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是怎么样的国家?

吉尔吉斯斯坦是怎么样的国家?

来源 知乎  编辑 吉他手

龊大人

苏联时代是养羊数量第三的加盟共和国,独立之初宰了大半,想一顿吃成中亚瑞士?现在的养羊数量还没恢复到苏维埃水平。

种粮不够吃,大量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和面粉。苏联时代,吉尔吉斯属于突厥斯坦经济区,主要的任务是种棉花养羊,再挖几个矿,照管好几个水电站……做好这些,四百万吉尔吉斯的苏维埃人就完成了计委安排的生产任务,跟我国中西部很多中等的地级市差不多。吃饭靠哈萨克北部垦荒区生产的商品粮小麦……独立后至今,吉国的粮食自立问题一直没解决。

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将近一半来自库木托尔金矿,这个金矿在伊塞克湖南岸,离中国很近。经济基础十分脆弱。

国民收入有一半来自侨汇,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在俄罗斯打工,经济上对俄罗斯依赖很深,俄语也是国民生存的必备外语技能。俄罗斯搞一次外籍人口的清理、检查,都有可能对该国的国民生活产生影响。

吃饭靠哈萨克,赚钱靠俄罗斯……加入俄罗斯主导、哈萨克捧场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也就不奇怪了。苏联解体二十多年,很多前加盟共和国间的联系仍然十分密切。

吉尔吉斯斯坦全境多山,人口集中在各个山间盆地中,形成了几大部落并立的社会政治格局,这种历史人文背景加上脆弱的经济基础和不切实际的政治取向,导致政局长期动荡,反复“革命”。南方人说北方人太俄化世俗,北方人说南方人太保守闭塞,几次革命都是南北方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由于多山,吉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居独联体前列,水电兴国是该国一项重要经济愿景。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以棉花立国,吉国的水库必然影响棉花灌溉,两国为此口角不断。

中国目前在帮吉国修水电站和道路,也在买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帮乌兹别克斯坦修隧道。。。一带一路是积德的好事情。

苏联加盟共和国疆域本来是按照一定的族群分布来划分的,这种疆域在苏联时代本没什么问题,但作为独立国家的边界就太糟糕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直都有领土官司,打人、封路、埋雷、开枪,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

500

汪喵喵

多谢邀请。来吉尔吉斯留学半年,的确有些看法可以分享。

总体来说,吉尔吉斯是个多重文化交融的国家。首先,它属于穆斯林世界。苏联解体后,伊斯兰复兴运动在吉尔吉斯蓬勃发展,尤其近几年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出资在这里修建清真寺,试图将吉尔吉斯拉拢到统一的伊斯兰图景中。这些行动效果显著,我在网上搜索了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吉尔吉斯的清真寺有2743座,已经超过了中小学校(2231所)的数量,大街上全副武装戴头巾的妇女也越来越多。其次,它深受俄罗斯影响。在其它独联体国家“去俄罗斯化”时,吉国总统阿坦巴耶夫走亲俄路线,另外吉尔吉斯也是中亚俄语口音相对纯正的国家。最后,从道德风俗角度来说,吉尔吉斯跟东亚的中日韩更为接近,如尊老传统,亲戚关系密切,重男轻女等等,吉尔吉斯家庭中秩序很严格,跟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完全不同。

接下来漫谈几点。

1.经济落后。吉国经济前面已经有详细的回答,我想补充的是,自从吉国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关税提升,它已经丧失了从前作为贸易转口国的优势。以前吉尔吉斯从中国大量进口商品,再向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国出售。因为吉国关税门槛低,商品价格有优势。现在吉国市场的中国商品价格不再那么低,其他国家都选择直接从中国进口。这直接造成中吉贸易量减少,对吉尔吉斯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至于为什么要干这种利大于弊的事,我想原因之一是大量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就业,为了保住侨汇收入,只好牺牲其它利益。

