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被忽略意义:汉人崛起

太平天国我始终觉得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被严重的忽略了,那就是汉人的崛起  

汉人政权势力的衰落,甚至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国家民族都有衰亡的周期,我们也不例外。安史之乱后,各方寇盗对中国入侵,吐蕃,南诏,回鹘,甚至波斯人都入侵中国兴风做浪,汉人王朝受尽了屈辱。到了宋朝,更不用说,耻辱到了极点。元朝不说,明朝虽然将蒙古赶出去了,但是对北方的蒙古人仍然非常害怕,满洲西域和西藏仍然没有控制住。满清下来,汉人的屈辱更甚,满清的土地越打越大,可是根本不能让汉人去开垦,东北蒙古西域都不是汉人的地方。回族甚至侵犯到了汉族的发祥地陕西。在两条丝绸之上可以说是惨败给伊斯兰,南洋伊斯兰化,中亚伊斯兰化,甚至在东南亚很多地方印度文化影响力都大于中国。

满清虽然说是中原王朝,但归根揭底不会让汉人带兵,不会让汉人掌握大权。周培公平三番立下大功,结果被放在沈阳几十年,就是在满人老家看住他,施琅平台之后,立马封爵刀马入库,根本来说,满人是不放心的。这一切被太平天国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崛起,彻底打败了满清过万无敌的神话,横扫半壁江山。杨秀清是我几百年的汉家二郎里的第一个打垮满清的英雄,满清军队毫无办法,这样的混乱下,满清不得不启用汉人,汉人再次获得了带兵的权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崛起,获得了权利。 

500

太平天国的结果是失败了,可是汉人却崛起了,因为太平天国的运动,在南方很多省份的满人被一扫而空,汉人重新填补了当地的统治结构,南方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控制了几个省的大权,军权经济权利,满清不得不对汉人有所让步。汉人的杰出人才从此层出不穷。湖南,安徽,两广,等地出现了一大帮人才。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人物,清末就有了曾文正和李文忠两个,正如龚自珍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时,满清前期的侵略成果,对汉人打开了大门,蒙古地区开放了走西口,山西商人的移民,逐渐汉化了内蒙地区,东北开放了闯关东,几十年下来这个苦寒之地,变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黑龙江吉林地区几千年第一次实现了汉化,而后左宗棠和赵尔丰开拓了新疆和康藏,大量汉人移民进入,从河西走廊到新疆,再次成为了汉族移民的目的地,大大巩固了西北边防,在康藏地区改土归流,第一次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直接管辖。而湘西苗族地区也被平定,通过汉族和苗族的互相通婚,几千年和汉族竞争的苗族得到了彻底的融入中华民族。在那之后汉族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北美南美南洋澳洲都是汉族移民的对象。通过若干运动汉族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张了,赶上了世界大移民的最后一波。  

500

从太平天国那个时候开始,满清最终会归于汉人王朝的命运就不可改变了,姑且不说地方上的各种汉族官僚势力,光是海外的各种华人移民就够满清受了。汉人就是那个时候崛起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汉族改变了几百年来对周边少数民族战略劣势屡战屡败的历史。汉人重新控制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汉族的生存空间大大的扩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战略态势。汉人军阀比如赵尔丰左宗棠后来的徐树铮等人,都能平定一方,安定边疆,从汉唐以后,汉族再次获得了这样的战略优势和地缘优势,从汉唐之后的战略收缩终于停止了。遗憾的就是没有收复交趾,朝鲜的汉四郡和外蒙,当然这个,跟外部帝国主义的入侵有关。  

所以后来的辛亥革命一起,举国响应,南方半壁江山很快就脱离清朝,因为那之前的几十年,汉人已经夺取了很多的地方权利,起义不过是顺水推舟,袁世凯只是汉人官僚势力里最大的代表而已。某种程度来说,曾国藩李鸿章和杨秀清洪秀全等人并无不同,曾国藩等人只是从内部慢慢渗透,把整个满清扩张的成果彻底在几十年里划到了汉人的中华民国里,这个手段比起洪秀全更是高明。但是没有洪秀全的起义,曾国藩那一代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为了说明太平天国的意义我再对比一下印度,在太平天国的同时,印度也爆发了民族大起义,在这次的起义中也给英国巨大的打击,但是英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锡克族少数民族的力量,最后把起义镇压了下去,英国人的权利仍然很大,印度人根本不能进入英国的统治集团。汉人湘军就是当时的锡克人,锡克人并没有获得曾国藩后来那样大的权利。  

所以英国一直牢牢的掌握印度的命运,后来印度的安排完全就是英国人的主意,把缅甸分离,不丹斯里兰卡分离,印巴分治,一个分裂的印度至今困扰着南亚大陆。而满清则不同,汉人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从地方的汉族官僚到中央的北洋军,都是汉人的势力,最后满清的垮台不能按满清的主意把东北留给满清,新疆西藏内蒙都保住了。汉族完整的继承了满清的版图,地缘态势非常好。就相当于一个统一南亚大陆包含斯里兰卡缅甸的印度,你想想多可怕!如果还是被满清控制的地方,很可能内蒙西藏满洲全部都得分裂出去。

太平天国起义是满清从满人统治集团变成满汉合作统治集团的分水岭,更是汉族衰落到崛起的一个分水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