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德国是不是真的去工业化了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消息说,德国这些年去工业化比较严重,体现在发电量在过去的大约十年下滑比较多。

于是我就想核查一下,上IEA(国际能源署)的官网是可以查到数据的。

https://www.iea.org/countries/germany

然后我把下载的excel表数据做了这样一个图:

500

在2000年的时候,德国的发电量是5765.43亿度,

到2017年的时候,德国的发电量达到了历史最顶峰的6537.23亿度,

但是在那之后开始了一路下滑。

2019年下降到了6069.17亿度;

2020年为5754.62亿度;

2021年反弹为5927.99亿度;

2022年下降为5789.49亿度;

2023年下降为5118.81亿度。

2023年德国的发电量比巅峰的2017年下降了21.7%。

国际能源署官网的数据只到2023年,于是我又查阅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

这是在BP宣告自2023年停止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之后,英国能源研究院(Energy Institute--EI)接棒英国石油公司(BP),与合作伙伴毕马威(KPMG)和科尔尼(Kearney)联手,连续第三年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这个2025版本是2025年6月26日发布,使用的2024年数据。

其中德国2024年总发电量达到4972.8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注意德国2024年的发电量居然还是下降的,而且这一年只排在全球第十位!

我和IEA 2023年的数据对比了下,差不多。

要知道,德国在过去十几年可长期是世界第四和第三的经济大国。

那么德国怎么会出现发电量下降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图(还是IEA的数据),主要是两大原因,

其一是用煤炭的火力发电量大幅下降,降幅比腰斩还多,

2003年德国火力发电量高达3145.55亿度,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高达51.63%。

但是到2023年,发电量就只有1348.92亿度了,大幅下降了57.12%,在2023年总发电量里面占比仅为26.4%。

500

德国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碳排放的承诺(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尤其是德国绿党反火电非常积极,而会产生大量碳排放的火电站就成为了德国淘汰的对象。

德国议会在2020年7月3日通过《煤炭退出法》,规定德国最晚在2038年彻底淘汰煤电,这个时间表是德国煤炭退出委员会在2019年提出来的。没错,德国居然还有个专门的煤炭退出委员会。实际上像德国绿党这种较为激进的组织对这个目标还不太满意,他们希望2030年就彻底关闭所有火电站。

如下图的2038年时间表:

500

在今年4月,一个非常大的新闻,就是德国汉堡市著名的莫尔堡火电站被炸掉了,是字面意义上的被炸掉,如下图。

500

500

这个火电站是德国发电效率最高的电厂之一,装机容量达到1640MW,2015年初建成发电,2021年7月就正式停运了(实际上2020年12月就已经停止发电了),总投资大约30亿欧元。

500

从2015-2020年总发电量为342.88亿度,算上每年的运营费用,估计算下来平均每度电耗资1000欧元,多么的昂贵。

为什么这个电厂会被炸掉呢?

其一是运行期间德国电力批发价格一直低迷,导致卖电卖不出高价,这个算是正常原因,

其二是该电厂想接入当地的供热网络,这样可以多赚钱,但是被拒绝,说是因为用煤电厂制热不符合环保减碳目标,而且还需要新建供热管道,说这也会破坏沿途的环境。

其三是该电厂本来是想满负荷运行,但是需要从旁边的河里面取水进行冷却,但这样会有加热后的水进入河里面,结果当地环保团体说水温变化对对河里的鱼类等造成影响,结果最后欧盟委员会裁定电厂不准用河里面的水进行冷却,只能用厂区循环冷却塔冷却,这样冷却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发电厂始终只能以低负荷运行发电。

我们都知道工厂产能利用率很重要,这样怎么赚钱呢?

其四是欧盟有一个ETS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就是产生碳排放的企业要按照每吨碳排放交钱,而该火电厂以2019年为例有4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就要交碳税。

其五是德国搞了个退出补贴,采取各个火电厂竞标的形式,也就是各个火电厂说你要多少钱就可以关闭你的火电厂,最后德国政府给中标的火电厂补贴来关闭该火电厂。

搞笑的是这个招标制度不是说鼓励发电效率低,老旧的火电厂退出,而是谁要的钱少我就给谁补贴,结果导致莫尔堡发电厂这种比较高效的电厂能够拿到补贴,反正运营也不赚钱,还不如拿笔钱就关闭算了。

总之,环境保护造就了一个度电成本高达1000欧元的发电厂,而且最后还彻底没有了,真的是黑色幽默。

德国发电量大幅下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德国弃核,德国现在没有核电厂了!

