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兴盛到底是不是英国人的功劳?
事情的开端要从一次评论开始,偶然在讨论香港问题的帖子下面见到了这样的回复:
当然,后来这位网友也并没有被说服,于是我想到也许我们可以开一个单独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香港的兴衰问题,其实是这次香港暴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导火索,也是很多要哭着喊着回到殖民时代的“遗老遗少”们经常会拿出来说的“论据”。
所以,在这里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香港的兴盛是不是英国人管理的功劳?
和我的其他文章一样,我从来不自认是这个问题的专家,我只是谈我的认识和看法,这其中也许有不够全面的地方,欢迎大家评论和补充。
在我看来,断定“香港兴盛是英国人的功劳”就跟断定“因为中国的国土几千年来不断扩大,所以中华民族是好战的民族”一样,是不了解中国和中国历史的人常常得出的谬论——这个谬论的原因在于抛开中国的客观历史和传统的中国文化,将一个和中国有关的结果嫁接在西方历史和价值观上并试图去由果推因,这必然是荒谬的。
首先,我们考虑第一个问题:香港在被英国人抢走以前是个小渔村,是不是就代表英国人的管理比中国人更加优秀呢?
我希望这位网友可以结合中国的历史来看,很久以前的春秋时期,在名义上都属于周王室的国土里,楚国自称为“夷”,也就是整个周王朝统治下的不文明不发达的地区,而且楚国还被当成最南方的“蛮夷”,直到后来楚国吞并了很多小国,逐渐强盛起来为止。
而楚国的国土,我们现在来看,才刚过长江。
往后看,到了后来,靠南的“南瘴之地”,是用来流放的地方,柳宗元贬到南蛮之地的龙城(如今的广西柳州),而广西现在还称不上我们国家的最南方。
说这个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告诉你,脱离历史谈条件,就是耍流氓——在全中国都是大农村的背景下,你说当初的香港是个小渔村,觉得自己起点低委屈了,你就是在绿茶婊,因为当时全中国香港绝不是最落后的地方。
在当时清政府极端腐朽的背景下,在北京城故宫装雨水的大缸上的镀金都被英国人拿刺刀刮下来的背景下,你非要说中国人不给你香港腾飞……你这是丢开历史背景乱甩锅,而且把清政府的锅往新中国头上甩,就更加可笑和过分了。
所以,在被租借的大背景下,香港没什么委屈的,就是被抢走的一块领地而已。
然后,大陆这边该推翻封建王朝推翻封建王朝,该抗日抗日,该解放解放,在此期间大家都很忙,没空来搞商业,也没空走什么海洋发展,没空进行经济建设,诺大一个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处于基本封闭状态,远洋船只们连个可靠的港口都没有——早先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停上海广州,后来政治巨变,上海广州也不稳妥了。
这个时候作为远洋跳板,英国建立了维多利亚港,让急于攫取远东利益的各国有一个中转地,于是香港开始腾飞——香港的腾飞,不是香港有什么东西出售,不是香港人种田养活了自己,也不是香港有什么发明创造,香港最初的腾飞,就是依赖港口转运,而之所以香港的港口被英国人开发出来转运,仅仅是因为其他港口都没有开放罢了。
这就好像是一条街上有一户人家面积很大,半条街的铺子都是他们家的,但是这家人吵架了,出事儿了,铺子不开门了,大家每次买东西都要走很远,十分麻烦,那怎么办呢?人贩子就抢了这家的孩子,然后让小孩儿在关门的谱子面前摆个地摊,卖的钱大部分给人贩子,一部分给小孩儿买糖吃。
小孩儿觉得这生意划算,因为那户人家人口多,就算铺子开门他也不一定能吃到最多的糖,但现在给人贩子帮忙,人贩子只要钱不要糖,糖都是自己的,觉得挺好。
但是小孩儿这帐没算清楚的是,首先,人贩子拿走了几乎所有的钱,小孩儿自己除了嘴里的糖,其他的一分一毫都没有攒下,等长大了要娶媳妇的时候,拿糖是换不来媳妇的——香港到最后也无法实现经济、生活、生产上的独立,样样要靠供养,这就跟一个只会吃糖的小孩儿一样,只顾嘴甜舒服,口袋里其实什么都没有。
其次,小孩儿摆地摊能挣到钱是因为背后的铺子都没开门,大家又不想走太远,所以在他的小铺子上淘换。既不是因为他的铺子上的东西新,也不是因为他铺子上的东西好,更不是因为这小孩儿长得俊——只是为了方便、省事儿和便宜而已。一旦地摊背后的一排门面重新开门,地摊就只是个地摊而已了。
而且香港在被租走后的若干年里,也称不上是多么发达的一片土地,只能说是个不错的深水良港,其地位和经济仍然无法和战乱中的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在1941年的时候,香港还曾经被日本占领,英国人也同样无可奈何,根本无法保护香港,更谈不上香港“腾飞”。
所谓的“腾飞”,包括香港人始终怀念的亚洲四小龙的称呼,东方明珠的美誉,其实都是在1998年前后的事情了。事实上似乎香港的所有辉煌都绽放在那个时代了……但那个时代真的是因为香港和香港人,所以才有了“亚洲四小龙”吗?是因为英国人管理当初的香港,所以香港才成为亚洲四小龙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英国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大国,比香港更加富裕,国土面积更大,人民更多的殖民地不知凡几,最众所周知的就是我们的邻国印度——英国人甚至直接改变了这里的文明,到了现在,印度人不会说印度语,全部说英语,还有比这更成功的殖民吗?
