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欧盟是为了有福同享,可没说愿意有难同当

工业革命发生之后,欧洲就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这几个欧洲国家都变成了殖民大国,他们在海外占领了所有的地方,包括我们知道的现在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过去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而已。其实在当时,现在的美国是分割成两大派的,一派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派是法国的殖民地。后来英法两国在十八世纪打了七年战争,最后法国打败了,法国把在北美殖民地全部输给了英国。之后英国把北美的殖民地统一起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北美殖民地。美国建国之后又不断地向外拓展,把西班牙原来占领的这些领地都给统一到自己的国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美国。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果看一下世界地图会发现,实际上他们(欧洲)工业革命以后,把全世界都殖民化了。但是后来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在欧洲爆发了世界大战,最后的结果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

5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那么领先的、可以把全世界都殖民的欧洲文明,突然衰败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互相内斗。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个巨大无比的力量,一个苏联,一个美国。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有一些精英才意识到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一种联合体。其实他们最开始设想的是要形成一个联邦制国家,跟美国一样,变成一个欧洲合众国,如果成了欧罗巴合众国的话,就能形成可以跟苏联和美国抗衡的一种力量,这样欧洲当年的这些殖民主义的大国才能重新找回他们的勇气和能力。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这么一种基础。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间出了很多矛盾,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个巨大的矛盾就是这些东西都是政治精英设计的,他们一开始在搞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时候,不是从经济共同体开始的,是从政治、防务、安全这些一体化开始搞起,结果都失败了,老百姓一反就反掉了。不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说我们要通过经济一体化,先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且给他们输送好处,经济发展了,就让老百姓知道原来市场统一了是可以有那么多好处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就先把经济捆绑在一起,成立了煤钢共同体等经济共同体,所以在一体化的过程中间,凡是参与了比如说欧洲市场一体化,共同市场,参与了这样的这些国家,发展得都比其他国家更快。

原来英国是不想加入的,英国老觉得他的主权非常重要,所以一直留在外头。但到这个时候他发现不行了,如果不加入欧共体的话,那么欧洲国家之间的发展就会远远超过英国的发展。原来英联邦体系有一个内部特惠制度,可以让它形成统一市场,英国可以利用这个统一市场有一些好处,但这时候英联邦体系基本上也名存实亡了。

因为二战的时候美国故意要拆英国的台。英国当时向美国借钱,美国的条件是英国必须放弃内部跟英联邦国家之间的那些制度,英国没办法,因为他需要钱打仗,就接受了美国这些条件。

英联邦内部的自由贸易体系被美国人打垮之后,美国就长驱直入地占领了英联邦国家的其他国家,所以英国战后就失去了自己的自由贸易体系。这个时候英国自己本身的经济体又太小,不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话,就无法享受统一市场各种各样的好处。所以到60年代70年代时候,英国就开始要加入欧共体。

开始的两次申请都被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给否决了,当时戴高乐说,英国进来肯定会捣乱,因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等到后来戴高乐下台、蓬皮杜上台的时候,因为戴高乐时期时候美法关系严重的对立,蓬皮杜为了缓解跟美国的关系,就在这个问题上放了英国一马,让英国加入了欧共体。

所以基本上欧共体是在矛盾中不断地发展,但是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给所有加入的成员都带来了好处。在那个情况下,欧洲经济在战后一直到70时代都是发展得比较快的。

但是到了70年代之后出现了很大问题,因为70年代是经济滞胀的时期,出现了石油危机,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然后经济突然就停止了。经济增长停止之后,所有的问题就开始冒泡了。

高额的福利制度有问题了,原来在战后建立的特别好的福利制度养不下去了,之后有大量的失业者,然后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那时候又受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所以左派的政治运动在所有的欧洲国家里都风起云涌,然后就是罢工、闹事、闹学潮,最后就整个把战后以来西欧国家的发展势头给打断了。

从那以后整个欧洲的一体化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说将来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些超额利润来养这么庞大的一个社会福利体系,欧洲后来越来越难找到最后的出口。

最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欧洲还利用了一把,比如说把生产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这样的话它会享受到好处。但是中国参与了全球化以后,虽然给它输送了不少利益,但中国也工业化了。从开始接受它的投资、给它输送利益,到后来成为它的竞争者,这个过程非常快。

除了中国,欧洲也向其他亚洲国家转移生产,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在获得更高利润的同时,也培养了很多对手。等到整个亚洲和美国形成的一种特别奇怪的全球价值链之后,反过来对欧洲形成了巨大的压迫。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不扩大生产就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可是扩大生产就会培养更多的竞争者。在这种矛盾的过程中,恰恰是后来苏东集团瓦解给西欧提供了一定的喘息之地。因为苏东集团瓦解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欧国家的市场给西欧的产业升级和扩张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这使得东欧市场迅速地就崛起了,西欧又喘息了一段时间。


​但是很快这个事情就没有新的东西(补充进来),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老欧洲和新欧洲之间非但没有形成互相帮助的这种关系,反而形成了一种互相排斥的关系。