在2023年4月,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德国关停了德国最后的三座核电站,分别是巴伐利亚州的“伊萨尔2”号核电站、巴登-符腾堡州的“内卡韦斯特海姆”核电站和下萨克森州的“埃姆斯兰”核电站。

当地时间4月15日至16日夜间,“伊萨尔2”号、“内卡韦斯特海姆”和“埃姆斯兰”核电站与电网分离,标志着德国正式告别“核电时代”

而这三座核电站在2022年还贡献了德国6%左右的发电量。

500

背后的原因是德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反核运动,他们觉得核电站不安全,实际上70年代末德国成立的绿党,就是反核人士等环保团体组成的,立党宗旨就是环保,

因此绿党天然的反核。

像1979年美国三门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爆发了大规模游行希望停止发展核电站。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进一步助长这种情绪,

导致德国198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核电站商用了。

2011年日本海啸造成的福岛核事故进一步刺激了德国弃核。

2001年德国核电站发电量还有1713.05亿度,占比高达29.21%,到2023年4月就彻底没了。

本土没有核电站了,以后德国在核电技术竞争方面就没有基础了。

不只是绿党,像和绿党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在环保方面的理念也和绿党近似,也是推崇可再生能源,只是没有绿党那么激进。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需要能源的,德国发电量2024年比2017年的巅峰下降了接近24%,这对德国来说就是去工业化。

欧洲如此反俄,政治上如此的支持乌克兰,但作为核心的德国去工业化这么严重,其结果是连当个合格能够海量生产的兵工厂都做不到,这么多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居然支持乌克兰的武器弹药数量还远远不如俄罗斯的工业产能,乌克兰从炮弹到无人机的数量都只有俄罗斯的几分之一。

我们都说俄罗斯的工业拉胯,结果这么多欧洲国家加起来反而表现的更拉胯。

德国的事情,给我国的启示也是很大的。凡事不能走极端,人类的确可以怀着种族平等,保护环境的伟大理念和目标,但不能无视理念和现实的巨大差距。

中国以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想消灭阶级差别,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很理想化,结果就出了问题。

这些年欧洲的理念,都在极端化,并且形成了利益集团,导致还不好改。

搞种族平等搞到无视本国普通民众利益,引进了大量非法移民,导致欧洲社会治安急剧恶化;

搞环保运动导致大量建设被拖延,工业化受阻,电厂被关闭,出现去工业化;

搞民主,结果搞出了官僚主义和低效率,修一座桥一个机场都要争论不休,修个一二十年,效率低下,德国首都柏林的新机场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1990年就开始规划,2006年秋天才开工,2020年才投入使用,建设用了14年,如果从规划开始则用了30年,建设预算2006年还是28.3亿欧元,结果到2020年总共估算花了大约73亿欧元。

BBC曾经报道说,

在德国汉堡(Hamburg),易北爱乐音乐厅(Elbphilharmonie)超出了预算 7 亿欧元(预算为 7700 万欧元,实际成本花费 7.89 亿欧元);

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 21)的新中央火车站于 1995 年宣布开工,但竟然到2025年8月的现在还没有完工,在90年代估计25亿欧元的建设成本,到现在已经变成四倍,预计总共花费大约100亿欧元。

都说腐败会导致经济损失,但是低效率导致的经济损失看起来要大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啊。

现在欧美国家,不管是女权,LGBT,移民,环保还是民主,都已经形成了稳固强大的利益团体,这些团体的风格就是做事越极端越好,越极端越能获得选票和曝光率。

像欧美出现的荒唐的厕所法案,一个男性只要认为自己心理上是女性就能进女厕所甚至女更衣室,特朗普首次竞选时加州就通过了这样的跨性别者厕所法案。

这些年甚至出现了体育比赛男选手参加女子比赛的情况。

因为一部分人的极端声浪看起来很大,于是政府就“迫于民意”,为了选票,做出伤害社会主流人群和价值观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欧美已经一再发生了。

中国的文化讲究中庸,其实是我们祖先极高的智慧,因为走了极端都不会有好处。

保护环境多好的事情啊,当我宣传保护环境的时候,你恐怕也无法一下子想出来还能有什么坏处,毕竟谁不喜欢身体健康,青山绿水呢?

但其实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才是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办法,像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结果现在中国的环境反而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河流越来越清澈。

可以说我们作为普通人,如果不了解更多背后的事情,深入思考,是很容易被误导的。

比如我之前就发过一篇文章,说我春节过年回老家,就发现长江水越来越清澈了。

从长江变清了说起--2024年春节的三个感受

不只是长江水变清了,黄河水也在逐渐变得清,黄河泥沙多,带来的危害就是下游河床逐渐抬高,造成地上悬河,带来洪水灾害。威胁黄河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央视8月份的报道,2024年黄河的泥沙含量已经比建国后累计68年(1952-2020年)的平均值变少了80%。

在小浪底水库上游的(陕西)潼关水文站,适用在线光电测沙仪用光线穿透黄河水,感知其中泥沙含量。

发现这里流过的每立方米黄河水中,泥沙含量从多年平均值27.5公斤(1952年—2020年)减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不过我查询了下长江2024年的情况,每立方米含沙量是0.118公斤,黄河仍然是长江的大约48倍,含沙量仍需要继续降低,2024年黄河仍然是中国主要河流含沙量第一位。

而黄河泥沙逐年减少的关键,就在黄土高原建了大量为拦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坝。

目前黄河流域已有5.83万座淤地坝,累计拦沙74亿吨。

另外植树造林也有很大的作用,

黄河的泥沙98%来自黄土高原,其中陕西省排第一位。

而以陕西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为例,从1978年的12.9%提升到了2024年的28.89%。

你看,这就是发展带来的好处。

同时,不应该让社会形成各种“身份政治”团队,从德国去工业化的例子就能看出来,这些团体内部往往会极端的声音占上风,或者说极端才能在团体内部出头,从而出现伤害主流人群利益的事情。

这是中国需要警醒的事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