2.水资源丰富。吉尔吉斯主要靠水力发电,这里的水和电都非常便宜,我问过房东,每个月的电费大概300索姆,约合人民币30块,水费更便宜,因此他们完全没有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据说现在正打算往中国出口电力呢。

3.腐败问题严重。这里的腐败现象用“监守自盗”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议员是最好的职业,有保障,有体面,大部分议员都趁着职务之便开公司做生意,大家看到当官的好处,开始买官鬻爵,外国投资者为了站稳脚跟,也会给官员行好处,“给钱才办事”几乎成了铁律。反腐败的机构一大堆,法律条文年年增订,然而收效甚微。举个例子,比什凯克前市长 Нариман Тюлеев 因侵吞公共财产被判十年监禁,他提议从中国进口一批公交车,随后私自在中方的报价上大肆加价,骗了中吉政府,自己把一百万美元收入囊中。当官的都很聪明,然而这种聪明被他们用于投机取巧谋私利,且没有有效监督,这样很可怕。

4.女性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很低。年轻小姑娘在言语和肢体上被调戏是家常便饭,他们似乎没有“性骚扰”的观念,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家庭中女性依然是从属地位,男人有绝对权威,有些男人游手好闲,靠老婆养,妻子任劳任怨。我在这边的老师,本来打算假期去乌鲁木齐参加培训,但她的丈夫不同意她独自出远门,只好作罢。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一点是,吉国一些议员或商人,公开拥有两个以上的妻子,尽管法律明令禁止,但他们还是“坚守民族习惯”,在合法妻子之外再找情人,而妻子根本无力作出反抗。

5.亲属关系密切。吉尔吉斯人的血缘关系是永远斩不断的,某家有困难,亲属一定会全力相助。我认识的很多学生从其他州来比什凯克上学,都是借住在亲戚家;吉尔吉斯人外出旅游,首先会选择亲戚在的地方。有句话说,吉尔吉斯人不用储蓄,亲戚就是银行,你的钱来自亲人,也花在亲人身上。这跟他们的民族历史有关,游牧生活以血缘为纽带形成集团,集团之间的斗争激烈,争牧场,争牲畜,落单的人会被其他部落俘虏,因此团结互助是生存需要。但这种习惯到了今天,对民主国家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有部族无国家”的观点依然存在。

虽然有不好的现象,但这里的生活很简单,物产丰富,人们在挤挤挨挨的市场里挑拣,尽力把日子装点得像模像样;国家给人民的保障不多,但人民学会自己钻营,总有办法赚点小钱;雪山是上帝给这里最好的馈赠,休息日跟当地人一起爬山,在山顶与一汪小湖相遇,跟鹰隼一起,体验辽远天空下的宁静。不知道未来吉尔吉斯会走向哪里,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两个国家的交流做点什么。

以上。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网易看客已认证的官方帐号34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和所有后苏联社会面临的断层一样,这里有上了年纪的「苏联后代」和西化的年轻人。老人们的眼里满是乡愁,对旧秩序的废墟无尽留恋。而年轻人思考的则是如何逃离旧的制度,拥抱新的身份,依靠经济发展让生活现代化起来。

世界的尽头没准就在吉尔吉斯。

自1991年从苏联独立后,年轻的吉尔吉斯斯坦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身份。在苏联时期,他们只是加盟的国,加盟的人,属于主流之外的蛮荒之地。而置身于现代化的21世纪,这里则显得更加落后,没有存在感。

不可否认,许多吉尔吉斯人仍然活在苏联的旧梦中,活在计划经济和生老病死都有人包办的幻想中。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着迷的文化,这个后苏联小国依然走在21世纪初出茅庐的幽暗小路上。道路崎岖,灵魂颠簸。

封闭城市Min-Kush

Min-Kush是苏联人在1953年建立的一座工业城市,专门负责采集铀矿。因为涉及军事及科研项目,Min-Kush不对外开放,只有拿着许可证,通过层层检查点才能进入。

