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事故谈安全

玛莎拉蒂追尾宝马导致恶行交通事故的热度应该是过了,在一些微信群里出现了对宝马的质疑,也有群友对玛莎拉蒂另眼相看。老同志作为一个交通事故大户,科学的和大家借着这件事谈谈车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多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从公布的视频监控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的斑马线长度与交通行驶方向指示标志的长度是有统一标准的。从越过标志的时间就可以推断出汽车时速。可以看出撞击前速度起码高于130公里,撞击后也是以超过90的速度冲过了十字路口。显然以市内限速60的标准来看,超速50%也就是90公里时速就已经达到了一次性12分回炉学习的程度。

所以可以说这个事故不能以一般的汽车碰撞来看待,自己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还害死了别人,最终以什么罪名起诉就不好说了。我个人认为是酒驾连续多次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与恶劣社会影响,被侵害人也是非特定群体,完全够得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罪了。估计家里在当地再有本事现在能干的也只能是找个好律师了,这事塞信封不好使。

为什么宝马7系会如此的脆?其实这就是老同志要说的第一个知识点,越新的车肯定在力学设计与材料上都好于前代产品。这辆倒霉的宝马760是E65,我妈当年的dream car就是白色E65,是2001年完成的结构设计。玛莎拉蒂是一款suv,levante,结构设计在2016年完成。显然,中间差了15年的时间,大家可以回忆下十五年前自己家的大件电器与今天有多大的差距就能理解15年能给汽车带来多大的差距。

从最终的残骸来看,即使宝马七被烧成了一堆废铁,任然可以看到后排乘客空间是足够生存的。(如果自己不系安全带就作死了)可以说即使在今天来看,宝马在车体刚性这一点上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从结构的角度来说,虽然宝马760没有越野车的非承载大梁底盘,但是由于是前置后驱结构所以保有一根贯穿全车的传动轴,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排中央地面有个高高的大鼓包的原因。这根传动轴延续到后车轮中心点,为保持后排空间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第二个知识点是买四驱车肯定比两驱的安全,买非承载式大梁底盘的肯定更结实。

造成人员死亡的原因基本已经可以断定是油箱被撞漏了后被引燃。不管是摩擦高温还是金属摩擦都有可能成为火种。对于宝马车型还有一个额外的隐患,宝马的橡胶密封件是出奇的差,但是底盘油液渗漏也不见得就不能开,所以会有相当一部分宝马车主会无视自己油乎乎的底盘。但是一旦有火种的情况下,火灾将轻而易举的蔓延到全车,尤其是发动机机油一旦被引燃基本车就废了。第三个知识点,尽量买不怎么漏油的车,避免油液在高温环境下发生自然。

Suv与轿车发生碰撞,只要不发生翻滚,轿车的损伤都会更大,原因是两辆车的防撞梁高度不同导致的。离地间隙越大,防撞梁高度自然越高,一旦发生碰撞很可能不会发生与对方防撞梁的硬碰硬。一旦在对方车辆防撞梁上方发生碰撞可以说车体力学设计大概率失效,前舱与尾箱的吸能作用就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看到小车与大卡车的事故里小车会钻入车底车毁人亡。第四个知识点,尽量选择离地间隙高且装配了高级电子稳定系统不容易侧翻的车。

设想一下,如果后车不是玛莎拉蒂,而是接近三吨重的陆地巡洋舰,那么宝马的情况会比现在糟糕的多,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碰撞中惯性大的车肯定更有优势,这是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第五个知识点,能买重点不买轻的。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最高标准的汽车安全碰撞测试也就对追尾的测试速度定在了80km,且是在2007年才开始在部分国家执行。(西方国家后排坐人的概率很低,所以对追尾安全设计没有迫切的需求)2007年以前的要求是50km的非强制性标准,E65是01年的车,让一辆保证50公里安全的车应对130KM的碰撞这本来就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说完了所有硬性的被动安全要素,最后再说一句主动安全,显然这辆玛莎拉蒂没有可靠的主动安全防碰撞系统。如果车上有斯巴鲁的eyesight系统退一步有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也许如此高速度情况下不能避免碰撞的发生但是可以极大降低碰撞的速度,如果碰撞速度低于80KM我认为不至于导致火灾发生。

所以,预算更充足的情况下,选择更安全的车是对自己与他人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说是预算充足呢?新车、高级主动安全系统、四驱结构这都会导致车辆售价更高的因素。大自重,非承载式车体这都是增加油耗的罪魁祸首,而且惯性大了刹车与发动机又要加强。有的时候现实很残酷,贵的车就是比便宜的安全。

圈里圈外 出品

撰稿:老同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