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失利,除了伤心,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
该说些什么呢?
这几年比赛看得多了,那些输掉的让人难受的比赛,只要有复盘价值,我都会再看一遍比赛,找一找问题在哪——写复盘文章,只看直播就下笔完全不够,只有你回去慢慢再看一遍,才能发现那些直播中不容易注意到的比赛细节。
但中国队输给委内瑞拉的这场比赛,实在不忍心再看。我们跟波兰能拼到最后,打比波兰弱一点的委内瑞拉,怎么也不该变成一场被完全压制,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比赛——我已经没办法去找具体的技战术层面原因,输了就是输了,代价就是我们没能小组出线,也无法获得直通奥运的资格,接下来要去打韩国队,为奥运会入场券努力。
并且我也实在认为,没有必要从比赛细节中再发掘出什么——打波兰的比赛之后,全世界都已经清楚怎么防中国队,你的后卫没有篮,只要全程绕防挡拆,看你的后卫敢不敢持球投出手回应:
敢,而且能进,那咱们再说下一步;
不敢,或者投不进,防守策略永远不会被改变,于是绕防策略就能让你的挡拆不管是持球人往里走,还是掩护人往各个方向的拆开都会变得难以找到空间,所以根本没必要看中国队打的什么战术——不管什么战术,最后都会落到能不能投进这个环节,仅此而已。
所以在方硕终于拿出了球队需要他的投篮时,委内瑞拉可以给他的持球以尊敬,用延误或者努力挤过掩护的方式,不让方硕可以得到轻易出手的机会。而中国队之前最有杀伤能力的郭艾伦,在对手已经知道他的挡拆大概率往里冲,并且外线没有准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早早在禁区等着他。
中国队世界杯上遭遇的进攻难题,让人觉得我们的教练组在战术板上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技战术和临场指挥,这些只能影响比赛细节,并不能决定比赛基调,我们基础都没打牢靠,建筑在上面的高层结构又怎么能坚挺呢?
现代篮球——投篮,投篮,还是投篮,在档次足够的比赛里,没有投篮就没有一切——费城76人,阿德托昆博,总决赛伤兵满营只有斯蒂芬库里一个射手的金州勇士,变身前的范弗利特,所有,所有,这些你在过去一年中熟悉的故事剧情,投篮在支撑一切,投篮在改变一切,这是篮球最基础的技术能力,但也是篮球最重要的技术能力。
而我们连罚球都不稳。
委内瑞拉有很多方面做的比我们好,但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命中了不少持球投——最后看委内瑞拉的三分命中率也不过33.3%,但那不重要,因为这是中国队扩防扑外线的结果,中国队不敢绕防,内线也不敢不出去,大个要延误,延误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反复不断被调动,你就要处于不利的篮板位置,难以卡位,体现在比赛中的画面,就是明明有大个子,但是总是被对方一帮小个抢到有利的篮板位置。反过来,对面全场绕防收缩篮下,当然能卡住篮板,个子虽小,位置有利,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冲到前板?
