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别具一格的“科幻江湖”

500500

作者/徐彦利

何夕成长于《科幻世界》,十七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这显然证明了作家不俗的创作实力。在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有新作家、新作品涌现的今天,能够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且葆有一席之地谓为不易。

500

500何 夕

何夕成长于《科幻世界》,

十七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这显然证明了作家不俗的创作实力。

在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不断有新作家、新作品涌现的今天,

能够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且葆有一席之地谓为不易。

然而何夕尤如埋头织网的蜘蛛,

并不纠结明天可能到来的风雨,

而是凝神于手上的工作。

既不迎合市场,

也不热衷炒作,平静、低调地

安于四川一隅,

按照自己内心的要求或行或止,

在科幻中采撷、凝望、退出或复归。

科幻与其说是其安身立命的事业,

倒不如说是现实生活背后的一片精神家园,

这片家园并不负载任何与利益相关的企望,

只是纯粹与同道中人的分享。

500

不同寻常的“科幻江湖”

《何夕科幻精品系列》中的25部科幻小说构筑了他不同寻常的“科幻江湖”,而这个江湖极具中国特色。

说到江湖,很容易让人想起金庸。金庸系列作品中,故事在延续,情节在继起,人物有重叠,恩怨多纠葛,它们互相支撑、互相佐证、互为因果、彼此渗透,使侠义江湖显得更加浑厚丰满,宏观的社会风云与微观的个人悲喜完美结合,给人异常真实深刻的感受。而何夕的“科幻江湖”同样特色显著,烙印感强烈,这在当代科幻作家中尤为突出。

其小说的背景多设定在中国,中国式人物、中国式思维、中国式场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反璞归真的境界,无不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趋鹜和鲜明的本土化特征,这在西方科幻强大的侵入式影响下难能可贵。小说的人物常常异文互见,何夕、叶青衫、陈橙、何纵极、蓝江水、兰天羽、楚琴、陈天石、韦洁如等,遍布并重复于多部作品中,演绎着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故事。他们说中国话,用中国的道德伦理审视世界,为中国式理想奋斗或献身。各篇情节互为补充说明,如《天生我材》中对西麦农场的粗略描写与《异域》中对西麦农场的细致描写互为验证,互相注解。整体看来,何夕颇似一个兢兢业业的画师,精心描绘着自己独特的江湖幻象,这个江湖有自身的规律与秩序,理论上与西方现代科技无限接近,而描述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

充分抒发自己内心的想象

阅尽何夕小说,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他几乎很少重复已描述过的创意。克隆人、数学概率的微妙、黑洞、虫洞、外星探索、时间加速、多重空间、星际移民、宇宙流浪等,每一篇小说的题材几乎都是全新的。由此也可看出他更大的热情并不在于探讨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加以固守,以确保迎合阅读的需要,而在于充分抒发自己内心的想象,永不停息地对社会、人类提出各种诘问并做出最大限度的探索。

科学理性与蒙昧愚昧进行过怎样的交锋?进化的奥秘何在?人类只顾眼前利益光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灾难?在宇宙中流浪是一种怎样的孤寂?人对自然过度索取有什么后果?认定世上只有一种公理是否正确?高科技社会中丧失身份识别的焦虑……这些都是他倍感兴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细致琢磨甚至超过对人物和情节的关注,成为其科幻叙述的根基而非枝叶。《盘古》对现有定律的怀疑,《田园》超越时代的落寞,《审判日》机器读取人记忆的利弊,《平行》慨叹人类走出蒙昧的艰难,《蛇发族》反思人类智慧的副作用,《本原》挑战平庸的充满秩序的世界,《我是谁》中计算机控制人类的恐怖局面。或者可以说科幻是何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一条路径,写作则是他存在的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思想者。

正因为这样的思索,他的作品才会显示出难以归类的特色。有的作品会极尽科幻之“硬”,《假设》《漏洞里的枪》《十亿年后的来客》《达尔文陷阱》等,涉及数学、物理学、量子力学、生物学、哲学等领域,抽丝剥茧地理论分析令读者十分烧脑。而有的作品又极尽科幻之“软”,科学成份稀薄的近乎于零。《伤心者》旨在描写超越时代的研究者所承受的孤寂与冷遇,几乎看不到什么科幻元素,《爱别离》中重在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的探讨,也并不关注科幻本身。瞩目科学领域时他近乎于一个疯狂的专业研究者,而关注世俗人情、心理探微时则更接近主流文学。

新的语汇被开创性的引入到作品

为了表达他的疑惑与思考,作家发明了一系列新的语汇,这些语汇在科幻文坛中独树一帜,打上了独有的标记。

光子商务、JT业、脑域、脑房、脑房恐惧症、意愿完成体系,菲星,生殖隔离、层叠空间、非法跃迁、时间之缝、宇宙眨眼、星病毒、宏围、行星瓶等,被开创性的引入到他的科幻江湖中,成为一种别开生面的构件,为中国科幻文坛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这正是一些青年科幻作家所忽略的,他们往往执著于某部作品跌宕情节的设置而忽视思想的深度与自身特色的确立。

作品多以“何夕”为主人公

当然,一方面何夕沉浸于构筑自己独特的科幻江湖,一方面也显示了过于自我的倾向。如其作品的百分之九十或者更多的均以“何夕”为主人公,与自传体小说不同的是小说中的何夕身份是多样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侦探、博士、特警、拥有特异功能的人、搬运工等,(其他何百夕、何万夕、何宏伟、金夕博士则是另外的化身),带有某种游戏性,作者似乎渴望体验各色人等不同的人生片断,尝试各种可能的场面与结局,然而在人物塑造中,主人公何夕往往成为真理、正义、道德、法律与理想的化身,他机警、睿智、充满理性的思辨与感性的真情,甚至是各个领域的天才,各种正面描写与极尽赞美的语句暴露了作家明显的自恋倾向,当这种倾向成为滚滚洪流并贯穿所有作品时,所起到的副面作用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男女主人公“悲情+浪漫”的爱情模式又陷入某种套路化的窠臼,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除《人生不相见》中何夕与于岚感情的描述外,多流于平白简单,感染力不强。《光恋》中何夕与汪汪的爱情,《蛇发族》中何夕与盖娅,《异域》中何夕与蓝月,《六道众生》中何夕与牧野静,《平行》中的何夕与莎莎,《天生我材》中的何夕与星冉,让人不由想起詹姆斯·邦德007系列电影,永不失败的英雄+频繁变换的美女,每部电影必是才子佳人的搭配,成为不看即知的模式。这让我们想起刘慈欣在《地火》中塑造刘欣时的隐喻与克制,能够更深地打动读者并引发阅读后的探讨热情。

500

500

无论如何何夕在中国科幻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思路宽广,视野辽阔,思想深邃,作品奇幻甚至诡谲,不乏硬科幻的专业性,也兼具软科幻的人情味,可读性极强,如能超越一些结构的局限,未来的成就将更令人期待。如假以时日,何夕一定能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科幻大家。

《何夕科幻精品系列(全6册)》

书中共选取了作家何夕

最经典的25篇中短篇小说

是对作家20多年来创作作品的精选

其中9篇作品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

500

500划:王卫英

责编:王卫英、曹 璐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500

500500

文章及图片来源:徐彦利

转自:公众号“科普社”

500

转载本公号内容请联系授权

kjgzzzhongguo@126.com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