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们如果靠“专利费”活着,国家损失有多大?
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一艘超过10亿人民币,是造船工业的高附加值产品,上海的沪东中华造船厂今年已经签了至少三批大订单,
第一批6艘75亿人民币,第二批卡塔尔的四艘,
第三批6艘80多亿人民币订单来自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换言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单艘价值超过10亿人民币,而该领域长期是韩国占据绝对优势,而韩国之外中国在LNG船方面也在逐渐发展,造船业的中韩竞争是一场长期拉锯战。
尽管韩国和中国,尤其是韩国目前拥有全球大多数的LNG船的订单,但LNG船用来装液态天然气的货舱,目前主流的技术是法国GTT公司拥有的薄膜型货舱围护系统技术,因此不管是韩国还是中国的造船厂,只要使用了薄膜型货舱围护系统,就要向法国GTT公司缴纳技术使用费,或者说就是专利费。
因此有评价认为造LNG船赚的其实也是辛苦钱,真正的利润都让法国的GTT公司赚走了。
本文就想说下我对此的看法。
法国GTT(Gaztransport& Technigaz)公司能从中韩的LNG船制造中收多少专利费呢?
法国GTT公司公布的2021财年业绩,在其官网可以查到:
https://gtt.fr/news/2021-full-year-results-solid-earnings-high-end-annual-targets-excellent-commercial-performance
这家公司提供薄膜型货舱围护系统装载LNG液化天然气和液化乙烷。
该公司2021年收入3.147亿欧元,比2020年下降了21%,但与2019年相比仍旧增加了9%。全年净利1.341亿欧元,与2020年的1.989亿欧元相比,下降32.6%。
该公司2021年的收入中,来自LNG和乙烷运输船专利费为2.549亿欧元,
“Royalties amounted to €254.9 million from LNG and ethane carriers”
去年欧元兑换美元平均汇率大概1.184左右,也就是在该领域收了3.02亿美元的技术许可费。
GTT并宣布其在2021年新获得了68艘LNG船货舱的专利+工程服务(做设计)订单。
另外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
2016年-2021年,全球LNG船签单量分别是10艘、19艘、77艘、61艘、54艘、85艘;
从交付量来看,全球LNG船分别交付了33艘、33艘、56艘、43艘、39艘、66艘。
总的来说,收专利费和工程服务费利润率高,赚钱容易,
我查找了新闻,韩国方面就抱怨GTT一艘LNG船GTT竟然要收费5%,这意味着一条大型LNG船接近一千万美元(大型LNG船一艘大约2亿美元),当然从GTT在2021年三亿美元的技术特许费收入和LNG船的订单量来看,实际的收费可能未必就刚好是5%,可能针对各个船厂和订单的不同会有些折扣。
像其他一些行业的专利收费都是给一个统一的标价,比如2%,2.5%,3%,然后各家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情况去谈实际给多少。
但总的来说,专利费只是制造业众多获利环节中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不能放弃高科技制造业而只收专利费的道路。
就跟华为在美国制裁下,如果自己不能设计制造各种通信产品,就收专利费了,
那华为会从一个营收八千多亿,净利润率7%的公司变成营收一两百亿人民币,净利润率70%的公司,企业对一个国家的收益是不能只看净利润率的,
华为净利润率7%,看似100元只赚了7元,但其余的93元包括了支付给华为员工的工资,缴纳给国家的税收,从银行融资借钱,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企业的大量采购等等,这些对企业来说是成本,但对于该国的员工,政府,银行,供应链企业来说却是收益。
华为在营收八千多亿,净利润率7%的时候,一年能给国家交税900亿人民币,给接近20万员工支付1400亿的薪资,
而当华为只收专利费的时候,总盘子只有一两百亿人民币,虽然企业净利润率会高的惊人,但一年能给国家交的税,能够雇佣的员工人数也大大减少了,不可能养得起20万员工,员工人数会减少到几千人,而且对国产上游零部件的扶持和采购就完全没有了。
对于国产船舶也是一样的,我看了沪东中华造船厂的规划,计划十四五末期,也就是2025年LNG年产量达到10-12条,如果按照均价2亿美元计算,那一年就是20亿美元的营收。
就算净利润率只有5%,沪东中华只赚1亿美元,再支付几千万美元专利费,或者按照5%的专利费就算1亿美元吧,但并不是其余18亿美元中国就赚不到了,就都跑到国外去了,
而是要支付管理层,工程师和工人的工资,给国家和地方缴纳税收,购买国产上游的各种生产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向国内银行融资,修建各种造船基础设施等等,换言之只要上游的设计和零部件逐渐国产化,那这18亿美元中的大部分都是会留在中国的。
我查询了GTT公司2020年的财报,总员工数量550人,其中研发人员164人,很显然对中国来说,薄膜型货舱技术国产化以减少专利费是下一步的目标,
而对法国来说,只收专利费对就业,税收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都太小了。
而且,我觉得从长期看还有个疑问,
GTT的技术先进,成熟且稳定,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验证,下游的船东信任他们的技术,但他们的一年总营收就3亿欧元出头,那意味着能投入到研发的资金会很有限,我查询2020年的财报研发投入为3000万欧元,如果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的话,
