然而,矛盾朝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两性之间势如水火,必然会导致恋爱、婚姻意愿下降,从而产生大量的单身人口。

目前的仇男仇女现象,已经严重标签化了。你是女人,便一定是田园女权,约会从不买单,结婚要房要车要彩礼,不承担任何家务;你是男人,便一定是钢铁直男,不会说话不懂浪漫不花钱不打扮除了玩游戏啥都不会……

这种伤害就像慢性毒药一样,发作缓慢但持续时间很长。偏见一旦形成,便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扭转的。

但这大概就是男女走向平等必须付出的阵痛。而我们恰好不幸地在这个关节点承受着这一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不才在别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