所以篮板输18个,不是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结果,这是多种不利因素的合力,而投篮差距导致双方的扩防范围不同,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我们另外两个输篮板的原因是:
第一,篮板球不只是两个内线的事情,这点常看NBA的各位应该更清楚,篮板强队一定是5个位置篮板合力的结果,所有人都有卡位和收板能力,才能完成全覆盖,而我们经常是三后卫阵容,篮板过于依赖内线——一个事实就是,当初强如浓眉和考辛斯,带鹈鹕三个后卫体型球员,同样成为不了篮板强队。
现在指责李楠指导前锋用得少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我们有小丁和周鹏都不能打的意外,但我们带这么多后卫,最后谁都不能投,导致战术变得失去意义时,三后卫的价值已经大大缩水,完全背离了“多后卫加强战术发起能力”的设想——事实上,如果要求更高一些,通常我们会认为三后卫阵容应该拥有极佳的空间,而恰恰我们的后卫是拖空间的;
第二,我们的体能太成问题。很明显,阿联和周琦在经历与波兰的鏖战后,体能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缓过来。其他人也差不多,只有那几位没怎么上场的有劲。我们对阵欧洲球队对抗吃亏,导致体能下降快,这点可以理解。对阵南美球队,看起来我们不但速度吃亏,对抗也完全不占便宜,体能大大吃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事实就是,我们的球员比赛量不够,虽然CBA赛程增加到46场,且不说这依然不是多高的数字,我们也才刚刚开始这么弄。世界杯小组赛没有背靠背,FIBA一场只有40分钟,我们的球员出场时间多的每场也就30分钟出头,但还是撑不住,第一场就要抽筋,第三场下半场就打不动了。
体能问题,是最没有借口的能力问题——臂展和运动能力,你可以说咱们天然有劣势,技术和对抗你可以说咱们从小训练不如人家,那么体能差距如此之大又要怎么讲呢?仅仅是因为我们对抗不行带来的附加效果?
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比赛,更多的训练。
问题太多了——投篮这是基本功,体能也是基本功,我们没把基础打得扎实,到了比赛中就是技战术打不出来,就是一切设想都无法落到实处。
中国篮球任重而道远,方方面面需要提高。中国男篮是整个篮球产业的缩影,是最终的考卷,我们没考好,而且并非我们遇到了没见过的题型导致临场发懵——我们过去跟委内瑞拉,跟拉美球队不是没有交过手,他们还是这波人——而是我们压根实现没有把书本吃透,连基础知识都有问题,光研究做题没有意义。
很伤心,太希望中国篮球变好。男足已经那样子了,男篮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却一直有美好的回忆,可现在想想,辉煌的确是很久之前的故事,易建联已经成为了快要离开男篮的老将,在他之后,我们还有谁能站出来顶替这个位置呢?当第三节阿联两罚不中时,你能感觉到球队的气氛不一样了——那时候我觉得,我们可能真的够呛了,因为阿联是主心骨,是中国队最后一张底牌,队员们发现他打不动了,面对大比分落后,还能有支撑到最后的意志力吗?
方硕的发挥给了中国队最后的希望,但我还是担心,阿联之后,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年轻才俊们谁能成为接过火炬的下一代擎天柱呢?我很好奇,但琦不好我,有什么办法。
唯一让人看到希望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在比赛最后几分钟,中国队已经无力回天时,现场的球迷还在为球队加油——无论如何,中国队都是我们真正的、永远的、唯一能在国际赛场为之流泪的主队,只要他们还在战斗,我们就要支持下去,这就是热爱,没办法——如果足球球迷都没有放弃,我们又有何理由放弃?
第二,大姚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从他担任篮协主席至今还不到3年——我们的篮球基础尚未扎实,不可能一下子看到改革的成果,这一批球员的基础已经这样了,未来的成效需要时间等待。你不能因为世界杯的失利就否定大姚的努力,中国篮球他最有威望去推动改革。
我们需要更加热情的推广篮球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更为庞大的篮球人口,让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小篮球、选秀机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需要拥有更完善的基本功训练,提升我们的投篮、对抗和体能。东亚球队过去快准的特点,不应该在强调体型和对抗后被舍弃,这是个没有准星就失去一切的时代;
我们需要更好的联赛机制培养更好的本土playmaker,不能把主攻手的位置都交给外援。
世界杯是多好的一次推广篮球的契机,光是腾讯平台,中国队的比赛就有4000多万人在看——篮球必须要成为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产业,变得更有价值,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们相信,这是一条前途光明、值得寄托梦想的道路——中国队没能赢,多少让这次推广留下了遗憾,但这不会改变从业者们为之奋斗和呐喊的热情,短暂的伤心之后,还需勇猛无畏,奋斗不止,因为热爱篮球,你就希望一切变得更好,希望一切变好,你就不能停息。
好吧,我憋不住了,我真的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