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没别的优点,就是真实
“太真实了”、“这妈太真实了”、“方圆太真实了”……
《小欢喜》热播,弹幕中最常出现的词就是“真实”。
“其实方圆也好,童文洁也好,就是个名字而已。在家里,我们只有家长这一个身份。我们就是中国的街头巷尾最普通的爸爸和妈妈。”
延续了《小别离》中两位主角家长方圆和童文洁的名字,由柠萌影业制作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小欢喜》已于7月31日上线。这一次,故事仍然聚焦典型中国式小家庭身上,以高考家庭为切口,展现中国式家庭的酸甜苦辣,俨然一部《请回答:中国高考2019》。
至今,剧播放至14集,猫眼专业版全平台排名第六,豆瓣评分8.0,《小欢喜》剧组为现实剧打了一个不错的模版。
在这个家庭剧扎堆上线的暑期中,相较于《少年派》的高开低走,《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悬浮”批评,《小欢喜》一经上线便获得表扬,网友纷纷评论“《小欢喜》的编剧简直偷窥了我的高中生活”,“我妈可以本色出演剧中的妈”。
在现实题材大热的环境下,《小欢喜》做到了扎根于现实,也因此让观众喜闻乐见。
1
高考,中国家庭最通用的矛盾载体
“我儿子今年高三了,明年就高考了,我们全家都围着他转呢。”
电视剧第一集刚开始,黄磊饰演的方圆,在独白中交代《小欢喜》的演绎背景——高三考生家庭。
高三考生家庭,是中国式家庭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大多数家庭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有些家庭在这个时段里用尽全力粉饰太平,有些家庭则在这个时段中将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出来,有些家庭将这个时段看作孩子人生中的决胜时刻。
没有谁比中国人对高考的感情更复杂了。
一边咒骂着应试教育体制,一边努力做高考制度的最配合顺从者。
就像《小欢喜》中董文洁对儿子说的:“高考是你人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打赢了,你一生受益,你打不赢你终生遗憾啊。”
《小欢喜》真实到扎心。
作为高考胜利战役的后期获利者,出于对世界的既定认知,这些父母迫切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在高考这场战役中获胜。
在这场战争中,高三考生家长各显神通,为孩子搜集最好的资源。
比如补习班。
方一凡家在楼梯口偶遇同学家长,惊讶于同学晚上还要去补课,同学的家长说:“当初要不是我早早占下,现在想抢都抢不来的。”
“现在的补习班一水儿的都是好学生,什么清华附、北大附、四中、八中、一零一,那就是好学生的学术交流。”
影视照进现实,刺中了家里有正在接受K12教育的孩子的家长,百炼成钢的心。
比如学区房。
高三开学前,春风学校旁边的学区房,一拨人搬走了,一拨人搬进来,一些人搬走了又搬回来。
从外地回来工作的季胜利,特地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方便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被降职的童文洁还是咬牙举家搬迁,搬到了月租一万二的学区房里。
《小欢喜》是真实的,甚至真相比剧里还要残酷——北京的高考战场甚至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硝烟弥漫。
北京是全中国高考福利最好的地区,但绝不是全中国高考竞争温和的地区。对北京来说,高考不仅拼孩子的智商和努力,更要拼爹妈、拼学区房、拼教育机构。
2019年,一篇《海淀家长不配有梦想》刷爆朋友圈。北京海淀区,应试教育的胜利者、从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学霸家长,从孩子幼时开始,就带着孩子到补习机构的聚集“圣地”黄庄,定时“朝圣”。一周一次是标配,日日朝圣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海淀家长说,每一个孩子的竞争,都是一个家庭的竞争。孩子可以懈怠,但家长难以停步。
高考这场全家型战争,谁也躲不过。
2
亲子,相爱也相杀
抓住观众视线的,不仅仅是高考这个话题的普世性,更是孩子与父母关系这个微妙的话题。
《小欢喜》里描述了三个典型的中国家庭,描述了三个版本的亲子关系。
1. 方一凡的和谐家庭。
这是一对并不标准的虎妈猫爸组合,猫爸是真的佛系,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在其中“和稀泥”;而虎妈也是虚张声势的虎,脾气爆,说打就打,但打完就忘,所以对待儿子并不是非常严格。总的来说,方一凡家庭属于半放养式家庭。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氛围轻松,生活环境较为优渥,这样的孩子也是有灵气的,活泼,鬼点子多,总是和同学打成一片,在学校的外号也是“方猴儿”。
这样的家庭,最大的烦恼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高压,方一凡被老师通知要蹲班时,董文洁的愤怒表现在: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你没错,我错了,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我不该生你。”
“我不是你妈,你是我祖宗。”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2. 乔英子的高压家庭。
乔家是另一种超典型的中国式家庭。
相较于方家,乔家的状态更为两极化,乔英子的妈妈宋倩是一位标准的焦虑型虎妈。
高三伊始,作为老师的宋倩就为乔英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表。即使女儿是常常考年级第一的学霸,懂事体贴,宋倩对女儿的要求依然很严格——不让英子多见“不靠谱”的爸爸,不让玩乐高,不让做天文馆讲解员的志愿者,一切行为都要围绕学习进行。
宋倩一方面为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务必考上清北,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想为孩子减压、支持孩子的爱好。
比如宋倩提出陪女儿去看电影散心;发现孩子爸爸偷偷送的乐高,没收前先陪孩子玩了一个小时;发现女儿的优秀之后,在家里自制天文馆讲解环境。
相较于许多剧中的单线性格,这样的情节设置,突出了宋倩严格但慈爱的母亲形象,这更贴合中国的多数家长。
而英子那个不靠谱的、已经与宋倩离婚的爸爸,则充当着家庭的缓冲带,为高压下的女儿带去很多慰藉。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乔英子,得到了父亲的温暖与母亲的压力,也能够懂得关怀母亲,比如吵架之后主动写纸条道歉。
隔壁家的孩子,也有烦恼。作为观众的烦恼则是,乔爸乔妈什么时候复婚?