500

丨 Min-Kush

与所有的封闭城市一样,Min-Kush得到了官方的极大优待。在全国都处于贫困的大环境下,这里被优先供应香槟和鱼子酱。随着苏联的瓦解,美妙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500

丨 Min-Kush的房屋,外墙被粉刷成彩色,它与吉尔吉斯其他破败的房屋有所区别,这是曾经富足过的痕迹。

500

丨 Min-Kush,两辆被废弃的「莫斯科人」牌老式苏联轿车

500

丨 Min-Kush的煤矿工人。铀矿被关闭后,潜藏在地下的煤矿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500

丨 穆斯林公墓。这里埋藏着被开采出来的铀矿,山谷里几乎没有生机。

500

丨 一名94岁高龄的Min-Kush老人

首都比什凯克

首都比什凯克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沙俄和苏联人的到来,为其带来了城市化的变革。比什凯克作为首都的历史,只有不到百年。对于吉尔吉斯而言,它是年轻的象征。

500

丨 比什凯克的铁路枢纽

500

丨 一名二战老兵的军装

和所有后苏联社会面临的断层一样,这里有上了年纪的「苏联后代」和西化的年轻人。老人们的眼里满是乡愁,对旧秩序的废墟无尽留恋。而年轻人思考的则是如何逃离旧的制度,拥抱新的身份,依靠经济发展让生活现代化起来。

500

丨 24岁的Ayim在比什凯克学习服装设计,她梦想有一天能够在巴黎工作。

500

丨 Mark Siniakov,16岁,在电视台的音乐频道做实习生。

在比什凯克,许多家庭出于贫困,无法抚养自己的小孩,于是把他们丢给孤儿院。孤儿院抚养小孩至16岁后,便让他们离开,到社会上谋生。许多青少年走了犯罪的道路,或者面临更加悲惨的生活。

500

丨 比什凯克孤儿院的一名小孩

煤炭厂

位于吉尔吉斯西南部的贾拉拉巴德地区,裸露的山体上覆盖着大量煤渣,它们有的是运输途中掉下的,有的则是被风刮来的。

500

丨 被煤渣覆盖的山体。

许多贾拉拉巴德人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煤炭厂,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女工嫁给了煤矿工,跟随丈夫在厂区工作、生活,直到死去。

500

丨煤矿女工

苏联解体后,曾经繁荣的煤矿业受到了冲击,许多企业瞬间垮掉。残存下来的,也无法提供足够安全的工作环境。井下作业变得越来越危险,光是上个月,就有4个人死在矿上。

500

丨 塔什库梅尔的退休挖煤工人,他干了34年煤矿活儿,前26年是在苏联时期。

灯泡工厂

贾拉拉巴德附近的小城迈卢苏(Mailuu Suu),是苏联时期重要的铀矿产区。铀矿关停后,当地改建了灯泡工厂。传言政府为了让城市不被废弃,努力维系着灯泡厂的运转——人们有了工作,就有了钱;有了钱,就有了生活,便不会逃离了。

500

丨 这是苏联时期第二大的灯泡制造工厂,已运转了40多年。

这里堆积着大量被开采的铀矿以及核工业遗留下的废料。2006年,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评选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迈卢苏位列第三。尽管土壤和水源已被严重污染,人们依然生活于此。

500

丨 灯泡厂女工。从工厂建立之初,她就一直在此工作。

500

丨 灯泡厂女工

500

丨 灯泡厂男工

● ● ●

500

丨 这是一个海洋的国家,所有的河流都留在了排水系统里,没有流向海洋。

在偏远的世界角落,没多少人关心的地方,在瓦砾和群山里,人们的挣扎不止来自生计。更深远的,更忧愁的,是传统和新生的矛盾,以及世代更迭的裂痕。

愿他们做一个吉尔吉斯人,而不是苏联遗老。

热门评论 7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8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