但如果等中国LNG产能逐渐上量,技术逐渐发展,又有一部分下游的船东市场,中国开始整合上下游搞国产薄膜型LNG货舱围护系统技术怎么办,即使不能完全替代GTT,但至少也可以吃下一部分份额,使其营收减少,但始终是一个挑战。在这点上中国的威胁比韩国要大。
实际上薄膜型货舱并非是LNG船的唯一技术,目前市场上针对液化气运输有独立货舱(根据技术和结构不同有A型,B型和C型三种)和薄膜型两大技术,
独立货舱围护系统技术就已经在被中国逐渐攻克,
2021年12月底江南造船厂交付的9.9万立方米液化乙烷运输船(注意不是装液化天然气LNG,不同气体存在液化温度等不同,但技术上有相似性,毕竟都是低温液化气),就使用了4个基于江南造船厂自己搞的BrilliancE技术的B型独立舱2个C型甲板罐,而不是用的GTT的薄膜型技术。江南造船厂称B型液货舱的所有材料均来自国内产业链,并称用了8年的时间研发,评价是“突破了货物围护系统领域的卡脖子局面,不受任何国外专利技术制约,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介绍,该艘船的B型舱除了装液态乙烷之外,还能同时兼容零下104摄氏度的乙烯,亦作为乙烯运输船。
此外,由于攻克了一些共性技术,B型液货舱的突破同时也为后续基于该技术的B型独立舱围护系统向液化天然气(LNG)船和LNG燃料舱应用推广积累了经验。
当然,薄膜型舱技术最终还是需要被我国攻克的,毕竟LNG船领域最强的韩国人也在盯着这个方向攻关试图摆脱法国GTT,国内拿LNG船订单最多的沪东中华也是用GTT的薄膜型货舱技术。
我之前看过欧美的一些纯靠专利收入的公司,总感觉是这个模式不长久,原因是因为靠收专利费总盘子小,导致这些公司规模都很小,无法持续的大量投入研发,影响长期的发展。
所以欧美的顶尖科技公司,除了收专利费,都会自己持续的搞产品设计和销售,
像专利收费狂魔高通就大量销售芯片,2020年其专利费收入超过50亿美元,但也只占到营收的22%左右,
像诺基亚尽管在手机上一败涂地,但在通信设备领域也还在持续销售软硬件,2020年其专利费收入只占其营收6.4%。
GTT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他们坚持和专利费捆绑接LNG船的货舱设计订单,也能多赚点钱,不过总体来说虽然利润率很高,但是规模太小了。
全球造船业三颗明珠:
邮轮,LNG船,航空母舰,东亚在技术上目前的确还处于追赶的态势,邮轮欧洲占据优势,航母美国占据优势,LNG船制造东亚占据优势,
从单艘造价来说,LNG船是最便宜的,大型LNG船单艘大约2亿美元及以下,
而大型邮轮的单艘价格基本都在5亿美元以上,价格10亿美元以上的邮轮也不少,
举个例子,
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签订了2+4艘Vista级13.55万总吨大型邮轮建造合同,将在中国制造。
这里面美国嘉年华是邮轮运营公司,意大利芬坎蒂尼是邮轮制造公司,我国和意大利合作提升邮轮制造技术。
这6艘豪华邮轮每艘造价高达7.7亿美元,约合55亿元,总订单价值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这也是中国造船业史上最大一笔订单。
其中首艘正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制造,全船共136个系统,2万余套设备,2500万个零件,4200公里电缆,350公里管系,450公里风管,超500家全球供应商,可见对于上游的巨大拉动作用。
而航母更不用说了,单艘造价不只是10亿美元了,法国2020年宣布的下一代航母计划,用于取代其目前的戴高乐号航母,法国媒体估计成本将高达60亿美元,当然法国政府拒绝评论。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单艘造价更是超过100亿美元,这还不算舰载机。
如果哪天欧洲的邮轮制造也和LNG船一样被东亚拿下,欧洲厂家不搞邮轮设计制造了,
只收一些子系统的专利费,欧洲邮轮制造公司的员工减少到只有几百人,然后一年收几亿欧元专利费,
就跟LNG船领域法国GTT公司只有550名员工,100多名研发人员,一年收三亿美元专利费一样,尽管对法国GTT来说这个钱赚的开心,利润率也高,但对欧洲整体来说并不是好事情,要知道欧盟可是有四五亿人口。
总之我觉得欧美的发展路径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就是,不能只想着赚容易钱,然后就把制造业都转移出去,别人把基础打牢了,最后搞不好爬上来把你的容易钱都给吃了,自己还是必须要掌握一部分的制造业产能的。
总之,对于一个产业,我们要理解专利费只是众多获利环节中的一个,
制造业当然辛苦,但辛苦钱不等于就是小钱,不能把制造业的获利狭隘的理解为来料组装,如果自己既不做系统设计,又不做品牌,也不做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就纯粹做个来料组装加工,那确实是只能赚辛苦的小钱。
像LNG运输船这种,如果中韩把系统设计,整船制造,以及上游的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都掌握了,那实际上就已经吃下产业链大部分的价值了,如果最后把GTT赚的5%专利费也拿下来了,那可以说整个行业的价值就基本被东亚吃干抹净了,欧洲留下的就很少了。
总之,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可以容忍一部分低端的组装制造转移到越南之类的东南亚国家,但是产业链的主要获利环节,包括系统整体设计制造,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中高端旗舰产品的组装制造,品牌运营等全流程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像今天法国GTT一年在LNG船领域收三亿美元专利费,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法国自己不设计制造LNG船了,其他的价值大部分被从事整体设计制造的中韩拿走的局面,我们其实是需要在以后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