那么,印度有没有成为一条龙呢?答案是NO。
再问问其他地区,比如澳大利亚,有没有成为龙呢?好像也没有……
那么,英国人管理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呢?还是说,英国魔法只对香港有用?如果你真这么相信,那只能说你在童话故事里陷得太深了。
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之所以被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因为在9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着力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抓住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机会,通过做“二传手”获取了经济发展的契机。
纵观这“四小龙”,其实都有同一个特征——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密度大,和西方国家联系紧密。
基础经济薄弱,意味着这里的人为了经济什么都愿意做,而且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和本地的经济巨头产生冲突——因为这些地方穷得就没有经济巨头。
人口密度大,意味着大量的劳工和廉价劳动力可以被动用起来,这就和印度以及刚开放时候的中国一样,廉价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快速来钱的好办法,毕竟有的时候人很值钱,但有的时候人就是不值钱。
和西方国家联系紧密,代表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企业转移——毕竟如果往其他地方转,还可能有国家政治和跨国税收的风险,而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基本上相当于欧洲各国在亚洲的自留地,他们甚至没有主权,或者无力保护自己的主权,完全可以任由资本自由来去,成本最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崛起,其核心还是西方资本那套“我拿利润你吃糖”的翻板——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阵欢呼过后,亚洲四小龙纷纷落马,连层龙皮都没保住。
一场资本的狂欢过后,留给香港人的,是永远都醒不过来的幻梦。
房地产商为代表的香港本地资本团的崛起,让香港人个个梦乡着能和他们一样抓住一次吃糖的机会,然后成为下一个大买办……却已经忘记了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其实是脚踏实地,而他们也根本没有注意到,曾经宛若庞然大物一样的西欧各国,已经因为这样那样的病痛一个个连自己国内的糖都发不匀了,哪还有心去哄你个傻子吃糖。
如果说香港回归让香港不再由英国人管理,所以香港不好了,那么其他三条龙呢?也是因为中国人管理了吗?台湾不是一直觉得自己玩得很转吗?韩国不是觉得自己一朝有三星从此万事大吉了吗?
无非是浪潮褪去,臭鱼烂虾们留在了海滩上罢了。
中国的开放,打开的不是一扇窗户,而是整整一条商业街,背后无数产业链就跟强劲的血管一样不断供血,他的竞争力是过去一直因为大陆封闭而用残羹剩饭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的鱼虾们无法比拟的。
香港本来有最好的机会——他本来就跟这条最大的大鲸鱼是一伙的,完全可以冲在最前面,吃得最饱,长得最胖。
但这条叫做香港的小鱼却不想动,嫌弃大鱼太丑,不如当初把自己养在鱼缸里的渔夫帅气英俊,自己当初吃残羹剩菜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游……现在还要跟着你大鱼的方向前进,觉得不舒服,不愉快,觉得自己委屈了,却忘了鱼本来就该生活在海里的,搏击风浪本来就是每一条鱼都该做的事情。
最后大鱼捕猎吃饱了,身体越来越好,香港小鱼懒洋洋的贴在大鱼后面磨蹭,发现连渣子都吃不到几口,于是愤怒了,怨恨了,觉得是大鱼抢了他的食物——却忘记了自己现在既不会捕猎,大鱼醒来以后又没有天然的剩饭给自己吃了,反而颠倒了因果觉得是过去有渔夫所以自己才有剩饭吃……殊不知现在不管是谁,不做事儿都没有饭吃了。
对那些对大陆充满怨憎的香港人,其实我只有一个看法:这个国家很大,容得下一个香港,只要你们跟上脚步,我们复兴得起一个上海,灿烂得起一个广州,兴旺得起一个深圳,更能够点亮全国无数城市的万家灯火,就不会带不起你一个小小的香港,没有谁会故意制约你的发展——因为国家很大,香港很小。
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国家很大,香港只是香港,就算香港真的是一颗东方明珠,在这个国家里还有更多的钻石、翡翠、夜明珠、羊脂玉……哪个都不比你香港差,就算你这颗东方明珠真的砸了、碎了、裂了、脏了……也就那样了,国家大了,赔得起的,不心疼,香港真的不应该把自己当成什么了不得的稀世珍宝,拿枪指着自己拿自己当人质,无非就是笃定了政府是好人不会像某些自由与民主的国家一样用击毙人质的方式来阻止人质自杀罢了……
香港,还是香港人的香港,烂了一个香港,国家赔得起,但对于香港人自己呢?这次香港暴行的参与者中有很多年轻人,参与的时候都十分积极欢快,但等到香港毁了,你们后面的几十年如何生活呢?枪比在自己头上,打死了算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