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出现大神级政治家,能让它在30年内赶上我国吗?
即便印度出现大神级政治家,除非我国犯致命错误,否则它不可能在30年内赶上我国。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罕见的发展工农业都有着巨大优势的国家。而印度的农业条件存在严重缺陷,工业条件很差。
我认为印度有四个方面的自然条件不如我国,会让它赶不上我国。
第一,水资源状况与发展农业需求不匹配,难以实现粮食自给。
先看数据。
我国和印度的年人均粮食分别为486公斤、235公斤。我国是印度的2.1倍。国际粮食安全线为每年400公斤。因此,印度人是吃不饱肚子的。但神奇的是,印度居然算是粮食自给的国家。我不知道它怎么就成了粮食自给的国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还在向世界卖粮食。
它的农业发展差,导致农民没有钱,国内没有消费能力。这会让它的工业品卖不出去,最终工业发展不起来。
首先它的降雨分布与耕地存在错配。
它的降雨集中在东西海岸和东北部。
但耕地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印度河-恒河平原,所以这里是它的粮食主产区。但这里降雨相对稀少。
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国的的耕地60%在北方,而且平原居多。因此我国的北方地区承担了粮食生产的主责。但是北方只占全国淡水资源的20%。
幸运的是我国地理条件上有远程调水的条件,已开始用南水北调工程弥补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不足。而印度没有远程调水的地理条件,具体原因后面细讲。
其二,地形原因导致印度存不住水。
位于东西两海岸的东高止山、西高止山后、喜马拉雅山脉,截留了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中的水汽,在山脉前形成充沛的降雨。这里是印度的主要降雨区。但是东西两海岸都是狭窄的平原,降雨很快就流入了大海。而东北方,这里的降雨很快就流入了邻国孟加拉国。
我国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雨线以东,是大片可以进行农业的地区。这里分布着我国的主要耕地。
其三,旱季降雨稀少,开展复种的条件差。
印度为热带季风性气候,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70%至90%。旱季降雨稀少,很容易发生干旱而歉收。因此从降雨量看,它是不支持开展复种的。
而实际情况是位于印度北方的粮食主产区,一年种植两季。但这是靠开采地下水维持的。
而我国降雨量充沛的南方为亚热带气候,降雨量的季节性差异就没这么大。例如长江流域作物生长期的夏季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 40%至50%。所以我国南方地区,能轻松实现一年种植两季。
其四,地形原因导致难以修建水库。
印度的粮食主产区位于印度河-恒河平原,这里地形平坦,所以没办法修建大库容的水库。这让它难以保存雨季的降雨,大量降雨被白白排入大海。结果就让旱季时缺乏用水。
而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位于国土东部,即便是平原为主的北方,也存在丘陵山地。所以我国能很轻松建立大量的水库。
其五,由于地形原因,难以大规模远程调水。
印度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这里降雨偏少。
如果从降雨很多的东西两海岸地区往北方,尤其是西北部旁遮普等核心粮食调水,先得把降雨收集起来,然后翻越东高止山、西高止山、德干高原,还有其他山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如果从降雨很多的印度东北部调水呢,但这里的海拔要比西部要低。
所以印度根本没有大规模远程调水的条件。
而我国地理条件让我们具备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远程调水的优越条件。
我国的地形为自西向东地势逐渐下降的三级阶梯。
我国地势最高的西南地区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这里降雨丰富。而我国的长江等大河多发源于西南地区。我国的主要耕地-华北平原,位于东部地势偏低的第三阶梯,所以我国才有实行规模巨大的南水北调的可能。
总之,印度的水资源上的严重缺陷,导致它现在连吃饱肚子都很困难。
第二,煤炭质量差,推高了经济运行成本。
我国和印度的煤炭储量相差并不大。
我国已探明可采储量为2071亿吨,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
而印度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613.5 亿吨,位列世界第五。
但我国的煤炭种类齐全,拥有从无烟煤、炼焦煤、肥煤、气煤到褐煤的所有煤种。我国内蒙古和山西地区,盛产用于发电和供暖的优质动力煤。热值高,大于5500大卡/千克,低硫、低灰。
而印度的煤炭质量偏低。大部分煤炭的灰分含量为30%至45% 。而优质动力煤的灰分通常低于15%。高灰分直接导致它的热值较低,一般为3000到5000大卡/千克。热值远低于我国。
此外,印度严重缺乏炼焦煤,其钢铁工业所需的优质炼焦煤85%以上依赖进口。
煤炭质量差,直接印度的电力成本高,钢铁的竞争力不如我国。
此外,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储量是印度远远不能相比的。
例如我国的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2.7万亿千瓦时/年,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只有0.3万亿千瓦时/年。
第三,严重缺水限制工业规模。
从世界水资源分布就可以看出,印度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
所以它的工业分布在降雨相对丰富的东西两海岸地区,而人口众多、降雨偏少的北方地区没办法发展大规模工业。
而我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缺水情况要好很多。华北地区确实存在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但是我国可以用南水北调来缓解。因此我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可以遍布工业基地。
而印度因为缺少远程调水的条件,所以就没办法这样干了。这也导致它的工业规模远不如我国。
第四,水运条件差,导致物流成本高。
2024年印度的内河运输货运量仅为1.33亿吨,比我们印象中因为天寒地冻难以发展内河航运的俄罗斯还要差。俄罗斯伏尔加河的年货物运输量也有2亿吨。
根本原因还是印度的水运条件不行。
恒河旱季降雨量只有全年的18%。所以旱季的恒河水位很低。而且由于恒河平原地形,所以不能通过修建大容量水库来调节恒河水位。
这就导致恒河走不了大船。
此外,恒河下游出海口在孟加拉国手里。
印度还在法拉卡这个位置修建了大坝。把60%的恒河水,引入到西孟加拉邦的胡格利河去了。这就把恒河的航运能力废掉了大半。
因此,印度难以发展从恒河到孟加拉湾的河海联运。然后以此为基础,在人口众多的北方地区发展起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因为内河航运能力差,所以印度不得不主要依靠铁路、公路将货物运输到港口。
而我国的水运条件要比印度好得多。
我国有长江、珠江等多条航运能力惊人的大河,而且这些大河都完全被我们掌握。
我国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水运占比达到53%。我国2023年的水路货运量达93.7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长江的货运量为64.5亿吨,是印度全国内河运输货运量的48倍。
因此,如果说印度的农业条件还有热量优势,但发展工业所需的能源、淡水、水运条件就非常差了。
我国却是世界上罕见的发展农业、工业都有很大优势的双圣体。
印度应该好好研究经济地理,制定合理的国家发展目标。
幻想出现一个逆天的领导人来改变国运,这其实是一种带有神学思维的想法。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一个国家的领导层抓住历史机遇,充分考虑自身的自然条件,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才是科学实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