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场大火,我们痛惜逝者,但血的教训必须反省!
2025年11月26日下午2时51分,香港大埔宏福苑宏昌阁32层外墙窜起火苗的那一刻,我手中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眼:全港外墙维修工程中,实际使用合规阻燃防护网的覆盖率,仅30%。

冰冷的数字与现实交织成残酷的对比。就在这一瞬,上百条鲜活的生命(目前已确认128人遇难,200多人「情况未明」),正被那缺失的70%——那些「省」出来的廉价易燃材料——无情吞噬。

这不是天灾,而是一场彻头彻尾可预见的人祸。其根源简单到荒谬,亦残酷得令人窒息:仅仅为了「省钱」。
让我们冷静算一笔账。宏福苑工程所用的绿色防护网,市价清晰:符合标准的阻燃款约90港元一张;普通非阻燃款50余元。价差不过40港元。
40港元在香港能做什么?一杯加料奶茶,一顿茶餐厅简餐,或一包烟。为了这「一杯奶茶钱」,上百条生命消逝。
或许有人要问:工程总量庞大,防护网也远不是一张两张,节省金额岂止于此?
好,请专业人士算大账:香港工程师学会测算显示,一栋32层住宅楼若全用合规阻燃网,总成本仅增加约4000至6000港元。

是的,你没听错。在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维修预算中,这几千块,连财报上的「误差项」都够不上,零头都算不上。但为了省下这「不及一顿饭钱」的开支,有人竟给整栋楼披上了易燃的「寿衣」。这微薄的投入,本可挽救大量生命,避免数亿赔偿与无法弥合的社会创伤。然而,在资本的账簿里,「生命」一栏永久缺失,唯有「利润」赫然在列。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种 「杀人式省钱」 在香港建筑界竟被视为 「理性选择」 。原因何在?违法成本低如尘埃。使用不合格建材,最高罚款仅10万港元。算式一目了然:大型屋苑外墙工程偷工减料,节省可达数十万乃至百万港元。即使不幸被查获,缴纳10万罚款后,净利仍相当可观。

这哪里是惩罚?分明是「违法入场券」。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 于此完美上演:遵规守矩、欲用阻燃网的良心承建商,因报价高出几千块而接不到工程;敢于玩火、践踏法规者,却因低价而订单不断。久而久之,良知泯灭,唯剩算计。

贪婪的商人若为「纵火犯」,那本应扼杀隐患源头的监管体系,便是悲剧的 「帮凶」 。面对外墙维修安全监管,香港相关部门演绎了一场荒诞的「花式踢皮球」 。
屋宇署摊手:「防火安全?归消防处管,我们只管结构。」消防处摇头:「预防?是屋宇署和劳工处的事,我们只管救火。」劳工处闭目:「外墙维修属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理归屋宇署。」这场传球配合行云流水,堪比世界杯。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喝」 ,各自为政,任大火燎原。

这绝非偶然疏忽,而是系统性的溃烂。一个扎眼的数据:屋宇署去年发出127份相关安全通告。看似「高度重视」?现实却是一记耳光:其中实际执行落地检查的不足30%。超七成的通告沦为办公室墙纸,或应付检查的废纸。
而那仅存的30%「检查」,又有多少实效?现状是:巡查人员工地走马观花,查看脚手架稳固与否、工人是否戴安全帽,拍照「打卡」后即收工。至于防护网是否阻燃?包裹电梯大堂的发泡胶有无防火处理?抱歉,他们既无专业辨识能力,也不愿深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责任总能推给「承建商违规」或「工人操作不当」,唯独与监管者无关。

法律界人士透露,宏福苑级别的火灾事故,责任追究流程往往耗时三到五年。届时,涉事皮包公司早已注销,责任人早已转移资产、金蝉脱壳。留给公众的,唯有一地鸡毛与数十个破碎的家庭。
最令人憋屈乃至愤怒的是,这场惨剧本可完全避免。同样的考题,这个世界早已用鲜血交出答案,也给出了标准解法。但香港,拒不抄作业。
2017年,伦敦格伦费尔塔大火,72人丧生。起火原因与宏福苑如出一辙——外墙包层材料不合格。大火惊醒英国,政府旋即颁布最严《建筑安全法》,强制外墙材料认证,违规企业面临无上限刑事处罚——敢拿人命赌博,法律就让你牢底坐穿。