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内,是中东欧国家完全被西欧国家兼并的一个过程。这些中东欧国家就把自己的金融体系、货币体系之类的全部都交给西欧国家了。本来指望这些西欧国家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发展起来,但是经济危机一来,后面欧洲又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资本开始迅速地从中东欧国家回流到西欧,因为西欧国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把资本抽回来,保持他们自己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但资本从中东欧抽回来以后,中东欧就出现了经济严重失血的状态,然后就全危了,当时匈牙利、波兰……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危机的状况。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东欧国家开始向中国伸手,要求中国给它们援助。其实中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中东欧市场的,因为我们觉得要帮助,我们中国也有这个能力,2010年中国经济、中国金融有这个能力去帮它。当时我们确实给中东欧国家建立了不少金融体系、放了不少贷款,让中东欧国家慢慢地又恢复了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以后我们又搞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马上就得到了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他们没有资本,无法实现他们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但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无论是对人民的生活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当时中东欧国家需要这些,所以马上就成立了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特殊联系,就是现在我们称为“16+1”的这种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就使得中国和原来西欧国家的矛盾增加。因为西欧国家从中东欧国家被吸纳进欧盟以后,他们就认为是他们改造了中东欧国家,并把中东欧国家当做自己和扩张的一个市场、一个自留地。这时候发现这些东欧国家怎么进了中国的自留地了?它就觉得这个东西有点说不过去了——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地方包下来,使我有一个未来能发展的空间,结果你进去了,你插空赚了一个便宜。

所以在西欧国家中,“中国分裂欧洲”、“中国占便宜”的这种说法就越来越多,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突然就变得有点紧张了。这时候中国比较大度,中国说,那好,你们也可以来参加,我们“16+1”的这种机制是为了帮助中东欧国家更好地发展,因为他们跟西欧国家相比是落后的,中国的参与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发展起来,欧洲的发展才能够更加平衡。所以我们并不想给你们拆台,如果你们不信的话,可以来一块参加。

我们很大度地说,我们“16+1”可以这样,你们比如说德国可以派一个观察家,来看我们都干什么,如果你们觉得不满意我们这种合作的话,(我们可以再进行商讨),其实后来这个事也不了了之了。现在确确实实“16+1”是有欧盟委员会的代表在里头的,但是在中国和欧盟之间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缝隙。

欧洲现在更危险的是面临着民粹主义的崛起,欧洲的发展规律是要不断地有人给它输送好处、不断有人愿意加入欧洲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在经历了上次经济危机和主权危机后就停止了。欧洲和日本一样,失去了10年,从2008年到2018年,欧洲整体经济增长不超过5%,非常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矛盾就出来了,为什么现在(欧洲)冒出了那么多民粹主义的领导人?就是因为它本来的这个机制就是一个有福可以共享的机制,但有难未必可以同当。

当有福可以共享的时候,大家都愿意进来,但大家都进来了而你现在发展不好了的时候,那么欧盟这种机制、欧洲一体化这种机制就会成为替罪羊,成为埋怨的对象。大家都觉得我之所以发展的不好,是因为我过去作为民族国家的主权没有了。过去我可以利用民族国家的主权进行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等等,但现在这些事情都做不了。所以极右派的民粹主义领导人就会和老板姓说,我们解救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脱离欧盟,而这种领导人和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民众不明白中间的问题、不知道这些关系是怎么回事。民众觉得过去好,那我就愿意加入欧盟,当时民意调查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愿意加入,但等到现在不好的时候,民意就反过来了,认为现在过的不好不是我自己的问题,而是欧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想从反欧盟、反欧洲一体化中间得到政治利益。

五月底的欧洲议会选举和现在所有的民调都表明,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些民粹主义、极右主义的政党。如果未来欧洲议会里各个国家的议会党团都是这些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党派代表占上风的话,那就成了一个大玩笑了。一个本来是为了推动欧洲一体化和民主化的制度,如果他的代表都是反对欧洲一体化、都是要搞欧洲分裂的人,那么你想欧洲一体化未来的发展会遇到多大的障碍。怎么样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仍然能够让欧洲一体化找到发展的动力,其实是一个到现在为止没有解的难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事情有可能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反对欧洲一体化,越走不出来,经济越衰退,越衰退就越认为是因为欧洲一体化造成了这么多麻烦,越想走出去……

原来设计的通过好处一步一步地把欧洲民众都拉进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间,形成一种联邦制的欧洲,最后形成一种能跟超级大国同台竞争的想法,是政治精英的想法。但这些政治精英们大概无法主宰未来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方向。

如果欧洲一体化不能继续前进的话,那么欧洲就无法变成刚才提到的联邦制国家,如果欧洲变不成联邦制国家的话,那么欧洲未来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这个世界舞台上非常有利、可信的一极,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制度设计里面的问题和现在整个欧洲政治变化对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这关系到我们未来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欧洲政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