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中国数学的计算为主传统
数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历史不断证明,任正非就说科技竞争本质是数学水平的竞争,数学大国一定是世界强国,世界强国一定数学大国,几乎从古至今都没例外。从古埃及,古希腊,中国的汉唐,阿拉伯帝国,西班牙帝国,英帝国,到法国德国苏联美国,都是数学引领了国家力量发展。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数学和西方传统的数学体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以计算为主的,而且做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而西方恰恰相反。中国的招差术,高次方程,二次内插法等等,在古代的农业生产力的情况下,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工具。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体系的建立和推演上,中西方数学早早地分道扬镳。以《九章算术》为例,从内容上,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再利用,故而卷分类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等等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分类。但是从数学内容上,九章算术不仅处理了大量复杂问题,而且包含了重要的哲学思想(如极限,分割,组合等)。最为流传的例子即“祖暅原理”,即判断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可用“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这一原则进行判断,并且利用这个原理求出“牟合方盖”体积(所谓“牟合方盖”是指相同的两个圆柱正交围出的立体形)而这个立体形的体积求解是无法用初等数学解决,严格来说应使用微积分才能完全解决。而从其论述中,我们能看到朴素的积分思想,也展现了古代数学家杰出的数学直觉。同时,在研究的领域上有极大的弹性,从初等代数,初等数论到初等几何学(基于现代数学的观点)中的各个问题都有涉猎,并且给出了认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考。如卷八方程篇的开篇问题,即利用方程组思想解决问题,而以西方数学观点来看,所利用的正是高斯消元法。 再如广为乐道的中国剩余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涉及到了初等数学中大量重要核心命题。
然而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尽管技巧很多,成果也不算少,但始终没有超出初等数学的范围。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个局限性,是太拘泥于直接的实际应用了,而没有发展出抽象的数学观念和数学体系。举个例子,中国古代的确产生了朴素的极限和微积分思想,但是微积分的整套体系却并没有在中国出现,为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数学,还没能产生出函数这种抽象的概念。这确实和中国的文化科学体系甚至是汉字本身有关。
但是以希腊为代表的数学,又走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多的证明构建的逻辑体系。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希腊数学,在构建的几条公理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论证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公理假设为基础的:
1.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直线公理)。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任意地延长。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圆公理)。所谓的希腊证明逻辑体系,是一种人造的体系,人为构建平行线,绝对直线,这个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然后总结一套规律和定理体系,这个只是臆想的体系,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或者说叫作弊。这个东西对现实的数学利用用处不大,你证明平行线能帮助你修桥还是铺路?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很形象出彩,但是却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玩意没用。
西方希腊那套数学体系,主要是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和万有引力的计算,才取得了其价值。这个原因是因为宇宙空间运行数据简单,模型简单,可以很形象的把他设计分析出来,构建一个完美体系,我们的世界不是这样的。而牛顿也因为看到了宇宙简单而又完美的体系,开始迷信上帝创造世界。
对于革命性的,基础性的不复杂的模型,定理证明有用,因为正好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达,但是事实是我们的世界太复杂,定理根本不足以概括,只有大量的模型和计算。证明定理现在在我们经济预测,天气预测,大数据里用处何在?还不是建模计算为主。西方的定理证明只是在解释天体运动这种模型简单,数据量很小的东西有用,而且很精巧,但是我们的世界复杂的东西太多太多,绝大部分都是无法定理总结的。这种思维方式远远不够,也只会进入死胡同。
所以中国古代的计算核心数学才是现在正道。
现在说起高等数学,大学的数学研究,好像就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世界难题,这样的研究耗费时间,而且对我们的真实的科学研究帮助很小,这个就像古代,你去研究尺规作图化圆为方,研究三分角一样,那是有钱有闲阶级的游戏,不是数学真正应用的正道所在。
今天我们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数学应用场景实在是太多太多,可以说非常类似这个古代的中国九章算术里异常丰富的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比如城市里巨大的交通量如何去安排车辆的快速有效的通行。
比如我们的大气运动,布置几千几万个测量点,去判断我们风电场某个时间点上的发电功率然后调峰,去判断我们的地方准确到分的下雨的时间,和下雨降雨量,来安排我们的灌溉和水利发电调峰。
比如我们的地壳运动,布置大量观测点,去判断地壳的各种内部应力,地层构造,来寻找石油等矿场,去发现地震的规律。
比如海洋的洋流运动,用大量的观测点去观测洋流,海流潮汐走向,来获取养殖捕捞发电的收益。
比如我们的人体的运行,用大量的数据去判断我们人体运行问题,去寻找我们人体潜在的疾病。
比如雾霾的产生发展,部署大量的观测点,去判断雾霾的来源分布和消散的情况可以更多的促进环保。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先进的建模手段,大量的计算能力,我们的超级计算机都不一定够,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时代需要的数学,就像我们古代在九章算术里获得的大量的数学应用场景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恢复中国的以算为核心的数学传统,以实际应用为基石,推动新的数学工具的产生。其实人类数学诞生本来就是因为丈量土地而诞生的,也应该回到这个实际应用的传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