新加坡则规定:一旦违规,企业不仅担刑责,还将永久吊销建筑承包商牌照。一次不忠,终身出局。日本对超高层建筑防火也有格外的要求,在此处动安全歪脑筋,等待你的将是手铐。

反观香港?法规、标准、通告(去年127份),一应俱全。唯独执行沦为摆设!格伦费尔塔的72条人命换来了英国建筑业的彻底整改;别人用生命换来的教训,香港本可以不必自己也付出这样的代价来获取。

《星岛日报》起底显示,宏福苑外墙工程的承建商,竟持有多项政府工程合约。这家获政府背书、本应成为行业标杆的企业,何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居民屡次投诉棚架堆满易燃物后,仍敢偷工减料、我行我素?这是何等的傲慢?何等的有恃无恐?

遇难者名单中,何伟豪这个名字令我久久难安。这位九年资深的消防员,已非凭热血冲锋的新兵,而是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老兵。当日他本不值班,警报响起、得知宏福苑火势危急,他毅然主动请缨。
在高温、浓烟与摇摇欲坠的废墟中,何伟豪英勇非凡,凭九年经验从死神手中夺回多条生命。然而,人力终有穷时。他所面对的,绝非普通火灾。那些该死的非阻燃发泡胶,将32层高楼化作巨型「烟囱」。火势非蔓延,而是「爆炸」,热流裹挟烈焰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向上狂飙。在这违背常理的人造炼狱前,纵是何伟豪,也无力回天。
可他本不该牺牲!
倘若防护网阻燃,火势不至数分钟失控;若发泡胶阻燃,「烟囱效应」不至如此猛烈;若监管部门落实了哪怕一份通告,这场火或许根本无从燃起。
何伟豪是真正的英雄,但英雄不该如此窝囊地死于某些人为省那每一个40元布下的陷阱,不该成为贪婪与失职的殉葬品。消防员是离危险最近的和平守护者。当他们冲入火场时,我们至少应确保,他们面对的是意外,而非人为制造的炼狱。

除何伟豪外,更多是普通的市民。他们不是冰冷数字:或许是刚退休、憧憬环游世界的老夫妇,未及享受晚年;或许是下班归家、渴望洗去疲惫的年轻人;或许是等待孙儿放学、饭菜尚温的老人。他们未做错任何事,只是住在维修中的楼内,住在“不安全”的地方他们并没有选择,只能将信任寄托相应部门的监管与承建商的良知。最终,他们沦为「成本控制」的牺牲品。

宏福苑的大火虽熄,但若不能从废墟中挖出真正的病根,下一场灾难不知何时还要到来。痛定思痛,香港需要的不是「高度重视」、「深刻反思」的官样文章,亦非负责人视察的蹙眉叹息,而是真刀真枪、刮骨疗毒的制度重建!
当夜幕再临维多利亚港,璀璨灯火下,不应再有被火光映红的绝望天空;香港街巷间,不应再闻亲人相拥的悲泣。每一栋高楼,都不该是隐患重重的火药桶;每一位消防员,都该能平安归家,吃上妻儿的热饭;每一个香港家庭,都该能在自己的屋檐下安心栖居,不必忧心头顶塌陷,不必惧怕墙外烈焰燃起。

更令人气愤的是,灾情还在持续之际,一些丧良心的玩意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甩锅给内地了,其心可诛。但乌鸦依然要为遇难者祈祷,否则和那些出生有何区别。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警醒。愿天堂无火患,无贪婪,无推诿,唯余永恒安宁。愿每一个香港家庭,终能在真正安全的港湾里,幸福生活。




乌鸦校尉官方账号