3. 季杨杨的缺爱家庭。
季杨杨的家庭属于少数典型,即城市留守儿童。
父母长久缺失后空降家庭,这里的孩子,在青春期这个敏感时期,与父母的隔阂更大,修复亲子关系也更困难。
这是让人引发最多思考的一个家庭,这种家庭更对应的群体是此前热议的“丧偶式育儿”。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或母亲长期缺位,导致孩子对亲人有着单方面的抵触。季杨杨的区长父亲在孩子十八岁时回到孩子身边,也是满腹遗憾“当初我的选择也许是错的”。
为了缓和父子关系,季胜利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去学习卡丁车,去游乐城玩,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这里的意义,更在于向留守儿童的父母释放的信号——孩子心底最真实的需求是陪伴。
《小欢喜》中的三个家庭,可以看到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影子。
豆瓣曾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痛斥原生家庭对自己带来的伤害。父母与子女,一面是天然的血缘联系,一面是性格塑造时的相互憎恨。
正如《小欢喜》中上演的,相爱相杀,父母与孩子,既是前世的情人,又是今生的冤家。
3
柠萌影业与它的现实题材
作为柠萌影业出品的“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欢喜》目前的播出反响是成功的。
而《小欢喜》身后的柠萌影业,在现代剧方面成绩优异。
从2014年成立至今,柠萌影业制作的现实题材剧成绩突出:《好先生》与《小别离》豆瓣评分为6.9、7.8,柠萌影业与企鹅影视首次试水、联合出品的电竞剧《全职高手》也有6.9分。
相较于现代剧,柠萌影业大制作参投的古装大IP剧表现并不太好。
现代剧的高分,与柠萌影业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徐晓鸥的经历不无关系。
徐晓鸥同时也是《小别离》与《小欢喜》的总制片人。在加入柠萌影业之前,徐晓鸥曾制作《蜗居》《杜拉拉升职记》《浮沉》《长大》等叫好又叫做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相较于现实题材,柠萌影业的古装IP成绩并不优异。柠萌影业先后制作了《寂寞空庭春欲晚》《择天记》《扶摇皇后》《九州缥缈录》等古装作品,尽管因其大制作、大明星的原因热度不小,但口碑都不太理想。在豆瓣上,前三部剧的评分是4.7、4.1、4.6,《九州》的成绩相对不错,达到6.8。
柠萌影业的优势,还是制作贴近社会热点、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
2019年是现实主义的大年,也是柠萌影业的大年。在现实题材剧上,柠萌影业布局不小。
据悉,教育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舍得》在今年开机。另外,柠萌影业正在开发的剧集还包括女性成长系列《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以及取材于“猎狐行动”的真实案例,讲述当代中国经侦警察跨国追缉经济罪犯故事的现实题材大剧《猎狐》。
2012年,一部聚焦于普通人生活的《请回答1997》冲破国际,进入国人视线。随后,同一导演打造的请回答系列成为经典家庭剧,而该系列的最后一部《请回答1988》在豆瓣更是获得9.7的高分。
获得高分的原因,无非是戳中人心的接地气。无论是少男少女的情愫,还是父母邻里的关系,父母子女的爱与矛盾,都让人看到真实的影子。
邻国的现实题材剧集闪闪发光,国人更期待中国优秀现实题材剧的崛起。
《小别离》与《小欢喜》是柠萌影业很好的一次试水,这个系列剧分别表达了三个家庭中的细腻情感表达,也通过小故事、小情节,折射出大情怀。
但8.0和9.7尚有距离。无论是剧本的打磨、情感的描述,还是工业化的水准,我们都期待国产剧可以做的更好。
这也是中国观众期待看到的“小欢喜”。
本文首发微信号:剧焦一线(ID:TVfocus)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