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是否影响了女孩的辍学?

500

摘要:本期推送的是学者S. M. Shahidul发表于Asia-Pacifific Edu Res的文章Parents’ Class Background and Hypergamy in the Marriage Market of Bangladesh: Does the Dowry Affect School Dropout Among Girls?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婚姻市场中的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孟加拉国中学女孩的辍学。

这是社论前言第S1402期推送

微信号:shelunqianyan

引言

尽管孟加拉国已经在中学招生上放宽了性别的差异,但实质上,女孩的辍学率仍然远高于男孩。自1994年以来,孟加拉国通过提供一项女性中学津贴方案来促进女性中学教育,该方案涵盖了女孩教育的大部分直接费用,该方案要求女孩们的父母签署一项保证,在女孩18岁之前不能结婚。尽管由于这一方案的实施,孟加拉国在中学招收女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辍学率仍然居高不下。

在一项全球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婚姻与教育趋势的研究评论中,劳埃德指出,孟加拉国是唯一一个婚姻是女孩辍学率最为普遍理由的国家。为了理解这种偏好,该研究着重关注孟加拉国婚姻市场的文化传统,并着重调查它们是如何阻碍女孩们在教育上的成就。霍姆斯指出,女孩有时会因为社会经济原因而接受更少的教育或者退学,本研究采用这一观点,通过关注孟加拉国婚姻市场上的社会文化习俗来确定辍学的根本原因。

本项研究主要考虑了孟加拉国婚姻市场两大最重要的文化习俗,第一个是嫁妆的习俗,新郎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嫁妆的数量;第二个是女性的择优行为倾向,即嫁给教育水平与她相等或者高于她的丈夫。因此,如果女孩的受教育程度增加,嫁妆数额也会增加,因为受过教育的新郎在孟加拉国的婚姻市场上需要更高的嫁妆。因此,女性的择优行为充当了嫁妆通胀的工具。

孟加拉国的婚姻通常是包办的,父母控制他们女儿的“婚姻和教育决策”,因此,一个女儿将获得的教育水平是由父母嫁妆支付期望和超婚制倾向决定的。

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9月在孟加拉国兰格布尔区进行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本项研究涵盖了皮尔冈吉·厄帕齐拉市的五个中学。选择该分区的市镇区提供不同类型的被访者,因为本研究集中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特征及学生构成(性别、年龄、年级等),在这个地区的学校里,学校之间都是不平等的。皮尔纲吉地区也被选择提供不同的样本,因为"在孟加拉国还存在区域不平衡"。在这一地区,人口受教育率为26.05%,低于全国37.71%的平均水平。人口总数为345593人,男性占50.93%,女性占49.07%。

本研究采用了辍学和非辍学女生家长(520对父母)的回答。我们联系了所有的父母,其中使用了70.77%的样本(N=368)。因此,本研究的样本量为368人,其中69.02%(N=254)为非辍学女孩父母,30.98%(N=114)为辍学女孩父母。

测量变量的定义

1.辍学与非辍学

这项研究认为八年级是入学的一年级,因为以前的研究表明,孟加拉国的女孩在这一年级后辍学率显著增加。就读于八年级但未进入十年级的人被视为辍学。相比之下,仍在十年级的女孩被认为没有辍学。辍学状况被假定为一个虚拟变量。变量“1”表示辍学,“0”表示非辍学。

2.择优行为倾向

简单地用父母对新郎教育水平期望的问卷来评估父母的择优行为,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方式,即“您希望您女儿嫁给一个什么教育水平的新郎呢?”,而答案是受教育的年限。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父母期望未来的新郎教育水平低于他们的女儿。

3.对嫁妆成本的期待

采用问卷法提出以下问题,“你希望您女儿结婚时拿出多少的嫁妆?”。

4.父母的职业地位

受雇于办公室或机构的父母被视为受雇父母。相反,没有受雇于办公室或机构的父母(即受雇于农业、自负盈亏等行业,他们被认为是失业的父母。将受雇父母假定为“1”,失业父母假定为“0”。

分析方法

本研究进行路径分析,测试父母收入和就业状况、父母的择优行为倾向,父母的嫁妆支付期望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联。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与父母阶级背景相关的变量是如何解决择优婚恋意图和嫁妆支付期望对其配偶关系的影响的。

结果

路径分析模型的结果表明,父母对嫁妆金额的期望和新郎的文化程度(择优倾向)直接和消极地影响着他们女儿的辍学。因此,父母“嫁妆高的支付期望和择优行为倾向降低了他们的女儿辍学的可能性”。关于本研究中父母的就业状况(失业=1,就业=0),就业状况对择优行为倾向有负面影响,即有失业状况的父母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郎的期望低于就业父母。同时,有失业状况的父母更期望付出更少的嫁妆。同样,收入水平对女方父母关于嫁妆数量和新郎受教育水平的期待有积极影响。

讨论

有几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父母的嫁妆、支付期望值和择优行为倾向因就业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当父母为他们的儿子寻找新娘时,他们不仅考虑嫁妆的数额,但也更加重视新娘在男方家庭的社会地位,这是父系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孟加拉国这样的社会,如果新娘家庭的社会地位低于新郎家庭的社会地位,无论新娘的受教育程度如何,结婚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更高的嫁妆数额会提高婚姻的可能性。

父母的经济地位在父母为女儿选择一个特定的新郎时,也在择优行为倾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地位同婚理论的特点,虽然这些新郎在孟加拉国的婚姻市场上需要更高的嫁妆金额,但父母们通常更倾向于拥有类似就业地位的新郎。这些父母通常更喜欢在城市工作的新郎,因为他们有更高和更有保障的收入,且月薪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失业的父母通常比受雇父母的社会地位低,因此他们通常在为女儿寻找潜在的伴侣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父母的嫁妆支付预期也与取决于他们的就业状况,因为嫁妆是从一个家庭转到另一个家庭的经济转移。Becker认为嫁妆是金钱上的转移。研究结果表明,失业的父母比受雇的父母收入低,较低收入也阻止了父母让她们的女儿同需要更多的嫁妆的男性结婚的想法。然而,有职业的父母没有遇到这种困难,因为这种经济转移不会影响他们的经济资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