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韩军美军谁最难打?王近山6字评价韩军:较灵活、鬼、狡猾
战争中如果涉及多国联军作战,那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战争实践后,就一定会有鄙视链形成。一般来说,实力强、战绩好、作风好的军队会处于鄙视链顶层;同样,那些在战斗中不堪一击,战绩一塌糊涂,甚至关键时刻卖队友的军队,则会处于鄙视链底端。就朝战来说,李承晚所指挥的韩军,无疑处于参战各方都鄙视的最底层。
抓俘虏(土耳其军通讯员来稿)
联军鄙视韩军,倒不是因为其实力弱。事实上,韩军在联军编成内人数众多,总数达数十万之众,装备也基本是全套美式武器,其实力客观来说仅次于美军(总兵力多于美军,技术兵种则较弱)。韩军被鄙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前期战斗意志较弱。很多美军官兵回忆,在前几次战役中,韩军把志愿军当成天神,只要志愿军一出现就很多就舍弃友军、弃守阵地、逃之夭夭,导致美军部队屡屡被穿插包围。李奇微和范弗里特都亲眼目睹过:一个韩军师在志愿军攻势面前放了羊,“全然不是强悍的中国人的对手”。韩军溃逃时还往往表现非常混乱,屡屡把己方增援部队冲散,甚至发生过溃逃的韩军士兵驾车撞上美第八集团司令官吉普的交通事故,导致沃克中将死亡,创下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最高军衔军官死亡。
韩军广受鄙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纪律极差。由于韩军早期构成有大量原日军殖民地军警人员,因此大量继承了日军粗暴野蛮的作风。在战争中屡屡犯下虐杀战俘、抢劫民众和强奸妇女的罪行,其在战场外更是以屠杀而恶名远扬。虽然韩军将领特别喜欢吹捧英军,但英军不少部队都拒绝与韩军配合作战,并称其为“野蛮军队”。
有记载称韩军屠杀了约10万平民和战俘
对战争初期的志愿军来说,韩军是“软柿子”一般的存在。志愿军入朝后首战温井,118师一个照面就吃掉韩6师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与此同时,354团1个连则能够狙击韩军一个团的主力5小时之久,令其无法前进一步。此战役过后,志愿军普遍对韩军评价较低,认为韩军新兵较多、战斗力弱,缺乏训练。就师级作战单位而言,火力和战斗力不及美军的三分之一,唯一“夸奖”的一句是“具备一定的战斗精神”(来自《云山战斗经验的基本总结》)。很多志愿军部队也形成了歼灭韩军不算啥,只有歼灭美军才算荣誉的共识。
不过,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朝战后期,虽然韩军粗暴野蛮的一面依然明显、令人厌恶,但其在战斗力特别是防御作战却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些战役甚至令志愿军王牌部队都感到棘手。比较典型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中的志愿军第38军反击394.8高地和281.2高地的战斗(韩国军史称“白马山战役”)。虽然在战前发生了文化教员谷中蛟叛变投敌泄露情报的事件,但此时的38军在休整换装之后,配属了不少炮兵和装甲兵,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从上到下很多人都觉得面对韩军问题不大,因此依然按原计划进行进攻。而拒守此阵地的韩9师,则在阵地防御方面下了大功夫,其阵地前铁丝网达到7层,各种工事超过数百个,同时大量设置了防步兵雷、反坦克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弹雷,并集中了大量炮兵、靠前配置预备队,给38军攻击部队造成较大麻烦。此战,38军投入13个营另2个连连续作战201小时,却与韩9师打成焦灼,双方均伤亡巨大。
时任38军军长江拥辉在其回忆录中记载:“敌人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像一群亡命之徒,前面倒下去,后面又涌上来。”最终,双方反复争夺多日后以38军撤退而结束。这支志愿军一等主力、“万岁军”还没打过这样半截子仗,成了很多官兵巨大的遗憾。而此战结果,则令李承晚狂喜不已,宣布取得“重大胜利”,师长金钟五也曾异常兴奋地对着媒体“拍主子马屁”:“战斗期间,美国第八集团军范弗里特上将几乎每天都要来视察我师,李承晚总统也视察过两次,激励我,全力支持我师。”
朝战中韩军大量组建炮兵部队
此外,在随后进行的上甘岭战役中,参战韩军的表现客观而言也算不错。韩6师在上甘岭战役中坚持了40余天才撤下,与志愿军反复拉锯,比同批参战的美7师更能抗(和第一次战役时那个溃不成军的韩6军表现可谓是天壤之别)。据志愿军阵地上的老兵回忆,美军作战主要讲火力,而韩军则各种花招无所不用其极:进攻时偷袭火力佯攻,防御时也把汽油桶运上阵地填土迅速构筑阵地工事。特别是我阵地部队坑道退守作战期间,美军除了火力强攻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而韩军则用汽油桶装上炸药滚下去炸坑道口,还有挖洞往我坑道灌汽油等,虽然坑道部队在后方炮兵配合下坚守住了坑道,但也付出了不少伤亡。很多志愿军老兵有这样的体会:此时的韩军既狡诈又有耐心,有时候比美军还难对付。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战后也感慨:“……在战术上美军死板,伪军较灵活、鬼、狡猾;能抢修工事,善于在反斜面死角处屯兵,向我进行连续反扑。”
当然,上甘岭战役中打了鸡血的韩军最终还是败在了志愿军手里。
韩军为何能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提高战斗力?当然有和“最强步兵”志愿军长期交手,从而被动接受历练的关系,不过也应该承认:美军对韩军按照现代化军队标准进行训练改造,对其战斗力生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五次战役后,由于无法忍受韩军屡屡溃退、出卖队友,李奇微要求李承晚必须按照美军模式建立新兵训练所和陆军训练中心,并很快扩充到一期能训练15000人的规模。之后,在范弗里特的全力支持下,韩军开始急剧扩充兵员,并将各师、团轮流开进训练中心学习战术技术:士官须经官校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补入部队任职;新兵一律须经新兵训练所训练之后,方可分到连队担负战斗任务;同是,美军还手把手为韩军训练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并支援了大量先进美械装备。再加上韩军自身继承延续了旧日军的一些“武士道”传统,所以才有了在战场上不同以往的表现。
战争中集合听训的韩军,从头到手均配发有保暖服饰
当然,这也使得韩军从自卑转向了狂妄自大。据某韩军高级将领回忆,上甘岭战役之后,韩军部队奉命接防美军阵地,甚至会暗地嘲笑美军阵地不坚固、工事不专业,“不会打阵地防御战”。李承晚本人也深受鼓舞,在战争停战谈判签字前,叫嚣要拒绝签字,妄图凭韩军单独北进。结果我志愿军在之后进行的1953年夏季反击战和金城战役中,均重点找韩军晦气。仅金城战役,1小时即突破韩军4个师所谓“固若金汤”防线。其中令人耳熟能详的“奇袭白虎团”也发生在此战中,志愿军一个侦察小分队袭击了韩军王牌主力首都师1团(白虎团)团部。据记载,“白虎团”团部被捣毁后,其部队很快发生溃乱,士兵们丢弃武器弹药四散奔跑并冲乱了援军——嗯,这才是原本的味道!
金城战役志大批韩军喜当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